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小学 442100
一、基本情况介绍
本节课重点知识是圆的周长概念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及圆周长探究的过程。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不能仅停留在公式的验证和解释上,更要关注圆的周长如何转化为其他图形的周长,建立圆与其他图形之间的联系,最终达到“化曲为直”,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真正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二、课例打磨情况陈述
1.“磨”导入。第一次导入设计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六(1)班和六(2)班的同学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的跑道上参加跑步比赛,是否公平?引出圆的周长。这样的导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低,整堂课处于低情绪状态。经过小组成员的提议,第二次导入修改为情景出示:小兔和小狗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的跑道上赛跑,这样的比赛公平合理吗?要想知道是否公平,我们必须知道什么?引出正方形的周长和圆的周长。发现引出问题还是很生硬。最后在学科组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了第三次导入:动画演示小兔和小狗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的跑道上赛跑,如果同时从起点出发,这样的比赛公平合理吗?要想知道是否公平,我们必须知道什么?要想知道他们谁跑的路程远,必须知道什么?这两条跑道的长短在教学中我们叫它们什么?(回忆周长)
2.“磨”感知。第一个知识点:圆的周长。先出示教材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得出圆桌和菜板所需的铁皮的长就是求圆的周长;再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圆片,让学生指出哪一部分是圆的周长。知道了圆的周长,那我们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学生小组合作,汇报。
第二个知识点:圆周率引出的必要性。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量出圆的周长后,老师用一端拴有小球的绳子在空中旋转,使小球滑过的轨迹形成一个圆。要想求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滚动法和绕绳法吗?不能,引发冲突,所以我们应该另找一种求圆的周长的方法。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的比值是4,猜一猜圆的周长会和什么有关?拿出三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直径越大,周长越大,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会不会也是一个固定的值呢?请同学们再量一量圆的直径,算一算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看一看有什么发现?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告诉学生他们的发现和科学家的发现是一样,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而且是一个固定的值。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的比值是4,引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会不会也是一个固定的值呢?让学生再量出圆的直径,并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引出圆周率。这样的引出似乎不是水到渠成,将知识强加给学生,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3.“磨”练习设计。通过大家对练习的认真讨论研究,认为本节课的5道练习非常有针对性,能够透彻地理解圆周率,符合学生的认知,练习设计突出了文字表述和符号语言的统一和准确性,适合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磨”化错。“化错”教学,将错误的尝试最终引向正确的结果,可在错误中体悟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而“堵错教学”种下的是“成功是失败之母”。所以,把错化开,方是好学。华应龙教授说过,学生正确的作业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作业却绝对是一种创新。
5.“磨”教学艺术。在这节课中,问题的有效,语言的精准进行了无数次的打磨。
6.“磨”德育教育。本节课我们将德育教育多维化,要通过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方面的伟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我们还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打磨,如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了上好这堂数学课,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从而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产生了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了一种责任感。
三、经验总结与反思
通过此次磨课,第一是让我知道了导入环节在一节课中的重要作用,精彩的导入能够点燃焕发学生智慧的火花。第二是探究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便于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发现、验证,最终得出结论。探究性的活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活动不够深入,甚至是伪探究。第三是提出问题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不能一个问题多种问法,还有有的问题提得没有价值,让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或者是回答得没有意义。第四是练习设计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有层次、有发展、有提高的数学问题,特别注意形式的多样化。
通过此次磨课,让我明白了在课堂上老师要做到深刻解读教材、深刻解读学生、深刻解读课堂、准确把握目标。探究性课堂教学不能单纯关注“教学结果”,而是要关注“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课要要围绕生活,从情景入手;小组探究活动不要流于形式,要扎实分配好任务,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师教态要大方得体,赋予自己教学风格,展现教师个人魅力。同时让我真正明白了,课堂养人,磨课炼人,磨课能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能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能磨出把握教材的深度;能磨出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
总之,通过此次磨课,我需要改变的地方很多。每堂课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会有生成的精彩,才能创造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论文作者:方涛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圆的周长论文; 学生论文; 直径论文; 比值论文; 正方形论文; 圆周率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