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资源配置模式分析(二)_用户分析论文

我国信息资源配置模式分析(二)_用户分析论文

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分析(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配置论文,模式论文,我国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续上期)

4 市场驱动的网络信息资源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分布规律表明,网络信息资源分布是生产商指向的,也就是说,网络信息资源趋向信息资源生产商集中的区域,呈现出围绕信息资源生产商积聚的态势。依据这种规律推测,未来网络信息资源将主要集中在4个领域:一是传统的信息资源生产者诸如出版商、 报社和杂志社、广播电视部门、统计部门、国家信息中心、科技情报系统、专利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其它科研院所、政府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等,这些部门或系统由于信息处理手段的现代化可以通过自然积累形成数量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体系,它们将是未来网络信息资源市场的最大赢家;二是市场化的信息企业诸如各种网络公司、信息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证券公司、市场调查公司、数据库公司等,它们根据市场化的信息需求收集、加工、组织和传播网络信息资源,是信息市场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三是传统的信息资源储存与传播部门如图书馆和档案馆等,它们的主要使命是实现特色馆藏的数字化、购买和传播公共网络信息资源,由于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捷地存取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它们在未来的信息资源分布格局中的份额将小于上述两个领域;四是所有上网的组织和网民,他们作为个体所生产和拥有的网络信息资源尽管有限,但作为整体他们所拥有的网络信息资源将会跃居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的第三大领域。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同样也要遵循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的规律,要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但由于人们可以远程存取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可以忽略接近用户的传统的信息资源布局原则。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公平原则体现在为每一个人提供进入和利用网络的权利和机会,具体而言,可以是规定所有新建筑必须设置链入Internet的接口,或电信部门有义务为所有人提供这方面的服务。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原则体现在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经营的市场驱动机制的确立方面,因为只有企业化的运营才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才能激发他们去开发和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才能提高投入产出比,才能最终提高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是一个大投入、大产出和高风险的活动,这种活动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不是国家,所以说,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主要不是一种国家行为。我国科技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课题组(1998)在课题报告中曾分析了美国数据库产业的竞争优势,他们认为,美国数据库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50年代起,美国政府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重点资助和扶持了大批高质量的信息产品的开发,积累了从事信息加工和检索方面的经验,为数据库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二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远程通讯、高密度存储介质和软件技术在信息处理和加工中的优势;三是自70年代起,美国政府大大削减了对二次信息产品的无偿资助,数据库生产者迫于生存不得不考虑用户和市场的需要,根据用户的需要设计和开发新产品,尽快使产品适应市场运行机制,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四是美国数据库生产者和联机商善于通过并购其它国家的数据库产品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实现跨国经营。欧盟各国1996年曾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题为“获取公共信息——产业增长和电子化民主的关键”的国际会议,与会的有关专家学者认为,公共信息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公共部门在许多领域(如立法、统计、文化、金融、地理、运输和研究方面)都是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生产者,公共部门应更多地介入信息市场,并以比私营机构低得多的价格提供电子信息服务,但他们同时指出直接提供电子信息服务的公共部门不能干扰市场竞争秩序,更不能以和私营机构竞争为目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核心是数据库资源,而在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数据库产业的主要参与者是数据库生产商和联机服务中间商,其中,数据库的生产者主要负责决定数据库的内容、生产和出版,包括搜集、加工、处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将原始资料录入数据库,使其便于检索和提供增值服务,数据库生产者可以直接为用户提供联机检索服务,也可以通过租赁和许可证的方式将数据库出售给联机服务中间商,由他们负责向用户提供收费的联机检索服务。需要指出,联机服务中间商如果没有自己的信息源而仅仅以提供他人的数据库服务为主,那么在急剧发展的网络时代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因为大多数数据库生产者已经开始将自己的数据库放在网页上,有些还提供免费检索。总之,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向是网络信息资源生产者而不是网络信息资源中间服务商,就信息资源生产者而言,公共部门虽然是生产大户,但由于生产信息资源是他们份内的事情,所以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主要是指向市场化的网络信息资源生产者的。

图书馆自古以来扮演的就是信息资源中间服务者的角色,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它只能是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一个配角。但图书馆不同于联机中间服务商的地方在于图书馆本身拥有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累积的信息资源体系,图书馆一方面可以把这些经世累积的信息资源数字化从而进入网络信息资源生产者的行列,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其良好的用户基础充当其它网络信息资源生产者的中间服务者。作为网络信息资源生产者,图书馆需要准确定位,根据自己的特色资源确定所生产的信息产品,以获得竞争优势;作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中间服务商,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转换角色,即从原来的单纯的免费信息资源提供者转向免费文献信息资源提供者和有偿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商的双重角色。

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一种主要形式。数字化的关键问题包括:

●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的费用问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的费用一般来自国家投资和企业投资两种途径,其中,国家投资仅限于重要的古籍善本、国家书目和少数国家宝级珍品,图书馆的大多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应该通过与企业合作来完成,如国家图书馆拟建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就是某公司投资500万元共建的;(2)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选择问题。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之丰富是社会其它信息资源部门无法比拟的,如此宏富的信息资源哪些应该作为数字化优先选择的对象呢?答案是最具特色的信息资源和用户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两个选择标准本身并不矛盾,因为特定地区或组织的特色信息资源往往就是该地区或组织的用户最常用的信息资源;(3 )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过程中的合作问题。数字化是进入Internet和未来网络社会的通行证,是确立图书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的竞争优势的法宝,鉴于数字化的重要性,各类图书馆尤其是大中型图书馆纷纷树起数字化的大旗,启动了自己的数字化项目或工程,这种潮流化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新一轮的重复建设,仅就我们掌握的资料,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都在做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和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都在做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而更多的图书馆都在做本馆的数字化馆藏目录(其中的重复率很高),这样的竞争诚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图书馆的经费很紧张,图书馆之间必须就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行合作,否则就会使整个图书馆行业陷入被动乃至丧失竞争优势。

外购数字化信息资源是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另一种主要形式。根据前面的分析,图书馆在网络信息资源生产领域所占的份额将是有限的,图书馆在未来群雄逐鹿的信息资源领域中仍将主要扮演信息资源中间服务者的角色,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图书馆必须通过购买商品化的网络信息资源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目前的种种迹象也表明,世界上主要的数据库生产商虽然也在网上提供服务,但从利润的角度出发,他们更倾向于生产和销售光盘形式的数据库产品,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的问世自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光盘数据库产品的出现和迅速增加势必要改变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为此应协调3 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文献信息资源和光盘数据库的关系,订购光盘数据库后要削减对应的文献版本的复本量甚或取消对应的文献版本,避免不同载体之间的重复;二是图书馆之间的联合订购问题,由于光盘数据库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多馆共享,从理论上讲,一种光盘同一地区的所有图书馆只须订购一套即可,但目前我国光盘数据库的重复订购还比较普遍;三是购买光盘数据库产品和购买数据库使用权的关系,图书馆不一定要拥有数据库,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是信息资源,至于信息资源的所有权属于谁用户并不在意,所以图书馆应该权衡得失,做出更符合图书馆和用户双方利益的决策。

争取免费使用或充当数据库生产商的经销者也将是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一种通行方式。信息时代的竞争不同于工业时代的竞争,竞争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相反是竞争中有合作的“双赢”关系;数据库生产商既是图书馆的竞争对手,但同时也是合作伙伴,他们乐于在一定的条件下把自己的数据库产品免费供图书馆利用,以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清华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就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仅国内外数据库生产商提供给清华大学图书馆免费试用或免费检索的数据库就达45个之多。当然,“免费的午餐”是不会长久的也不会常有的,图书馆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用户基础和品牌,主动与数据库生产商结盟,争取优惠使用其数据库产品,充当数据库生产商和用户之间的桥梁,才能夯实自己在信息资源提供领域的基础,赢得用户的青睐,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作为美国OCLC的代理者就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提高了其信息资源提供者的地位。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不同于文献信息资源配置,区别在于后者强调合作基础上的适度竞争,前者则提倡竞争前提下的合作即竞争性合作。对于竞争性合作而言,竞争是第一位的,因为网络信息资源配置趋向信息资源生产者,他们生产什么样的信息产品要由市场来决定,要由信息用户的需求及其诱发的选择来决定,失却竞争就意味着失去市场,就难以生存,无论发展;但信息产品的生产毕竟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生产,由于信息资源具有可共享性,信息资源生产者之间的合作对双方都有利,可谓合则双赢,斗则两败。鉴于上述分析,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应选择竞争性合作模式,具体内容包括:

●确立市场驱动机制。国家原则上不限制也不资助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市场准入问题由市场解决,国家的网络信息资源项目可以通过合作、签约的方式委托给信息企业完成,这样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作为主体的网络信息资源生产者的潜力,通过竞争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从而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用户信息需求的目的;就图书馆而言,开发网络信息资源不能沿袭传统的思维,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投入产出确定开发内容和形式,在市场竞争中寻求发展,增强生存能力;

●实行投资多元化策略。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商业性出版商、书商、广播电视部门、报社和杂志社、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信息企业等参与数据库产业的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鼓励公共部门与信息企业合作开发公共信息资源,鼓励政府部门的信息中心(如国家信息中心、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等)进行企业化改造并参与网络信息资源领域的竞争,同时,国家在网络信息资源领域的投资可以通过类似于招标和竞标的方式遴选合适的执行者;就图书馆而言,可以通过争取国家投资、集资、与企业合作、引入风险投资等途径启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工程,尽快介入网络信息资源市场,建立进入壁垒,确立竞争优势;

●鼓励强强联合,参与国际竞争。1999年国际工商企业界风行兼并、购并、强强联合,兼并总金额超过4万亿美元;其中, 信息领域更是兼并和购并频仍,风头劲健的美国在线(American Online )公司和雅虎(Yahoo)公司等的主要策略就是通过兼并或购并迅速形成规模, 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其实,美国信息资源领域的强强联合早在80年代甚至更早时候就已开始了,美国的著名联机检索服务公司本身就是强强联合的产物,OCLC的FirstSearch联机检索系统能够提供60 多个数据库,其中只有7个属于OCLC。 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象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信息公司那样真正具有规模的大型信息企业很少,这不利于我国在国际信息市场的竞争,为今之计是要鼓励现有的信息企业合作,建立规模优势,造就品牌企业,共同迎接“入世”后即将出现的激烈的国际竞争;就图书馆而言,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只是进入网络市场的一个辅助途径,图书馆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网络进入途径是与网络信息资源生产者合作,作为众多网络信息资源生产者和广大信息用户之间的中间服务者而存在,作为信息服务企业联盟的成员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这是一种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

●建立合作论坛,促进资源共享。由于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根植于市场竞争,而过度的竞争容易趋向无序化,为了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性合作,可以由相关行业协会或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成立网络信息资源开发论坛,建立沟通和磋商机制,定期不定期地交流信息,协商解决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达成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就图书馆而言,一方面要建立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论坛,另一方面还要与信息资源生产者共建合作论坛,共商全面的信息资源共享解决方案;

●形成政策软约束。国家和政府在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可以用政策软约束来概括。具体而言,国家应利用经济和政策杠杆,通过对相关政策加以必要的限制、引入竞争机制、修改税收政策等手段确保信息企业在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战略中的主导地位,以期促进和加快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促成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成长。

需要说明,我们在此所讨论的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不限于图书馆的范畴,以市场驱动为核心的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模式适用于整个信息行业,同时我们是在国家信息资源战略的层面来探讨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基于竞争性合作的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模式的提出是一种新的尝试,其实质是深化我国信息行业的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和信息企业之间的关系,造就一批扎根于信息市场、充满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信息企业,从而带活我国的信息资源市场;其目的是确立一种新的机制,改造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免费信息午餐”的观念,改变信息机构多年来形成的完全依靠国家投资的运行机制,通过渐进改革塑造新型的国家信息资源系统;其依据是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与文献信息资源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文献信息资源配置基本上能够胜任国家信息资源保障的使命,而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经营本身又是新生事物,这样,网络信息资源配置试行新模式既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完整,又具备现实的可行性。当然,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模式主要还是理论推导的产物,是否适用或在多大程度上适用,尚有待于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5 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和风险分析

当我们谈论信息资源配置时,我们所强调的主要是效率问题,因为配置本身是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的,配置要求根据市场主体也就是企业的效率来配置资源,这与计划经济时代按计划分配资源完全是两码事。信息资源配置实质上也是一种选择,包括选择信息资源配置的方向、数量和方式等,选择需要有一整套的标准,需要有准确、灵活、及时的信息反馈系统。信息资源配置也伴随着相应的配置风险,以效率为依据进行配置就会导致不够公平的风险,以公平为依据进行配置则会带来效率低下的风险,信息不灵又会导致国家资产流失的风险。

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投资的效率。多年来, 国家或社会组织投资开发或购买的信息资源的产出较难计算,以国家图书馆为例,每年投入上亿元经费,事实上的作用充其量也就相当于中关村或海淀区的社区图书馆,其投入产出是否合理?再以中关村地区为例,各种类型的大型图书馆包括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门图书馆聚集在一起,彼此之间的重复配置也必然导致投资效率的低下;二是信息需求的效率。信息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国家、社会组织和社会个体的信息需求,国家或社会组织投资开发或购买的信息资源能够满足的信息需求占总的信息需求的百分比我们简称为信息需求的效率,这是投资效率的具体化;三是信息资源效率。国家或社会组织投资所开发或购买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或闲置率)是衡量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又一个指标,这是投资效率的另一个侧面。

信息资源配置的选择也包括3 个方面:①在不考虑资源的多种用途的条件下,确定资源的使用方向和数量。也就是说,在资源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图书馆必须依据最小机会成本原则,按用户信息需求的重要性顺序来安排信息资源的补充和供给活动,尽量使重要的需求优先得到满足;②在考虑资源的多种用途的条件下,确定资源的使用方向和数量。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多种类型的信息服务部门,一种信息资源既可配置到图书馆,也可以配置到情报机构、档案馆、经济信息中心或各种信息企业,这样就势必导致这些服务部门在大的分工的前提下的竞争,而效益好的服务部门将会得到更多的资源配置;③使资源尽可能有效的被加以利用,杜绝浪费。信息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易于造成资源的重复配置和浪费,为此,在强化集聚区信息资源部门之间合作的前提下,应适当促进信息资源服务的扩散化和配置的逆向流动,即信息资源向贫集的广大农村地区的流动,以达到效率和公平兼顾的目的。

信息资源配置的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陈禹等(1998)在《信息经济学教程》中曾谈到信息资源配置失灵的问题,其实质就是信息资源配置的风险问题。要了解信息资源配置失灵,首先要了解确保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所需要的条件,即:①拥有充分的市场,也即需要有完全信息;②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处于竞争状态,也即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都是最优化行为;③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如果这3个条件成立,则信息资源配置将能够达到较高的效率,否则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是效率低下的甚至无效的,这时的市场状态就成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是不利选择。不利选择是指配置方(或称委托方,如政府通常就是以委托方出现的)不完全了解信息资源生产者(或称代理方)的情况,而信息资源生产者却掌握了配置方不了解的信息,这时,生产者就有可能利用这些对配置方不利的信息签订对自己有利的合同,而配置方由于信息劣势而处于对己不利的选择位置上;二是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信息资源生产者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配置方效用的行为,如目前数字图书馆项目的确立和上马就蕴涵着道德风险问题。

信息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是均衡配置,但理想终归属于未来,现实告诉我们,信息资源配置是不均衡的,我们的目标是努力使信息资源配置趋于均衡。在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不切实际地追求公平也是不可取的,其结果只能是更加不公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息资源配置模式应该是优先考虑效率,只有确保资源配置流向效率高的信息资源生产者和中间服务者,才能最终确保每一个人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也是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续完)

标签:;  ;  ;  

我国信息资源配置模式分析(二)_用户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