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区的低碳景观规划研究论文_张丹

城市新区的低碳景观规划研究论文_张丹

天津泰达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7

摘要: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立足于城市扩张过程中的新区景观规划建设,所探讨的重点在于新区景观规划的低碳建设,它既是城市新区体现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更是规划领域内日益受到重视的新课题。

关键词:城市新区;低碳建设

1、城市新区及用地特征

(1)城市新区

城市新区指地处郊区范围,分担老城区的部分功能,相对于城市传统的中心区、乡村地区,在地域空间上具有相对明确的发展界限的集中城市化区域,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的特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规模也迅速增长,建立新区已成为国内许多大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

新区的发展承载着城市新时期发展的任务,同时这些新区的建设无不体现着对这些新理念的关注。城市新区大多位于大城市边缘地区,是受中心城市辐射较强的区域,是城市建设中变化最快、最活跃的地区。而各大城市在注重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对新区建设的生态理念极其重视,通过调查我国大中城市的新区建设与发展规划,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城市将建设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新区的一个重要定位标准。

(2)用地特征

城市新区规划最主要的特证是在建设之前作出全新的系统性规划来指导城市发展,为理想规划的实现提供了平台比起旧城区在己有城市结构上的修修补补,新区的规划更多的从整体上综合考虑未来的城市发展

城市新区的主要特征是建设用地从功能较单一的非城市地区,转变为以居住为主,兼有商贸、娱乐、工作、购物等多功能混合的、完善的新城区,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市区域。综合而言,城市新区的用地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城市周边的农业用地

农业用地是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新区建设占用的主要用地类型,它们大多位于市郊,多为农田、乡村和自然景观丰富的场地。这里的乡村景观是长期以来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体现,是大地生长的景观,具有相当独特的特点。

2)城市周边衰败或废弃的工业用地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凋整,尤其是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其产业结构逐渐从旧有的重工业生产为主,凋整到新兴的无污染的产业中,这一过程使得原有的重工业基地区逐渐衰落,成为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工业废弃地。

3)沿海城市的填海用地

围海造地是沿海地区为缓解用地紧张而采取的一项开发举措,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都靠填海来解决土地矛盾。在我国沿海一些人多地少的地方,用地更为紧张,向海洋要地就成了各地不约而同的选择。

2、低碳建设

从最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指出,全球平均气温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世界各国正积极寻求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产业发展。

而对于低碳景观规划的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从商业角度考虑,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和运营费用,以提高竞争能力。

3、规划阶段的方法研究

发展适度高密度的紧凑型新区己经成为了当代西方国家新区发展的趋向。强调合理的布置,与城市有机结合的景观空间可以为城市生活增加魅力,提升城市新区的景观品质,实现保护历史、延续文脉,表达人文关怀、创造环境友好的宜居城市,完善城市生态系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城市新区的开发对于实现生态的可持续性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不同于旧城改造,受到的各种制约相对较少,这样为从整体上系统的构建城市生态体系创造了机会,可以实现连续的城市景观体系,实现完善的可以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新区生态系统,充分保留场地中独特的景观资源,充分继承旧城建设中的优良传统和亲切空间尺度,弥补旧城中城市景观建设的不足和遗憾,探索各个学科之间相互的协调整合,创建宜居新区。

3.1场地规划—合理利用空间

新区建设总是与数字化、高科技、高新产业、旅游、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不分离,这也是时代赋予新区的发展新概念。在低碳经济下的新区景观建设,首先,我们要从规划开始。在土地有限,保护与发展同样具有巨大压力的形势下,合理规划,均衡布局各类绿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合理划分各功能区,做到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现有土地资源和绿化空间,用尽可能少的土地,满足绿地功能的需要,同时,为城市新区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建设用地,是实现有效保护和有效增长的最佳途径,也是低碳建设的最基本要求。

任何待开发的场地都不是空白的土地,城市新区也是一样,本文前面所提的新区的几种用地类型,也是有生命的,也是在不断的生长及与人的相互作用中不断的变化,形成现有的景观,也是一个缓慢变化的过程,不同的过程带来了景观的多样化,形成了地域特证。场地的综合分析实际上也是找寻解读景观,阅读大地的过程,在对各种要素进行充分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分析,提出有利的要素、不利的要素以及发展潜能等。场地要素主要包括自然元素和地域文化元素。

(1)自然元素

城市有边界,自然是没有边界的。在城市新区建设之前的场地上就己存在的自然的景观包括例如河流、森林、农田、湿地、草场等等。这些绿色空间包含了广泛的不同植被类型,反映出实际的地理、土壤等自然条件。这些场地的自然元素能够影响城市形态发展,表达城市景观的独特性。新区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元素,指导规划,尽量避免由人类的建设活动引起的对场地自然元素的千扰和破坏场地生态体系,维护自然系统的稳定。

(2)地域文化元素

通过改造,转变这些景观的功能,适应作为城市功能的要求,保留下的场地历史信息对于新的城市生活会充满吸引力。例如可以把乡土民居改遭为游客中心,农田的肌理改造成为道路网体系,鱼塘种植水生植物成为湿地花园,军用堡垒和工业建筑作为工业景观的价值等等。

3.2空间规划——景观形态构建

生态与景观安全格局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如何在有限的国土面积上、以最高效的景观格局、维护土地生态过程、历史文化过程、游憩过程等的安全与健康。生态优先就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要优先考虑到生态,最低的限度是保持生态底线,较高的要求就是要保持生态系统结构不断优化和持续更新演替。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将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水面作为物种生存和水源涵养区进行保护,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是通过建设生态楔和生态廊道,以水平方向的链接,强化城市发展空间与生态源区的有机联系,拓展生态源区的服务功能,缓解经济开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增加城镇发展空间内部的景观异质性。所以,生态与景观安全格局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1)生态优先原则,根据规划区生态资源环境的特征。

(2)生态适宜性原则,保障规划区生态系统结构不断优化和续更新演替,在用地生态评价的基础上,划出不宜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和适宜建设用地,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空间管治规则。

4、总结

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景观规划的重视,而使得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行业在快速城市化时期迎来了行业的繁荣。面对这一机遇,景观规划行业也面临着挑战传统的以内向性设计的观念、手法显然己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转变思路,探索出适应发展需要的方式来应对城市新区景观建设的要求。由于规划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要与政府部和开发商亲密的合作,缓和经济利益驱使和观念陈旧而导致的大建设带来的大破坏。对于在土地上工作的设计师,我们必须有自觉的意识,积极创造宜居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佘雁翎,城市新区的环境管理模式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环境保护科学,2009,1:25~27

[2]郑曦,城市新区景观规划途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论文作者:张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  ;  ;  ;  ;  ;  ;  ;  

城市新区的低碳景观规划研究论文_张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