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控在尿液常规检查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任建斌

任建斌

(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山西 吕梁 033000)

【摘要】 目的:探讨质量监控在尿液常规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7月于我院收治1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7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尿液检查方法,观察组采取在尿液检查中实施质量监控,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尿液检查的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质量监控后其标本污染、标本量缺乏、标本没有标记、收集时间不恰当、容器选择不当不合格指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检查超时上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尿液检查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监控在尿液常规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提高尿液检查的有效率及患者对于尿液检查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质量监控;尿液常规检查;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085-02

尿液常规检查属于医学检验3大常规检查之一,对于会影响尿液变化的疾病,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尿液常规检查也可以反映一些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预后[1]。尿液常规检查方法简单易操作,并且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不会感到不适感,能够有效反映患者的病征。有相关资料指出临床上在尿液常规检查过程中出现不满意检查结果中有80%是由于尿液标本的质量没有得到完善的控制造成的[2]。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1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质量监控在尿液常规检查中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7月于我院收治1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79例。其中对照组男40例、女39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2.5±6.2)岁;病程4~12d、平均病程(6.1±2.3)d。观察组男41例、女38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34.7±5.4)岁;病程4~13d、平均病程(7.1±1.5)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尿液分别进行检验,统计出不合格因素发生情况。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尿液检查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尿液检查中实施质量监控。

1.3 观察指标[3]

①标本污染:标本遭到白带、经血等污染。②标本量缺乏:标本量缺乏<15ml。③收集时间不恰当:如患者过度运动或饮水,服用过对尿液常规检查有影响的药物或食物。④容器选择不当:容器要选择透视好的易于观察容器中是否存在异物,不能选择会与尿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容器及过小的容器。⑤标本没有标记:所采取的标本没有贴标签及缺少化验单。⑥检查超时:超过2h标本才被进行检验或标本标本冷藏时间>6h。两组患者标本满足上述任何一项均视为不合格。患者满意度评价:可以根据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来检查患者在尿液检查中的满意程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选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数据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液检查不合格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实施质量监控后其标本污染、标本量缺乏、标本没有标记、收集时间不恰当、容器选择不当不合格指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检查超时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液检查不合格发生情况对比[n(%)]

*

3.讨论

尿液常规检查在临床应用中十分常见,并且本身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患者实施尿液常规检验可及时反映患者健康状况及其他疾病发生情况,但是由于在检验过程中标本从采集到检验的过程中经手的人数较多,易发生不合格尿液标本,给医院检验增加了难度[4]。本次研究对患者尿液检查中实施质量监控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质量监控方法[5]:①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制定出一套完整适合临床观察操作规章制度,对观察组的标本进行质量控制,其过程包括采集、运送、交接及退回等4个环节,规范填写患者的病情资料,保证其资料的完整度,为真实反应患者的病情做好基础准备。②检查前要叮嘱患者不要服用任何药物及影响检查结果的食物,并且要注意多休息。③统一检验器具,使用规定器具,避免在器具使用方面出现问题。④加强对患者信息的管理,加大检查力度发现不合格标本应立即退回,达到减少不合格数量的目的。质量监控措施包括:①教授患者及其家属尿液标本的收集方法,并叮嘱其取标本的时间及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地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于检查的配合度。②加强质量控制力度,为质量控制效果保驾护航,同时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帮助其掌握质量控制的内容知识,同时医护人员要做到拒绝收取不合格的标本,并且将责任分配到个人,若在标本收取过程中出现问题,应责令相关负责人进行重新收取,并对负责人失误次数做好记录,采取奖罚制度。

综上所述,质量监控在尿液常规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提高尿液检查的有效率及患者对于尿液检查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静.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5,54(2):178-179.

[2]李一龙.率的标准误法在尿液质量监控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0):118,130.

[3]朱翠平,易著文,谢宗德等.216例新生儿尿液常规检查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6(4):303-306.

[4]陆松松,吴迪,宋英等.尿液常规检测体系的性能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783-1785,1799.

[5]陈宏安,门自起.疗养员尿液常规检查前质量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3):320.

论文作者:任建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  ;  ;  ;  ;  ;  ;  ;  

质量监控在尿液常规检查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任建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