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项目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资项目论文,环境保护论文,外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04)01-0144-03
由贸易自由化所引发的关于贸易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和探讨的热点,在世界贸易组织、许多地区性的和双边性的贸易协定中关于协商环境及贸易关系的条款都在不断完善之中并在解决实际案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关于利用外资尤其是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的探讨也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
一、目前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吸引外资,带动出口和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我国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的基本战略思想。但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加入WTO,目前的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战略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再加上投资方的某些恶意投资选择(一般来自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我国的国家和地区),外资的大量进入在促进GDP增长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1.高能耗、高原材料消耗、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仍占优势,给我国有限的人均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自80年代初至今,我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中一直侧重于“生产”型投资,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服务业则主要集中在关联效应较弱的房地产等方面。至于在金融、电信和流通等清洁产业,受我国整体发展水平和开放度的限制,外商投资还很难形成规模(见下表)。在这种引资政策的指导下,香港、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仍是我国外资的主要来源。据香港工业总会的统计,仅在十几年前,该总会化学工业的会员就已经将29%的资本迁移到广东以及内陆的其他地区,此外,食品饮料业的43.3%、玩具业的68.9%、钟表业的71.4%、电器仪表业的72.7%、电子业的77.8%以及橡胶业的82.4%都在大陆找到了再次创业的机会。而台湾地区受台湾当局政策的影响,对大陆的投资一直只能以食品、纺织、制鞋、塑胶、服装为主,近几年IT业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制造业的生产普遍技术含量较低,对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大,对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
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统计表
单位:万美元
行业1990
2000 2001
总计
百分比
总计
百分比
总计
百分比
4031871 4071481 4687759
农林牧
71015 1.867594 1.789873
1.9
采掘业
55714 1.458328 1.481102
1.7
制造业
226033456.1
258441763.5
3090747 65.9
电力煤
370274 9.2224212 5.5227276 4.8
建筑业
91658 2.390542 2.2 80670 1.7
地质勘
452 0 481010490
交通运
155114 3.8101188 2.5 90890 1.9
批发和
96513 2.4 85781 2.1116877 2.5
金融保
9767
0.2 7629 0.2 3527
0.1
房地产
558831 13.946575111.4513655 11.0
社会服
255066 6.3 218544 5.4259483 5.5
卫生体
14769 0.4 10588 0.3 11864 0.3
教育文
6072
0.2 5446 0.1 3596
0.1
科学研
11013 0.3 5703 0.1 12044 0.3
其他行
75279 1.9 145277 3.6 105106 2.2
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计算整理。
2.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方式落后。
近几年,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已成为全球投资活动的主流趋势,据统计去年全球6,000多亿美元的外资活动80%是通过跨国并购实现的,但是目前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仍旧以引进国外机器设备和技术为主,外资并购投资数量少,规模小。商务部研究院2003年8月19~20日举办的“外资并购境内企业高层论坛”统计显示,我国吸收外资中以跨国并购发生的仅占5%。我国资本市场引资和证券投资净流入相对于直接投资的比重在1983~1999年期间平均为1.8%,大大低于亚洲发展中国家平均30%左右的水平。高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战略性质与高投资回报决定了发达国家对处于创新阶段或成长阶段前期的技术多采用保密和限制出口的策略。我们引进的大多是它们准备更新换代和予以淘汰的技术和设备,其中一些我们还没来得及吸收掌握就已经过时。例如,80年代后半期,利用我国急于引进技术出口创汇,西方发达国家曾向我国输出了100多条有氟电冰箱生产线。正当我国企业度过了对引进技术的模仿时滞(Imitation Lag)期开始大批量生产时,西方媒体关于有氟冰箱是臭氧层被破坏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的报道也呈铺天盖地之势,这时,我国企业已是出口创汇无望。于是,西方国家再以无氟电冰箱技术为谈判筹码,以合资方式大肆兼并我国耗费了几十亿美元建立起来的电冰箱产业,大批量地向西方国家出口无氟电冰箱,赚取巨额利润。类似这样的引进外资使我国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一方面难以实现出口创汇,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大量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3.某些引资决策者和企业家的引资理念落后。
按照国际政治经济学提出的“谈判理论”,在吸引外资的投资前期,东道国在谈判中通常处于相对劣势,而投资方处于相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引资方对引进技术的了解及掌握往往不如投资方全面,因此需要引资方对拟引进项目进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研究。而我们有些引资决策者对吸引外资急功近利,不肯花时间和资本对拟引进项目进行全面认真的考察,只是单纯追求引资数量,严重忽视质量;有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击败国内对手,盲目进行合资以壮大实力。受这种投资理念的影响,他们在决策时对引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往往缺乏科学考察态度,更谈不上考虑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等可持续发展因素,这不仅增加了引资地区环境的承载压力,也为某些投资者的恶意投资提供了可乘之机。20世纪90年代初,某些跨国公司利用本国产业调整之时,将一些在其国内已被法律禁止的污染性产业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夕阳产业转移到我国。例如,一些世界知名洗涤用品公司就曾经将在其本国内已禁止或即将被禁止生产和使用的高磷洗涤用品转移到我国生产和销售,不仅给城市水质带来严重污染,而且破坏了邻海的海洋生物资源;一些发达国家,为保护城市环境和有限的森林资源在保证食品包装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倡导对其他消费品尤其是奢侈品的简易包装以及对塑料包装袋的节约使用。在德国,一套几百马克的高档服装往往没有包装盒,只是一个简陋的纸袋。在英国的超市购物时,在收银口经常会被问道是否需要包装袋,有的超市则不提供免费的塑料包装袋,鼓励顾客使用自备的多次性购物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西方投资者纷纷将包装产业的投资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利用地区文化差异和环境保护观念上的差距,大举推销豪华包装机械,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稀少的国土上制造出大量“美丽”的垃圾,严重浪费了自然资源和运输资源。
二、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新战略
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构筑与实施还不到四分之一个世纪,中国公民的平均收入水平照比发达国家还相差甚远,因此消费偏好和需求结构与发达国家的重叠部分很小。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林德假说(Linder's Hypothesis),发达国家之间的“北—北”贸易仍将长期在世界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占世界贸易额的70%以上),因此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必须依靠大力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目前,受整体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的资本、技术和熟练劳动力还比较稀缺,丰富的非熟练劳动力资源仍是对外国投资者的主要吸引力,因此吸引劳动密集型外资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重点。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阶梯性正日益显现,而且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西部大开发,无论是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还是参与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适时调整引资策略,拓宽引资思路,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战略具备了适当的时间和空间。
1.根据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阶梯性状态及趋势,适当调整引资结构。
东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已取得的经济成果加大引资结构的调整力度,逐步减少对劳动密集型资本的引进,吸引更多外资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扩大商业、电信、金融、保险等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从单个项目转向全方位的系统化投资,并吸引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服务、法律咨询和其他的相关投资,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利用东部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好的投资软环境鼓励跨国公司积极设立研发中心,带动当地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
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地区政策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制定并实施多样化的灵活的引资战略。将劳动密集型企业从沿海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是许多学者的观点,但笔者认为中西部地区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接受来自东部的产业转移,最起码对污染环境、破坏自然资源的项目不应该接受,避免重蹈东部先发展后治理的覆辙。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虽然目前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但是蕴含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水利资源和矿业资源,生态环境复杂而重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中西部地区环境资源的保护应该成为当地开展各项经济工作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西部地区对劳动密集型外资的引进更应该注重质量,要侧重考虑是否会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恶劣影响,是否有利于地区产业的升级换代。西部地区拥有祖国“三线”建设时期建立起的一批钢铁、冶金、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应大力吸引外商投资参与对这些产业的升级改造。西安、重庆、成都、兰州、武汉等城市作为区域中心,拥有一批高技术人才,有的还是著名的大学城,应吸引技术含量高的跨国公司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设立研发中心。此外,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吸引外资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应该成为西部地区的引资重点和亮点。
2.逐步改变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扩大外商并购投资的规模和途径。
大型跨国公司的购并投资不仅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巨额资金,带来全新的技术、经营管理理念和全球营销网络,而且有利于促进跨国公司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投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主动寻求同东道国双赢的最优投资选择,这不同于单纯的技术和设备投资,打一枪换一地,追求短期利益。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用以吸引外商的特殊优惠政策将随着国民待遇原则的实施而逐步予以取消,吸引外资将更多地依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我们的国门还要更开放,政策还要更透明,政务还要更公开,执法还要更公正。
3.转变引资理念,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引资战略。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引资决策者和企业家要学科学,积极了解把握最新科技动态,对拟引进项目持严谨的科学考察态度,避免扩大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谈判劣势;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处理好引进外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保护自然资源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要增强法律意识,熟悉投资法规和环保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杜绝恶意投资现象;要持有一颗社会责任心,不能抱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此外,环境作为一项公共产品其运营和保护必须得到政府的投资或补贴,因此在平衡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和环境保护的利害冲突时,政府的作用必要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