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和顺镇卫生院 云南腾冲 679116
摘要:目的:对外感发热患者展开中药辩证治疗的即刻退热效果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60例外感发热患者,包括84例为风热犯肺(卫分证),76例为痰热壅肺(气分证)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每组分型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两组对照组西药治疗,两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相应的中药治疗,对四组的即刻退热效果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在卫分证患者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在1、2、3、6、12h时段的体温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4与48h时段则无明显差异(P>0.05);在气分证患者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在1、2、3、48h时段的体温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卫分证组患者,中药治疗12h内的退热速度低于西药治疗,但24h后可达到与之相同的退热效果。而对于气分证患者,中药治疗3h的退热速度低于西药治疗,24h的药效则可与之相一致,而48h后的效果则明显优于西药。
关键词:外感发热;中药辨证治疗;即刻退热效果
作为临床一项常见的内科疾病,外感发热大多属于西医感染性疾病的范畴,起病急,转变也十分迅速,病程则比较短。针对此种疾病,临床主要采取抗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等对症治疗,尽管可产生一定的疗效,但会导致胃肠道反应、反复发热,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此种形势下,探寻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外感发热患者的身心健康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基于此,本文以160例外感发热患者为例,就中药辩证治疗具有的即刻退热效果展开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0例外感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9例,女71例;年龄段为18-76岁,平均(48.3±5.5)岁;原发疾病为:肺部感染56例,慢支急性发作48例,急性支气管炎35例,上呼吸道感染21例。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符合中医与西医的诊断标准,体温均超过38.5℃,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咳嗽、咽痛以及少汗或无汗等临床表现,同时排除具有过敏史、精神异常、心肝肾严重系统疾病以及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患者。依据中医辨证对其分型,84例为风热犯肺(卫分证),76例为痰热壅肺(气分证)。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这两种分型的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卫分证对照组(42例)与卫分证观察组(42例),气分证对照组(38例)与气分证观察组(38例)的男女比例、性别、原发疾病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予两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向其肌肉注射由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提供的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一次2ml。当患者的体温依然超过38.5℃且无汗,则可过6h左右在给药一次,每天的用药次数不可多于3次。两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相应的中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1)卫分证观察组采用银翘散进行加减治疗,方剂组成为芦根15-30g,连翘15g,双花15g,荆芥9g,桔梗9g,牛蒡子9g,竹叶9g,淡豆豉9g,生甘草6g,薄荷6g。痰多患者加用杏仁与浙贝母,咳嗽加深患者加用菊花与桑叶。(2)气分证观察则采用麻杏石甘汤合清金化痰汤进行加减治疗,方剂组成为生石膏(先煎)30 g,天竺黄12g,桑白皮12g,杏仁9g,半夏9g,黄岑9g,陈皮9 g,桔梗9g,茯苓9g,炙甘草6g,生麻黄6g,胆南星3g。其中,大便干的患者加服酒军与瓜蒌,痰多患者则加服葶苈子。将方中药物加1000mL水煎28-30分钟,后取400mL的汁,分两次服用。
1.3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构成比采用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卫分证患者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在1、2、3、6、12h时段的体温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4与48h时段则无明显差异(P>0.05);在气分证患者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在1、2、3、48h时段的体温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结论
在中医学理论中,外感发热属于温病的范畴,其症状为发热、微恶风寒等,主要由温热邪气侵袭人体的口鼻等,进而引起肺为外失司。当邪气仅在口鼻、皮毛或者经络处,而没有深入到肺部,那么则是邪在肺卫。属于卫分证的范畴;倘若热邪沿着手太阴肺深入到了肺脏,造成邪热壅肺,则属于气分证的范畴[2]。
对于卫分证,也即风热犯肺证患者,中医主要以开其表郁,宣泄表邪治疗为主,在使肺气得宣,外泄卫风热邪,调畅气机,调和营卫,津液四布的基础上,达到自然病解的目的。在本实验中,方剂中的君药为连翘与银花,可起到轻宣表热的功效;臣药为豆豉与芥穗,具有宣畅肺气、开郁散邪的作用。联合应用这些药物,可使营卫通畅,郁解滕开,自然病解汗出[3]。此种分型的中药治疗相比于西药复方氨林巴比妥,其12h内的退热速度要慢一些,但24h后,则可达到相同的效果。这是因为非甾体抗炎药退热机制便是对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行抑制,进而发挥解热作用,应用此类药物时,只能下降发热者的体温,不会影响正常体温,待体内药物消除后,患者的体温便又会上升。而银翘散通过清散调节营卫,病愈后汗出,短期退热效果较低,但3d后疗效好于西药,因而对于此类患者可用西药快速降温,用中药平缓下降。
对于气分证,也即痰热壅肺患者,可采用石甘汤合清金化痰汤进行治疗,方剂中的石膏辛寒清里,麻黄辛温宣肺,两种药物联用可达到清宣肺中郁热定喘的作用,有效去除外透肌表邪。中药治疗的机制主要是调治邪,去正安,而达到退热的目的,西药不具备抗感染功效,后者尽管在3h内具备快速的退热效果,但易反复,而中药温和平稳,因而3h以后至24 h的药效可达到医药治疗的标准。因此,对于痰热奎肺型且高热患者,可先用西药退热,但注意尽早应用中药,达到巩固疗效的目的。
综上所述,探索病房常见外感发热中医药处置的不同,可将其规律找出,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促进治疗效果提高的基础上,将中医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王晶,解玲芳.中药熏洗法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06):611-612.
[2]沈艳莉,何力,刘清泉.清、解、透三法并用治疗外感发热即刻退热效果的临床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08):25-26.
[3]何力,沈艳莉.中药辨证治疗外感发热即刻退热效果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01):176-177.
论文作者:谢兆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患者论文; 外感论文; 西药论文; 效果论文; 体温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药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