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工艺论文_李锡俭

探讨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工艺论文_李锡俭

台山市坚隆混凝土实业有限公司 广东省 江门市 529200

摘要:在当前建筑市场的发展中,混凝土框架结构已经成为常见的施工工艺之一,其能够提高建筑整体的质量。在本文中,首先阐述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的关键点,然后探究该施工技术中控制工程质量的措施。最后,笔者对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通病防治的方式进行总结,目的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同时推动混凝土框架结构工艺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工艺

前言: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整体结构框架自身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程度。为了能够更加合理、灵活地应对不同建筑的形态、特点,施工人员应该明确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工艺的技术要点。在这一前提下,可以不断规范施工操作行为,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但是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施工,常常会出现诸多通病问题,要求相关人员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预防、控制,避免影响工程的监督。

一、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的关键点

在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需要合理运用相应的关键技术点。其中,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1)测量与预设工作。要想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并增强框架结构的稳固程度,应该对关键结构部位、轴线方向的尺寸进行准确测量、计算,将其作为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在正式施工期间,需要对钢筋结构、模板的定位进行预设,这一点要求工作人员结合相关的参数进行规划,尽可能将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建筑混凝土结构浇筑中,应该保证施工一次性完成。也就是说,在浇筑工作之前应该对构建进行合理的预埋,并保证方位、位置的合理性,除此之外,钢筋混凝土施工期间不设计技术程度、抹灰流程,所以需要预先对管线进行布设,确定孔洞的具体位置,避免在浇筑期间发生问题而影响效果。(3)在传统的建筑结构中,通常会将建筑物的框架体系尺寸设计的很大,同时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施工,能够有效缩减结构的尺寸、体积,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了便利[1]。

二、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

(一)建设支护支撑结构体系

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从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着手,确保最终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要求。首先在支护支撑结构的质量控制方面,必须保证支撑体系、模板工程设计方案的一致性。一般在混凝土结构模板施工中,通常将梁柱等作为关键节点,采用组装、拼接技术进行模板工程施工。通过采用这种施工技术,可以确保模板工程具有足够的支撑作用,并方便支撑体系的灵活调整,从而适应不同施工技术和施工环境要求。在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重点强化支撑结构强度和承载力,同时应保证支撑体系的完整性。可通过采取横向水平支护技术,满足支撑体系的内部平衡性,避免梁柱等关键节点出现崩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支护支撑结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采取动态跟踪方法,及时发现结构位移变化等情况,并采取加强支护措施,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在模板和支撑结构拆除阶段,则需要加强施工顺序控制,确保拆除时机符合要求,避免因违规操作影响工程质量。

(二)完善模板工程施工流程

在保证模板与支撑工程一致性的基础上,应通过完善模板工程的施工流程,提高其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中,模板施工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成型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模板工程的设计和搭建过程中,必须确保施工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并对其压力和应力值等进行检测,防止出现结构变形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模板工程施工时,必须确保模板尺寸大小、形状等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同时应保证模板搭接严密。考虑到施工方便的需求,所有模板结构部件应容易组装和拆卸,同时满足承载性要求。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模板结构不能出现变形,因此要选择优质模板材料,加强对模板材料质量的控制。通过做好模板材料入场检查工作,并在现场合理堆放,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模板受到破坏。通过同时加强材料管理和施工流程监管,可以保证模板工程施工质量。

(三)提高材料配比的合理性

在混凝土框架结构浇筑施工中,首先要做好混凝土材料配比控制。混凝土材料由水泥、水、粉煤灰、外加剂等多种材料按照一定配比制成,对混凝土坍落度等指标有直接影响。在实际过程中,需要采取试验方法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并根据施工中温度、运输距离等条件的变化,及时对混凝土配比进行调整,才能达到混凝土结构质量要求。如果混凝土材料配比不合理,则容易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等早期病害问题。因此,不仅要做好前期的设计和试验工作,还要加强施工过程的混凝土材料配比控制,通过采取机口检测方法,及时发现混凝土材料质量变化,并采取调整措施。在混凝土材料配比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做好混凝土浇筑、振捣等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2]。

(四)重视混凝土结构的养护

在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混凝土养护属于末端环节,也是对混凝土结构成型质量有重要影响的一个环节。以往在许多工程施工中,都是由于对混凝土结构养护不够重视,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必须提高对混凝土结构养护的重视度,同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避免混凝土因水化热问题产生结构裂缝,或因暴晒出现过大色差等问题。混凝土结构养护措施具体要视施工季节和气候条件决定,在夏热炎热天气下,应做好洒水养护措施,避免内外温差过大。冬季施工,则需要采取保温措施,覆盖草席等保温层。在现场应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看护,避免混凝土结构为凝结前受到破坏。另外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养护时间实施养护作业,一般不能低于14d。

三、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的通病防治

因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殊性,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常常会出现诸多通病问题。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应该采用恰当的方式对其进行防治。(1)对于混凝土现浇楼盖板的裂缝问题进行防治。在敷设电线管以及钢筋施工的环节中,应该对结构的保护层进行质量控制。同时还需要控制断筋的距离,通常为1m。在二次抹压、二次振捣的环节中,必须保证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同时积极做好养护工作。(2)对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进行病害预防。如果发现结构表面出现黄色的锈迹,通常是因为存在金属线外漏问题导致的,要求施工人员及时清理表面的金属杂物。要想实现这一病害的预防,需要改进钢筋的绑扎工艺,运用反向套棒法的方式将绑扣设置在结构的内侧。另外,还应该重视模板内侧杂物的检查、清理,调整钢筋保护层的实际厚度。对于钢筋垫块来说,最好使用硬质花岗岩垫块、塑料垫块,实现对结构表面的保护。

结语:综上所述,将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必须合理运用相关的技术开展工作。要想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细化质量控制方式,并将其全面应用在具体的工作中。除此之外,监管人员还应该根据混凝土结构常见的通病,制定具体的防治方案,优化日常的养护方式,进而全面增强建筑工程整体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张小冬,刘界鹏,杨俊杰.装配式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初探Ⅰ:结构概念与弹性分析[J].建筑结构,2018,48(12):1-4.

[2]付佳丽. 改性再生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论文作者:李锡俭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2

标签:;  ;  ;  ;  ;  ;  ;  ;  

探讨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工艺论文_李锡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