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判断和对策思考-以罗埠湾心理咨询室为例论文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判断和对策思考-以罗埠湾心理咨询室为例论文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判断和对策思考
——以罗埠湾心理咨询室为例

施训洋 尹先年

(庐江县庐城镇罗埠学校 安徽合肥 231500)

摘要: 留守儿童是中国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本文以笔者所在的罗埠湾心理咨询室为例,通过对留守儿童的长期跟踪调查,发现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手段乏力、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无法形成合力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近年来咨询室在运行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 关爱 对策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定的名词,指的是父母一方或双方连续三个月在县城外打工,由父母一方或由祖父母、外祖父母陪护教育的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行教育体制及户籍制度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难题,正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此,笔者结合罗埠湾心理咨询室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对这一问题展开初步探讨。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判断

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起初,他们闲时外出务工,忙时回乡务农。后来,由于土地的产出远不及外出务工收入,新生代的农民便彻底抛弃了土地,成了打工一族,他们除了春节回乡以外基本常年在外。留守儿童因此应运而生。民政部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名。笔者的工作单位是一所城乡接合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共有学生895人,据初步统计,留守儿童约有620人。2015年,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专门成立罗埠湾心理咨询室,至今已运行5年。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关键在学校,因此,首先要加强学校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制度,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温暖。学校应将留守儿童的教育机制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选派专人负责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优点,提高学习热情。

关于留守儿童形成的原因,咨询室老师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首当其冲的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由于省际、城际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乡村的吸引力不强,大量的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随之成为留守儿童。此外,务工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工作地点不固定,加上受房产、户籍等因素的限制,不少跟随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不得不返回原籍读书。

留守儿童年龄普遍集中在6~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此时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性格养成和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本就需要家庭和父母的关爱与呵护。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的监管,留守儿童在性格和行为习惯上容易出现偏差,这些问题也会直接投射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其次,学校要尽可能多地组织教师参与各级“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者的网上培训和外出学习,让参训教师通过聆听、思考,化解心中的疑惑,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参训教师应将学习到的相关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于实践,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实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认真剖析、寻找对策。

“落实平等待遇就是对民营企业的最大支持,我们不怕竞争,就怕不公平。”谈到七兵堂目前最主要任务时,他希望政府对正在筹建的中军卫士创业大学和中军卫士职业培训学院等重大项目,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针对理论扎实但是操作不熟练的护生,实际操作时应该由带教老师示范并随机提问,操作结束后进行操作流程回顾与系统总结,之后在带教老师帮助下由护生单独进行操作。而对于理论较差的护生,暂时不让其进行护理操作,而是给其布置课后作业,将操作流程熟记于心,之后视情况而辅助其进行护理操作,在放手不放眼中提升护生技能。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各种类型的留守儿童总体上乐观向上,但存在的负面因素和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归结起来,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手段乏力、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无法形成合力等方面。如何化解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努力。

1.让关爱成为自觉行动

二、建立破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长效机制

(1)对于社会和学校。首先要为留守儿童创造和搭建丰富的活动载体,建立留守儿童关爱长效机制,设立专门的机构招募有爱心、有专长的人士定时来校开展服务,充分挖掘校内、校外各方力量组建相对固定的关爱队伍。如果把关爱留守儿童仅仅看作学校内的一项业务,那么关爱就会形同虚设。单靠学校内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向外延伸,争取社会资源。

对照组(50例):性别(例):男30,女16,年龄(岁)22-70,平均值(41.01±0.16)岁,平均烧伤面积为18.35%。

要彻底有效破解“留守儿童”之困,最根本的是要振兴乡村经济,乡村经济发展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就能就近工作,实现亲子团聚。其次要打破户籍壁垒和教育门槛,让长期在同一地区务工的人员子女可以随迁,就近入学。当前,政府已经出台了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效果正在显现。

2.让关爱成为广泛共识

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罗埠湾心理咨询室的活动,如“留守儿童之家”的电话聊天、QQ视频以及给父母写心里话,让孩子在假期去体验父母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工作,从而引导孩子理解自己的父母,更加自信、更加坚强地生活与学习。同时,也通过各种方式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更好地检查督促。

除了上面介绍的得到较多应用的方法,还有一些国家开发了针对本国核设施的评价方法。IAEA在EMRAS项目报告(IAEA-TECDOC-1678)对这些方法进行了介绍。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聚集地,班级是关爱留守儿童的主战场,教师是关爱留守儿童的指路人。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最好的服务,是每位教育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位教育者的职责所在。因此,需要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明确社会、学校、班级、教师、家长各自的岗位和责任。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儿童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咨询室跟踪调查发现,由祖辈代管的留守儿童,大多在学习上养成了不完成作业、自由散漫的陋习。究其原因,是祖辈大多识字不多,教育孩子也只停留在口头督促,不能跟踪检查。自觉性稍差的孩子便糊弄他们,明明任务没完成,却说早在学校做完了,久而久之懒散成性。隔代教育最大的局限性,在于祖辈的溺爱,尤其对男孩更甚。另外,由于常年不和孩子在一起,出于亏欠和弥补心理,父母往往选择从物质和金钱上更多地满足孩子,孩子想要什么便给什么,自觉性差的孩子因此沉迷于手机、电脑等,不能自拔。笔者曾长期关注几个留守儿童,发现都属于此类。在教育方式上,祖父母日常忙于农活,为生计奔波,疏于孩子的教育管理,平时几乎不与孩子做深度交流,对孩子作业和在校表现等基本无从了解。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往往选择体罚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调查还发现,由父母一方陪护和教育的孩子,在行为表现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偏差。父亲陪护的孩子一般不够细心,做事急躁,尤其在日常的同学关系处理上,容易出现打架斗殴的情况,学习上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而且父亲陪护的现象,往往都是父亲身体受伤或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的。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个孩子的父亲由于性格木讷,加上务工时受了外伤,便选择在家陪护两个孩子读书,改由母亲外出务工,定期寄送生活和学习费用。姐弟两人能够很好地专注于学习,但在日常交往中,自卑感明显。相比之下,母亲陪护的孩子一般比较柔弱,遇事不果断。即使是男孩子遇到问题也会哭闹,不能正确地面对和处理挫折,有个别孩子甚至被同学嘲笑缺少阳刚之气。笔者也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个孩子,母亲平日里做小生意,父亲常年外出务工,孩子经常在钱箱里拿钱买零食、充游戏币,被抓现形后拒不承认。母亲顾及小孩自尊,最后不了了之。与前两种情况相比,单亲家庭的孩子则更为脆弱,在日常交往中他们害怕别人提及父母离异之类的话题,比较敏感,平日里略显孤独,不太愿意主动与人沟通。

联动的PLC、2套步进电机、1块触摸屏、1套锁付机及相关的外围机械组件构成。PLC1为主控制器, 实现自动装料、自动安装螺丝等功能;PLC2为从站控制器,实现工作台前后、左右移动到预订安装位置的功能。通过人机界面(触摸屏)来实时查看系统工作状态,修改螺丝安装位置等相关参数。

学习和培训让每位教师明确教育工作者在留守儿童问题上所肩负的职责:做好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络员,有效地为留守儿童构建起幸福生活与快乐学习的乐园。

再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来自父母的爱的缺失,父母的关爱是无法替代的,需要教育者通过有效的途径帮助他们得以弥补。

对于教育者而言,如何充分融合学校、班级、教师、家庭、社会各方的资源,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是个重大课题,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思考。

最后,学校与社会在留守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积极构建文明纯洁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社会积极支持并自觉配合好学校要求的各项工作。

(2)对于班级。班主任首先要摸清班级学生情况,要对班级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掌握具体的人数,并对他们进行跟踪分析,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教师要做好留守儿童的动态管理。留守儿童并非固定不变的,要及时了解一些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时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明确自身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职责和任务,为今后更好地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储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其次,要经常地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争取达到教育理念上的一致。再次,要更多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以便学校组织开展对应的活动。最后,要与授课教师充分交流留守儿童的各种情况。班委会要承担起班主任的助手职责,及时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各种情况。

集团(总局)党委第一时间制订下发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垦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垦区上下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北大荒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农垦改革发展的重大判断和部署要求上来。总局党委宣传部下发了《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召开了学习宣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新闻策划会议,对新闻媒体营造氛围、推动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工作不断普及深入做出部署。垦区各级党组织通过精心组织、周密策划,上下齐动,多措并举,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热潮。

(3)对于教师。教师要乐于奉献,及时了解所带班级留守儿童情况,经常与学生家长交流,主动承担教育职责。对留守儿童的习惯给予更多有效的引导,对出现问题的孩子要多一份耐心。

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倾听留守儿童心声,分享留守儿童的快乐与进步,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不断创新教育模式,真诚地与他们平等交流,让他们感受温暖。让信任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只有真正将留守儿童装在心中,才能认真对待他们的问题。“学然后知不足”,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

(4)对于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留守儿童的家长需要养成主动与老师沟通的习惯,无论平时工作有多忙,都应该定期向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为孩子答疑解惑。家长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更需要从心理和精神层面满足孩子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引导孩子树立健全的人格,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三、让关爱结出硕果

回顾罗埠湾心理咨询室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深切地感受到,留守儿童的自信与能力培养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职责。通过教育和引导,积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与学习中出现的困惑与挫折,让留守儿童感受爱与温暖,体验信任与幸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关爱的最好途径是交流与沟通,而最根本、最实质的是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让他们在快乐与信任中学习与生活,消除他们的心理阴影,引导其走出生活中的误区,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来能够自信乐观地走向社会,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多方面的重视,更需要社会力量加入其中。只有多方力量结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破解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标签:;  ;  ;  ;  ;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判断和对策思考-以罗埠湾心理咨询室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