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与创新:2015年北京中考开放题赏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中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写在前面 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一直倡导从开放题到“开放的数学教学”[1~3],并指出:“事实上开放题的应用,只是为我们改进数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更大的可能性,但其本身却并不能保证这种可能性的实现,这也就是指,学习空间的开拓并不等于已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近十年来,各地中考卷中虽然都少不了一两道开放题,然而都是层次较低的开放题,鲜有“高质量”的开放题.研习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卷,北京卷的确让人眼前一亮,全卷安排了多道开放题,而且这些开放题的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命题组对开放题的经营与创新,让笔者十分感动.本文列举该卷中典型的开放题,并跟进赏析,与命题爱好者研讨. 二、2015年北京卷开放题赏析 考题1(第14题)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写出一组满足条件的实数a,b的值:a=________,b=________ 思路:由于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得到,找一组满足条件的数据即可. 赏析:考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属于代数方程领域核心概念,设计成开放式问题,同时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速度,比如像上面思路中那样的一般解法:计算出Δ=0带来的“”再写出一组可能的解;而有些思维深刻的学生如果认识到“”是完全平方式,则可以直接写出一组可能的解. 考题2(第16题) 阅读下面材料: 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小芸的作法如下: (1)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D两点;(2)作直线CD.如图1所示. 老师说:“小芸的作法正确.” 请回答:小芸的作图依据是________. 思路:通过作图得到CA=CB,DA=DB,则可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判断CD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所以依据主要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当然,从严谨角度看,还应该补上依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赏析:课标(2011年版)规定的基本作图有: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次北京卷用填空题最后一题强势引导广大师生重视尺规作图,而且重视作图依据的考查,体现了命题组对几何教学中尺规作图的教学引领:不仅会操作,更关注操作背后的依据. 考题3(第26题) 有这样一个问题:探究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小东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东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成: (1)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3)限于篇幅,略去; (4)进一步探究发现,该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最低点的坐标是,结合函数的图象,写出该函数的其他性质(一条即可):________. 思路:对陌生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探究,可以采用“列表、描点、连线”法,并在得出函数图象之后,归纳函数的其他性质:①该函数没有最大值;②该函数在x=0处断开;③该函数没有最小值;④该函数图象没有经过第四象限. 赏析:引导探究陌生数学知识,而且又是根据此前学习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学习经验或函数研究的“基本套路”,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探究引领是本题最为积极的导向价值. 考题4(第28题)在正方形ABCD中,BD是一条对角线,点P在射线CD上(与点C、D不重合),连接AP,平移△ADP,使点D移动到点C,得到△BCQ,过点Q作HQ⊥BD于点H,连接AH,PH. (1)若点P在线段CD上,如图2. ①依题意补全图2; ②判断AH与PH的数量关系及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2)若点P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且∠AHQ=15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请写出求DP长的思路.(可以不写出计算结果) 思路:(1)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②如图3,连接CH,先根据正方形对称性质得出AD=HC,再结合△DH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SSS”定理得出△HDP≌△HQC,故PH=CH,∠HPC=∠HCP,由正方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2)如图4,根据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由QH⊥BD,可知△DH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由平移的性质得出PD=CQ.作HR⊥PC于点R,由∠AHQ=152°,可得出∠AHB及∠DAH的度数,设DP=x,则DR=HR=RQ,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赏析:这道题的解题策略体现了“并列式问题与递进式求解”,即第(2)问在图形变式之后,仍然有等腰直角三角形APH,这有助于问题突破和思路贯通.另外,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中考中竟然出现了可以不写出“答案”,而只要给出求解思路,这在笔者近十多年研习中考命题的视野之中是比较少见的,北京卷也是近十年来的首次.细想一下,我们的试题或练习都是功能、结构良好的试题,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却大多是结构不良的问题,像本题这样能否规划出求解思路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说这道考题既有效承担了中考的选拔、区分功能,又发挥了极佳的导向作用:在数学的研究与探索过程中,也许规划出正确的方向和思路是更为关键的. 三、进一步的思考 1.开放题命题方式是多样的,北京考题提供了极好的示范 从上面摘引的北京开放题来看,一份试题找到这么多形式各异的开放题实在难得,而且4个开放题的开放层次、新颖程度、创新水平,一个比一个高,北京命题组对开放题的研究功夫深厚,为我们研究开放题的命题提供了有益的视角.特别是“考题4”形式上开放,倡导了一种解题导向,不能仅仅关注答案,过程同样重要,因为有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往往是通过解题过程展现出来的. 2.从开放题走向开放式教学,北京卷的命题导向值得深思 郑毓信教授曾指出,与追求开放题的设计相比,走向开放的数学教学显得更为迫切.那种满堂灌、满堂问、填鸭式教学则需要反思,如果能借鉴开放题中的开放视角,引入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则往往会让自己的课堂密度下降,客观上也限制了教师的多讲,促进了学生的多思.此外,像上面的“考题3”“考题4”还是倡导一种探索未知领域的教学取向,即变“告知式”为“探究式”,让解题教学变成学生自主探索,允许路径差,提倡对他人解法的思辨或自己思路的辩护.想来,如果真能深入研究和体会北京卷开放题背后的立意与导向,则对广大一线教师践行开放式教学应该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多样性与创新:2015年北京中学入学考试开放试题赏析_北京中考论文
多样性与创新:2015年北京中学入学考试开放试题赏析_北京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