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第一书记工作内涵转变研究-以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镇黄西村为例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第一书记工作内涵转变研究-以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镇黄西村为例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第一书记工作内涵转变研究
——以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镇黄西村为例

吴远庆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25)

[摘 要] 第一书记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当今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抓党建、促脱贫”特色党建模式。结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对新的历史时期第一书记工作内涵转变进行了特别研究,认为第一书记应以“产业兴旺”为引领,向质量兴农的内涵转变;以“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为引领,向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转变;以“治理有效”为引领,向加强基层党建和村两委班子建设转变;以“生活富裕”为引领,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转变。第一书记通过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助推人和践行者。

[关键词] 第一书记;党建;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转变

1 研究背景

1.1 第一书记制度的由来

第一书记制度的起源,是与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分不开的,由于村民自治的自身制度性困境以及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文化差异性,使得村民自治所发挥的效能极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将村治难题的解决诉诸外部“嵌入”或许可以提供有益的尝试[1]。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第一书记扶贫实践。2001年,安徽省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分批选派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及后进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或书记。这一做法得到中央和中组部的多次肯定。此后,其他一些省市也陆续实施了第一书记制度[2]。2010年拍摄的电影《第一书记》就是根据2004年安徽省财政厅选派沈浩同志到小岗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沈浩于2004年2月从安徽省财政厅下派至小岗村,兢兢业业地发展小岗村,3年期满后,被小岗村村民集体摁手印留任,最后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从2012年起,山东省委在全省范围推行第一书记制度,选派优秀党员干部进驻贫困地区农村担任村第一书记,在抓党建、促脱贫、保民生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模式[3]

B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患者伤椎复位及置钉方法与A组相同。C形臂X线机透视证实患者椎体复位满意后,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首先定位伤椎椎弓根,采用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方法,经伤椎椎弓根将扩大器尾部置入到椎体的前2/3处,扩大椎弓根的高度和宽度,同时避免骨块进入椎管腔内,将人工诱导骨或纳米人工骨植入椎体前中部,并推压结实,植入完毕后使用明胶海绵填充洞口止血。C形臂X线机透视植骨效果满意后冲洗切口,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患者卧床3 ~ 5周后佩戴支具下床活动,4个月后去支具活动。

据齐鲁网2015年7月31日报道,“从2012年3月开始,省直171个单位分三批选派了1 483名‘第一书记’帮包584个贫困村。三年多来,圆满完成了帮包村的党建扶贫任务。2014年,584个帮包村全部实现脱贫。”这是山东省分3批选派的第一轮省派第一书记,以后又分别选派了第二轮和第三轮省派第一书记。从第二轮开始,每轮任期2年,中间不再换人。自2012年以来,山东省委先后选派3轮5批次共2 795名优秀干部进驻贫困地区农村担任村第一书记。山东省各市、县(区)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派市、县(区)派第一书记到村党组织薄弱村、经济困难村任职帮扶。各级第一书记牢记党的重托,抓党建、促脱贫,在强化党的基层基础、加快脱贫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2015年4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从全国层面部署推动选派第一书记工作。”[4]根据通知精神,选派第一书记的基本条件是“政治素质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农村工作;有较强工作能力,敢于担当,善于做群众工作,开拓创新意识强;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任务是“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要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注意从派驻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

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首先需要在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进行试点工作的开展,并根据该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空间综合规划”的编制。在拥有这一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对该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的内容进行修改指导,并对各专项规划的标准进行统一处理。在进行空间综合规划的过程中可分为全国层面上国土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跨省域行政区域规划、省域层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地方层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四个层次。

1.2 针对第一书记工作所做的研究

自第一书记制度创立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和在校学生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大政方针对第一书记制度、第一书记的角色、第一书记的群体特征和履职现状等积极开展研究。范攀以乡村治理理论为依托,采取个案研究方法,从实证主义的角度出发,对第一书记制度的概念与起源、发展与变迁、问题对策及创新思路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1]。陶正付等对山东省从2012年起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第一书记制度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第一书记制度在抓党建、促发展、强民生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模式,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统筹协调和改进完善[3]。贾姝宁把第一书记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归纳为农村发展新模式的“引路人”、“村两委”的协商者、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和“好政策”的传递者[5]。王曙光基于对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体会,从赋权和社会公平正义、城乡和区域统筹、多元化社会力量动员等方面,对内生式扶贫和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与推进模式进行了深入论述。笔者认为要立足长远,进行系统、深刻的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实现脱贫的机制化和可持续化,要防止形式主义扶贫,注重内生力量的培植[6]。王卓等在梳理第一书记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在四川、云南、贵州、甘肃和广西五省区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了驻村第一书记的群体特征,从第一书记岗位职责、胜任能力、履职成效3个方面分析驻村第一书记履职现状,从个性特征和客观环境分析影响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建议扩大第一书记选人用人范围,增强人岗相适性;落实驻村第一书记“事权”与“财权”,提高履职效率;完善保障与激励措施,确保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2]。王超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依然存在贫困农村空巢家庭难扶持、农村基层利益冲突难平衡、农村可持续反贫困待加强等问题,因此仍有必要从精准教育、精准发展、精准参与、精准协调和精准保障5个子系统方面构建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以深化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推动农村走上可持续精准脱贫的道路[7]。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探讨在这一背景下第一书记工作内涵的转变。

2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三步走”时间表: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3.1.2 发展黄西村地理标志商标品牌。黄西村还有一大特产就是黄屯米酒。黄屯米酒和沙镇呱嗒、万家烧鸡是沙镇镇三大特产,也是聊城市十大特产之一。在黄屯(分黄东和黄西2个行政村),酿酒的作坊有郭家、徐家、马家、林家和周家等,作坊式酿酒大同小异,村里的许多老人都会酿酒,因此出现了各自的品牌,如郭氏家酿、徐家老酒坊、林家酒坊、马氏米酒和周家酒坊等。“浓度似蜂蜜水,口感醇正,半斤八两不上头,无商标无免检,有口碑胜奖杯。”这段淳朴的文字恰到好处地介绍了黄屯米酒。东昌府区人民政府于2009年公布的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有沙镇黄屯米酒酿造技艺。其中,郭氏家酿传承了具有千年传承历史的郭氏米酒酿造工艺,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屯米酒作为聊城市特产,营养价值早就被人们认可,发展到现在仍然保留了传统酿造工艺,还是采用纯天然发酵的方式,不添加任何非发酵物质,不含任何人工添加元素,因此保留了大量的营养成分。由于黄屯米酒没有添加任何人工化学元素,是纯粮食生产的粮食酒,其保健作用可以说几乎是老少皆宜。

2.2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随着现在科技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电气工程当中,智能化家居代替了以前的传统家电,智能电网的运用,让居民体验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进行缴费体验,电子技术与电气的结合,也使得电气工程的安全系数达到了最高,保证了电气工程师的安全。斯坦福大学教授说:如今的电气工程包含了基本上所有跟电子,光子相关的工程信息。这个区域学识的增加,需要我们在次思考构建电气工程的学科发展方位,课程设计和所学知识,来方便电气工程学科能够及时回复学生的要求社会的要求,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动态的研究情景。

2.3 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推进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从目前来看,就是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第一书记主导的新上产业扶贫项目,也必须以此为指导。

3 第一书记工作内涵的转变

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第一书记除了要做好农村发展新模式的“引路人”、“村两委”的协商者、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好政策”的传递者等众多传统角色外,更要与时俱进,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为引领,积极促进第一书记工作内涵的转变,争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人和践行者。

3.1 以“产业兴旺”为引领,向质量兴农的内涵转变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方位、多维度的有关农业、农村、农民三位一体的重大发展战略,定位高远,为进入新时代的乡村建设提供了新战略、指明了新思路、绘出了新蓝图,是对当前“三农”问题开出的一个“好药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重大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补齐农业农村这块短板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保障,可谓高瞻远瞩、意义重大[8]。从内涵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定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黄西村被地方政府首批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围。以此为契机,团结和带领全体党员和村两委成员,积极推行诚信教育,不断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村内“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加强村内移风易俗工作,做到“家风淳朴,村风文明”。以黄西村现有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屯米酒和鲁锦为文化载体,充分挖掘打造黄屯米酒文化、鲁锦文化等,持续充实丰富黄西村文化内涵建设。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港口、码头必须备有足够的用于处理船舶污染物、废弃物的接收设施,并使该设施处于良好状态。港口企业自建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是其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具体体现。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能力建设中应鼓励具有条件的港口码头企业自建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

然而,即使这样一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目前也面临着是否能继续生产的危机。原因是因为都是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生产标准、卫生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不一样,虽然都叫黄屯米酒,但酒质差异较大,销售价格也各不相同。最近卫计局、工商局、质监局等相关单位进行了联合检查,家庭小作坊式的酿酒厂面临被叫停的危险。由于没有产品保护意识,黄屯米酒的商标也遭到恶意抢注。为保护黄屯米酒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采取2项措施:一是按照上面所说的“按标准生产,依标准管理”;二是抓紧时间注册地理标志商标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通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行业的发展。指导黄西村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黄西村拥有一个市场潜力较大、区域特色较为明显、附加值较高的黄屯米酒产业,也符合国家“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倡导。

按照“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的脱贫攻坚工作布局,要提前转变发展观念,在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要把村内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广泛宣传,大力提高村民环保意识,推动村内环境保护工作,改善村内环境质量。借助创建乡村生态文明这一载体,继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红利,积极促进村内经济发展,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提高黄西村环境治理经济能力,持续改善村内生态环境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显然,这简洁明了的20个字,正是未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与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对比,新时代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高水平、更高需求的新含义。过去抽象地说‘生产发展’,现在具体地要求‘产业兴旺’;过去提的是‘生活宽裕’,现在要求是‘生活富裕’;过去只要‘村容整洁’,现在要求是‘生态宜居’;过去由不作效果要求的‘管理民主’升级为富有成效的‘治理有效’。”同样的“20字”方针,前后对比,表明中国共产党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战略方针调整。

3.2 以“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为引领,向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内涵转变

3.1.3 倡导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国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把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放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推动现代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黄西村以引进的旅游型企业天乐庄园为依托,将原来13.333多hm2盐碱地改造成集黑猪、黑头羊、笨鸡养殖、鹅鸭养殖、淡水鱼养殖、智能连栋温室大棚有机蔬菜种植、观光旅游以及绿色无污染小麦、玉米、大豆种植等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综合体。以天乐庄园作为试点,探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而带动本村及周围各村积极参与发展现代化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中。作为省级贫困村,黄西村于2015年实施的15万元“养羊送羔”扶贫项目、2016年实施的100万元旅游产业扶贫项目和2017年实施的60万元智能连栋温室产业扶贫项目,在保证所有项目都是村集体财产的前提下,都落户天乐庄园,实现“借鸡生蛋”,统一签署合作协议,产生的效益用于精准扶贫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3.1.1 实现主要农产品按标准生产、依标准管理。以笔者担任第一书记所在的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镇黄西村为例,黄西村及周围自然村都有种植大蒜的传统历史。前些年出现“蒜你狠”的年代,蒜农确确实实赚了一比,大蒜能买到10元/kg,不包括副产品蒜薹,667 m2地收入就能达到1.5万元,效益确实可观。但随后在利益的驱动下,蒜农开始盲目扩大生产,不断增加种蒜面积,而且为了提高产量,开始不按标准随水浇灌不合格农药,从而导致蒜头农药残留量过大,蒜农自己种的蒜自己都不敢吃,最终导致产量过多、质量下降。加之近几年环境保护政策的影响,一些原来腌制糖蒜的小厂家被迫停止生产,新鲜蒜头的收购价格直线下滑,由以前最高点的10元/kg降至近2年的最低价1元/kg。集中上市又不得不提的蒜薹更是几乎无人问津,有的甚至直接扔进沟里。针对这种现象,第一书记需要转变的工作内涵就是要大力引导蒜农按标准生产,引导成立蒜农合作社,依标准进行管理。及时有效调研市场,不盲目扩大生产。合作社要制定统一标准,产品进行绿色认证,申请注册“黄屯大蒜”或者“沙镇大蒜”商标,形成特色品牌,按标准生产,保质保量,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舒心,真正走质量兴农之路。

对于模型2,v1=v0。对于模型1和模型3,考虑第2阶段的驱动过程,认为膨胀的铅层高速碰撞外围碎片,使碎片获得瞬时速度v1。碰撞的性质是未知的,估计可能介于完全非弹性和完全弹性之间。

3.3 以“治理有效”为引领,向加强基层党建和村两委班子建设工作内涵转变

治理有效是加强农村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第一书记需要密切联系全村党员群众,积极引导村党支部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按时开展“三会一课”活动。从严教育管理本村党员,按照上级党委要求,积极推广党员积分制管理、“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等做法,让村内全体党员都能绷紧政治之弦、筑牢信仰之基。2017年年底,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强化黄西村党支部建设,选拔优秀年轻党员到党支部,同时有目的、有意识地积极发展年轻优秀农民党员,补充了新鲜血液,进一步壮大了基层工作队伍,明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目前,村两委班子总体团结一致、有担当、能作为,基本形成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的基本治理体系。

3.4 以“生活富裕”为引领,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内涵转变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最终目标要落实到农民的“生活富裕”上,说到底就是要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落脚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打牢乡村振兴基石的重要保证。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到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既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又有利于形成更加结实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要先有顶层设计,全党全国形成共识,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未雨绸缪,在“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的脱贫攻坚工作布局上,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二是要选好班子,夯实队伍,配齐配强村两委成员,选好“领头羊”。结合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待遇,提倡大学生到农村一线就业,让农村留得住人才,真正能发挥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优势,同时注重从村内致富能手、转业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发展党员、选配村干部,直接增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战斗力。三是要因地制宜,找准路子。依托聊城市大外环建设、滨河大道建设的交通、资源等比较优势,“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成立专业合作社,集中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项目和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经济基础。四是建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应充分研究论证,确保政策持续生效,科学有效整合部门资金,对发展集体经济予以资金倾斜扶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之路可以持续。目前,聊城市东昌府区正在进行的村集体“清产核资”就是一种盘活资产、促进集体经济增收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通过盘活闲置的房舍、水渠、坑塘、小片荒等集体资产,以及开展集体土地整理、宅基地复垦、土地流转等,挖掘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4 结语

第一书记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共产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特殊历史时期“抓党建、促脱贫”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模式。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制定的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这一特殊背景下,深受党和人民重托、砥砺前行、艰苦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第一书记就要与时俱进、未雨绸缪,适时转变工作内涵,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成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助推人和践行者。

参考文献

[1]范攀.乡村治理视角下的“第一书记”包村扶贫研究:以山东费县薛庄镇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5.

[2]王卓,罗江月.扶贫治理视野下“驻村第一书记”研究[J].农村经济,2018(2):8-15.

[3]陶正付,李芳云.“第一书记”助农村党建民生双提升:山东省“第一书记”制度建设实践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5):107-112.

[4]新华网.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综述[EB/OL].(2016-10-10)[2019-06-2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10/c_1119689760.htm.

[5]贾姝宁.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第一书记”引导乡村治理新模式[J].改革与开放,2018(2):80-81.

[6]王曙光.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国扶贫开发的战略转型[J].农村金融研究,2018(2):14-19.

[7]王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15.

[8]林留兴.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J].现代农业科技,2018(3):291-292.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21-31-4

作者简介: 吴远庆(1969—),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第一书记工作内涵转变研究-以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镇黄西村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