“3X”高考模式改革的理性反思--对高考改革中几种观点的理解与理解_高考论文

“3X”高考模式改革的理性反思--对高考改革中几种观点的理解与理解_高考论文

理性审视“3+X”高考模式的改革——对高考改革中的几种观点的认识与理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种论文,理性论文,观点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大范围实施“3+X”高考改革之后,人们对高考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希望通过对高考科目设置、高考内容、高考形式及录取方式的改革,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但作为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高考改革并非是万能之举或是灵丹妙药,人们之所以每每在高考之后会留有遗憾,这也是对高考改革寄予了太大的期望。在此,笔者对高考改革发表几点个人的拙见,希望得到同仁的指正。

一、通过实施“3+X”的高考模式,能否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高考既然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就意味着存在竞争。高考的激烈竞争,对于考生并非全是坏事。市场经济中,竞争原本就处处存在。让学生通过高考,提前适应并获得在竞争中生存的能力,这是件好事。更何况在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仍远未能满足人民群众求学的迫切需求的今天,尤其是目前用人制度中越来越突出的“学历化”倾向,高考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就业竞争的开始,上不上大学已成为人生的泾渭之分。即使浙江省高中生及同龄人的高校毛入学率达到了25%,但同样存在着对高校品牌、学科、专业的选择,因此,学生学业负担重,实际上是一种升学压力大的具体体现。

由此我们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改革高考科目设置并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将学生课业负担重归咎于高考制度或高考形式以及高考科目上,这是毫无意义的。同时,希望通过高考科目改革来达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愿望也只不过是一种奢望。无论是“3+2”或是“3+X”,还是有人提出的“3+X+1”等形式,对于学生课业负担来说,没有实质性改变。不可否认,少考一科,在精神上会有一种轻松的感觉,但是考试学科少,单一学科的难度就有可能要提高,因此,减少科目实际上只是一种“心理慰藉”,只能起到某种心理调节作用罢了。更何况目前学生的负担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因此不存在增加或减轻的说法,只要有高考制度在,负担就不会消失。

二、通过“3+X”高考科目的改革,能否根除应试教育的顽疾?

希望通过高考制度和高考形式及内容的改革,实现所谓的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彻底革除应试教育的顽疾,也是人们的期望之一。

但现实状况表明:通过高考科目的改革不能革除应试教育的顽疾。一个中学毕业生能否进入高等院校,以及进入什么样的高等院校深造,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甚至包括工作和就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学校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认可,而社会、家庭对一所学校评价的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升学率的高低,以及重点大学的录取率高低。在这种无可奈何的选择中,中学教育中应试的内涵不但不会减少,只会是愈来愈严重。尤其是高三阶段的教育任务,在很大层面还是将应试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于是出现了社会对中学教育中的应试“既爱又恨”、“爱之愈深,恨之愈切”的尴尬局面。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无不在昭示人们,作为选拔人才和检验人的全面素质的一种手段,考试有利有弊,尽管由于人的品格品质具有隐蔽性或伪饰性特点,仅靠书面考试是难以全面把握的,但就文化素质包括心理素质而言,书面考试是绝对可以测评的。那么,只要有考试存在,人们针对考试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强化训练的教育方式就始终不会消亡。

三、通过对“X”科目内容的改革,能否引领中学课程的改革?

中小学学什么,高考考什么;而高考考什么,又最终决定着中小学学什么。高考的这种导向功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中小学教育,针对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高考也将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成为既是中小学教学的总结,又是起着导向作用的指挥棒。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因此,就有人期望通过对高考科目内容的改革,实现对中小学课程的改革。

高校考试科目的设置,不但要有利于选拔人才,还必须考虑学科的建设,更应该给基础教育一个好的导向。“3+X”高考的改革方案就是希望从“三个有助于”出发,尤其是对“X”科目在内容上重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能力,在形式上突出科目的选择性、开放性。无可否认,人们对“X”科目内容设置时的这种理想,确实能为高校选拔高素质创新人才建立一定有效的机制,而且对中小学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培养模式,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都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这种针对“X”科目进行的内容改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是值得肯定的,只是限于多年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所谓的“X综合”仍是单科教学的“堆积”,教学实际偏离了设置“X综合”科目的本意。

同时,我们还必须意识到一点:普通高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的基础教育,它的存在不是大学预科,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教育目标,这也就决定了它与高考科目设置及内容选定并非一定要有完全的一致性。而目前强调高考内容与课程设置关系的一致性,实际也是在应试环境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思维结果。

课程改革或是高考改革,都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目前中学教学内容必须进行脱胎换骨的大调整,要将课堂教学重点放到促使知识向素质品格和能力的转化上。与此同时,作为对基础教育具有导向作用的高考内容,也必须随之进行调整,特别是对“X”科目的设置。由此可以这样理解:中学课程设置的改革将引领高考内容的改革,而高考内容、形式的选择与改革,又将促进整个中学教育大纲的改革。同时,我们又必须调整高考指挥棒的价值取向,在高考对中学教育的导向作用依然存在且较强大的现实背景之下,在深化高考内容的改革中,必须切合我们中学教学的实际,要充分考虑中学教学的具体情况。在探索高考科目设置时,应尽量减少其对中学教育的负面影响,有利于中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高考改革关键是课程设置标准问题,课程设置不科学,学生能力的提高将成为空谈,这不是单纯通过对“X”科目内容的设置,将“X”科目内容设置成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或文理综合就能解决的。同样,我们也能这样理解:对“X”科目内容的设置应服从、服务于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的固有逻辑,而对“X”科目内容改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充分利用“X”这个变数的灵活性,逐渐扩大高等学校的自主权,也让我们的中学生真正拥有个性成长的空间,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察,以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教育真正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标签:;  ;  ;  ;  

“3X”高考模式改革的理性反思--对高考改革中几种观点的理解与理解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