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纳税筹划流程的设计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纳税筹划论文,思路论文,流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纳税筹划作为减轻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目前对于纳税筹划所设计的纳税筹划方案多在于对某案例或者某税种的具体筹划,缺乏企业长远及全局的战略思考,难于对企业纳税筹划实践产生指导意义[1]。纳税筹划的技术与方法固然重要,但脱离企业客观实际而开展的种种筹划努力,无外乎是缘木求鱼,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对企业所发挥的效应也就可想而知。这可能也是目前理论界对于纳税筹划研究搞得轰轰烈烈,而企业界却缺乏应有热情与动力的重要原因吧。但量身定做适合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案需要系统的思路与方法,如何科学、规范的建立企业纳税筹划流程就尤显突出与重要。本文拟从纳税筹划流程设计的角度,对影响纳税筹划流程的因素及关系进行分析与设计。
一 纳税筹划流程研究概论
关于纳税筹划流程设计的研究,较早见诸于陈松林1994年《避税与逃税》关于单个税种的纳税筹划应当服从、服务于企业整体纳税筹划的利益要求,企业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目标最优化的重要组成的认识。纳税筹划流程设计是企业纳税筹划重要基础与前提这一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张中秀教授在其所编著《纳税筹划宝典》中也提出纳税筹划方案优化需首先设计优化纳税筹划流程的构想,并从筹划平台和筹划技术设计与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2]。此外,诸如西南财大的刘蓉教授、湖南大学刘建民教授、国家税务总局总经济师董树奎等也相继在纳税筹划流程设计方面提出独特的见解和理论。
本文根据管理学有关理论,对纳税筹划流程设计这一问题从有别于前人多从财务学角度研究的基础上来展开分析与研究,具有自身的独创性。
二 纳税筹划流程的理论概述
根据管理学原理,我们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简单问题和复杂问题两类。不同问题解决的思路不尽相同。纳税筹划流程设计可以归为这两类中的任一类型,根据不同的目标要求分别予以解决。
1.简单问题的解决思路
简单问题的解决属于直线结构模式,即人们一旦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即可以通过着手制定解决方案并通过实施该方案使得问题圆满解决。简单问题解决模式从问题的出现到问题获得解决的整个过程是一个线性结构。简单问题解决流程模式可以表示如下图1:
如图1示,整个循环是一个线性结构,通过比较预期值与实际值,如果没有循环则表示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如果需要出现下轮循环则通过修正方法,沿着虚线表示的反馈路线对原有方案做一定修改,则该问题也可以获得圆满解决。
2.复杂问题的解决思路
显而易见,复杂问题与简单问题的区别在于复杂问题的复杂性不是静止不动的,复杂问题会随着复杂性的接连升级而导致更多复杂性情况的出现。复杂问题复杂性的本质也在于问题的复杂性升级而不是简单的依靠控制技术的升级就可以解决的。考虑到存在着组织结构中的沟通矛盾,存在着信息传递中的失真情况,存在着组织员工的素质协调困难等因素,复杂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与简单问题不同的流程设计思路。复杂问题的解决思路如图2所示:
在解决复杂性问题的初步阶段,我们采取的是从输入方案到采取行动、比较结果和结果分析的直线流程,这是通常行为中采用的常见方式。如果最终的分析结果与我们输入的方案所接近或者一致,则可以确信问题已经解决。如果最终的分析结果与我们输入的方案差距较大或者达到我们不能忍受的结果,则应对行为过程进行修改。当多次修改不能到达预期目标时,则需要对直线方式予以放弃,转而进入解决问题的环型思路。
环型思路增加了“研究和改进的相关要素”这一栏目,表明在简单运用直线思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时,需要对结构中某些变量进行必要的调整。当上述调整结束后,解决方案的初始条件将有所不同,解决问题的行动也与以前有了区别。而两者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因结果分析不符合所导致的相关要素的必要改进与调整。
三 纳税筹划流程设计的因素分析
1.纳税筹划环境
纳税筹划环境决定了企业纳税筹划的外部依赖条件和可能的方向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纳税筹划技术与手段的运用,是开展企业纳税筹划活动与研究的首要问题。纳税筹划环境分为宏观与微观筹划环境两类。宏观筹划环境涉及对国家政策、法律和法规,国际经济动态,国际政治形势,能源供求,资本流动等问题的分析与判断,这是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大环境。微观筹划环境涉及企业的行业变革,技术引进,投资地点与投资方式的选择,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组织结构的组建等内容。企业微观筹划环境直接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是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
2.纳税筹划目标
纳税筹划不以“节税”为唯一目标。在市场多元化选择的今天,纳税筹划的目标选择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一是在投资风险可控条件下稳定企业收益的纳税筹划。投资是企业发展和获利的基本手段,对于不同投资项目、地点和期限的选择,企业收益和风险会产生不同的差异。纳税筹划的目标就是控制企业投资风险水平和保证企业稳定投资收益的重要手段。
二是以未来年度内企业资本最大增值或者以最大限度增加每年所得的纳税筹划。纳税筹划以尽快取得收益为目标,较少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此种筹划在税种筹划中比较常见。
三是以确保企业组织结构科学化,最大限度调动企业活力为目标的纳税筹划。企业组织、地区、结构的税收优惠差异对企业纳税筹划会产生不同影响,特别是结构比较复杂的集团企业,选择何种有效的组织结构对企业纳税筹划的影响更为深远。
3.纳税筹划技术与方法
纳税筹划技术与方法的分析与研讨是目前开展纳税筹划的重点,归纳为在价格平台、优惠平台、漏洞平台、空白平台、弹性平台和规避平台等技术平台基础上,通过对免税技术、减税技术、税率差异技术、分劈技术、扣除技术、抵免技术、延期纳税技术和退税技术等手段的具体选择和运用,促使企业纳税筹划目标实现的技术与方法组合[3]。
4.纳税筹划风险偏好度
就市场经济本质而言,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是市场经济的不二法则。小到企业投资项目的选择,大到国家政局的变动,都存在风险。企业对纳税筹划风险度的偏好程度是决定纳税筹划方案确定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所进行的纳税筹划只是企业投资战略或者选择中的重要一环,但远远不代表企业最终的投资选择,因此在实践中最佳的纳税筹划方案或者“节税”效益最大的筹划计划往往不是企业高层最终选择的结果,很大程度上还要受企业对纳税筹划风险偏好程度的影响。对于企业未来效益追求的评价,对外部环境情况的判断与分析,对政府政策走向的研究,以及企业在本行业、广义竞争者中所处的市场地位,都对企业投资风险偏好程度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决定了方案的最终选择[4]。
5.纳税筹划效益评估体系
筹划效益评估的意义在于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调控,能够随时发现并纠正筹划结构与目标的偏差,同时为下一轮筹划决策提供预测和指导,不断提高企业筹划水平。纳税筹划作为一个动态循环过程,“筹划效益的评估体系”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既是本次循环的结束,又是下次循环的开始。
四 纳税筹划流程的设计思路
就纳税筹划作为简单问题设计而言,实际上就是对纳税筹划个案的“节税”最大化分析与比较,牵涉到的问题就是“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比较结果——修正方法”的直线结构方法论,不涉及企业战略与目标综合等方面的问题。如此预期值与实际值比较的程序流程是显而易见的。
但一般而言,纳税筹划是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内容来考虑的,在筹划决策中不仅仅考虑“节税成本最小化或者节税效益最大化”的问题。更多的情况是在于纳税筹划问题复杂化情况的出现[5]。即使我们能够克服面临的问题,更多的问题又会接踵而来。一是信息在组织结构中传输可能失真;二是组织和执行人员对自我否定方案总是存在抵触心理,难以寻求到能够解决并执行的人选。三是复杂问题处于动态变化中,难以考虑到要素变化对外部条件影响的程度和方向。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对纳税筹划方案的最终选择仅仅凭借经验的确定已经是远远不够了,规范的纳税筹划流程设计可以保证上述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通常而言,接近于实际的纳税筹划方案应当采用复杂问题的解决思路,纳税筹划流程可以分解为以下六方面内容:一是研究和改变筹划问题的支配因素;二是纳税筹划环境的判断;三是纳税筹划目标的确定;四是纳税筹划方法与技术的选择;五是风险偏好度的影响;六是筹划效益的评估体系。纳税筹划流程分解图如图3所示:
循环1是风险偏好度对筹划目标的影响,企业高层对风险偏好程度最终影响到方案的决定,决定了在诸多筹划方案中的技术选择。循环2是最终筹划效果对筹划目标的影响与调整,通过最终结果的反馈、评估达到修正目标的目的。循环3是在筹划目标和方案设计之间出现重大偏差,因结果分析不符合所导致的相关要素的改进,对支配因素进行的改变和调整。
通过上述步骤,纳税筹划流程能够较好的解决信息失真、人员控制等问题,发挥编制、执行、评估、反馈等各项职能,使纳税筹划流程成为一个系统完整的整体,并通过周而复始的循环达到了控制和提高企业筹划水平和效益的目的,使纳税筹划活动处于规范有序的运作之中。
标签:纳税筹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