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不良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刘新彬

安化县中医医院 湖南安化 413500

【摘 要】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消化不良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实验组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和临床症状积分。结果 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42%,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89%,实验组患儿呕吐、食欲减退、嗳气、胀气感等临床症状积分均比对照组低。结论 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不仅提高了治疗有效率,还降低了患儿临床临床症状积分,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消化不良;半夏泻心汤加减法;临床疗效

小儿消化不良是儿科消化内科门诊中常见的疾病,临床症状有嗳气、恶心、呕吐、胃胀气、上腹痛,早饱等[1]。为了使患者能得到有效治疗,本文运用西药多潘立酮治疗作为对比,研究了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法对小儿消化不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消化不良患儿82例,经西医、中医诊断符合该病病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1±2.5)岁,病程3~28天,平均病程(7.9±3.1)天;每组各41例。实验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4.9±2.4)岁,病程3~30天,平均病程(8.2±2.5)天。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运用西药多潘立酮进行治疗,按照0.3mg/kd/次。

观察组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即采用基础药方:半夏、干姜、黄芪、炙甘草各10g,黄连4g,大枣4个。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加减,如患儿表现为寒象,酌情加入附子与白芷;如患儿表现为热象,则加用贝母与生地;如患者伴有严重呕吐嗳气,则加入适量枇杷叶和代赭石,如患儿血淤较为严重,则需要加入丹皮、丹参;如患儿出现舌淡苔白,需加入吴茱萸和砂仁;如患儿出现食滞,需加入焦山楂与焦麦芽。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用,2周为一个疗程[2]。

1.3 观察指标

患者经上述治疗后,治愈表现为临床症状(嗳气、恶心、呕吐、胃胀气)消失,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大于95%;有效表现为临床症状(嗳气、恶心、呕吐、胃胀气)有所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分值下降在70%~95%之间;无效表现为临床症状(嗳气、恶心、呕吐、胃胀气)无无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值下降小于30%,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70.73%,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实验组患儿呕吐、食欲减退、嗳气、胀气等临床症状积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小儿消化不良是由于消化功能紊乱导致的消化道疾病,发病原因多样化,除细菌、病毒感染外,还跟气候、饮食、个人卫生等因素相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上腹痛,早饱等,该病通常会导致小儿正常进食影响从而引起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3]。近年来小儿消化不良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主要是由于小儿身体处于发育阶段,自身调节能力较弱,以及日常生活饮食习惯不合理,迫使小儿胃肠蠕动减慢,从而最终导致小儿消化不良。有研究[2]发现消化不良会引起小儿胃肠功能减退[4]。所以在临床治疗该病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通过改善患儿胃肠功能从而有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近年来祖国传统中医中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上辩证医学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中医的发展。我国半夏泻心汤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的传统药方[5]。基础药方组成由7种中药即半夏、党参、黄芩、黄连、干姜、炙甘草、大枣,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病。药方中君药半夏,半夏是常见的一类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吐的功效,杂临床主要用于和胃止吐,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和咳喘等。生姜性微温,味辛,促进血行,驱散寒邪,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能有效促进食欲;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心解读,临床多应用于湿热痞满,止吐,姜和黄连合用能清胃和胃止吐,有利于改善消化不良。黄岑有效改善肠胃,治疗胃中热。臣药干姜、黄连及黄芩,前者具有温中驱寒,后两者清热降火;佐药党参、甘草及红枣,作用为益气健脾、补脾和中[6]。药方寒温合用,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加减治疗能使患者加快恢复。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消化不良患儿82例,对照组主要应用西药多潘立酮,研究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表明后者患儿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2.68%,高于对照组的70.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积分如呕吐、食欲减退、嗳气、胀气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不仅提高了治疗有效率,还降低了患儿临床临床症状积分,安全无毒副作用,还能调节患儿的身体机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甄威,许多,姜春梅,李国信.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临床效果分析[J].陕西中医,2016,37(04):410-411.

[2]王冬.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探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8):100-101.

[3]杨永辉.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5(17):66-68.

[4]李欣,林琳,魏玮.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18(4):876-878.

[5]梁辉.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2):184-185.

[6]于杰.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929-929.

论文作者:刘新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小儿消化不良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刘新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