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宁安医院 750001
摘要: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运用认知行为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方法分别为常规基础护理和认知行为治疗护理。从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改善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焦虑和抑郁得分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运用认知行为治疗后,在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同时,使患者抑郁情绪明显改善,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抑郁症;认知行为;抑郁状态;睡眠质量
在各种慢性躯体疾病中,抑郁症所占比例不断增加,该病是指以患者持续存在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严重者发展为难治性抑郁【1】,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和护理。本文为探究抑郁症患者运用认知行为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选取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此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请看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6年6月此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确定为研究资料,依据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其中23人和17人分别为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年龄最小25岁,最大75岁,(50±2.1)岁为平均年龄;25人、15人分别为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年龄最小30岁,最大70岁,(50±1.5)岁为平均年龄。在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方面,两组患者无任何差异(P>0.05),可以实施相关研究。
1.2临床诊断标准 (1)两组均符合WHO规定的有关抑郁症的相关诊断标准【2】;(2)征得所有患者同意。
1.3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常规治疗等,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方法为:情感和行为的中介为认知,不良性认知能够使患者产生不良的行为和情感,因此必须积极矫正患者认知偏差,使患者行为和情感呈现良性发展。矫正方法为:为患者分析相关案例,告诫患者错误的认知行为会导致病情加重,延误康复。指导患者积极感受到错误认知的危害,同时对于自身存在的不良认知积极改正,促进患者形成良性行为和情感。
1.4观察项目 (1)比较两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情况。(2)观察两组睡眠质量状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6.0系统软件作为本文统计分析资料;【n(%)】是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进行结果检验时采用X2进行相关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时的表示方法为P<0.05;()是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进行结果检验时采用t进行相关分析。
2结果
2.1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两组进行对比 观察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45.1±3.3)分、(32.3±6.1)分,对照组分别为(46.1±5.4)分、(39.2±6.1)分,观察组干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统计学意义明显。
2.2两组睡眠质量状况比较 观察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碍评分分别为(1.43±0.93)分、(0.89±0.23)分、(1.06±0.44)分,对照组分别为(1.64±1.02)分、(1.33±0.57)分、(1.51±0.66)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抑郁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兴趣索然,自我评价低,焦虑、抑郁和激越的混合状态,心境昼夜节律的改变,自杀观念和行为等,严重者出现躯体或生物学症状的改变,严重威胁生命健康,进行有效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
认知行为治疗是对患者认知行为的不断矫正,可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方式,使患者对疾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使其做到心中有数,并认识到加强治疗的重要性,促进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工作,有利于疾病恢复【3】。
本文通过探究抑郁症患者运用认知行为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临床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经过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各指标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4】。综上所述,抑郁症患者运用认知行为治疗后在睡眠质量方面可以产生显著影响,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存在显著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谭雅容,王阳,张宁等.首发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前后大脑局部变化的功能磁共振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6):490-493.
[2]李江婵,姚素华,谢秀东等.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463-465.
[3]谢新凤.抗抑郁剂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4):57-58.
[4]杨云秀.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2):134-135.
论文作者:周莉萍1,周永玲2,于秀3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患者论文; 认知论文; 抑郁症论文; 抑郁论文; 对照组论文; 分别为论文; 睡眠质量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