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 221009
【摘要】目的:探析体检人群静脉采血时进行心理沟通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需求。方法:选择2014年10月与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同组150例体检者为观察对象。按照1比1的随机分组方式,将150例体检者分成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观察组接受心理沟通,对照组未进行心理沟通,对2组采血的体检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体检者的满意度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72.0%,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χ2=18.54,P<0.01)。结论:心理沟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采血者十分必要,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对服务的满意度,并能够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行与采纳。
【关键词】体检;静脉采血;心理沟通;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82-01
由于部分体检者对静脉采血知之甚少或存在晕针、晕血等因素,易产生畏惧、担忧的情绪,所以有必要给予体检者采血前的心理支持,以促进体检顺利进行。为更有效的改善体检者静脉采血时的消极心理,本次研究特选择150例体检者为观察对象,就心理沟通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体检者的效果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与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150例体检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39.6±3.7)岁;文化水平:初中以及以下26例,高中、中专74例,本科及以上50例。
1.2 方法
对150例体检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心理沟通,对照组未进行心理沟通。观察组:调查方式使用现场交流法,以面对面的一对一交流方式进行[1]。对每位体检者均在调查前告知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以及作用,以获得体检者的认可与支持。在一对一的交流过程中,了解针对性宣教、心理疏导以及采血后的关怀等需求度,并做好交流内容详细的记录。对接受心理沟通的体检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即采血前、采血中以及采血后。具体为:①采血前护理[2]:由于存在部分体检者因惧怕疼痛、晕针等而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因此对于此类体检者不仅需要加强对采血的认知,还须加强心理支持。通过与体检者进行心理沟通,能够逐步改善其焦虑、紧张情绪,从而使体检者放松心情,并接纳护理人员的操作。对于晕针者,由于坐着采血更易引起产生眩晕感,因此在采血时,可让体检者取仰卧位,以减轻体检者的晕针感[3]。此外,恰当的交流方式非常重要,护理人员需根据体检者的理解能力,采用通俗语言进行沟通。对于心理耐受不强者,交流时需保持温和的语气。采血前的心理沟通到位,可有效促进体检者的采血依从性,有助于护理人员的采血工作的顺利进展。②采血中护理:在采血过程中,多向体检者投去关心的眼神,并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给予体检者关怀。整个采血过程均微笑面对,并使用温柔的语气与体检者交流,及时询问体检者的心理感受。对于仍处于紧张状态的体检者,可适当转移其注意力,如与体检者谈论近期发生的趣事或者谈论体检者的个人兴趣等,以降低体检者的警戒线。此外,采血的进针、拔针速度要快,以降低体检者疼痛感。对于一次采血无法顺利进行的体检者,护理人员应作出合理的解释,及时进行安抚,以免体检者过度担忧。③采血后护理:采血结束后,仍应加强与体检者的心理沟通,现场交代采血后的相关注意事宜[4]。主动关心体检者感受,拔针后观察体检者的面部表情,询问其有无不适感,并且多使用礼貌用语,如“感谢您的配合”等,以提高体检者的心理舒适度。此外,还须叮嘱体检者不可急于离去,以便护理人员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防治,如穿刺区域红肿、感染等。
1.3观察指标
心理沟通满意度评价分成3个等级,即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评分方式:以百分制进行打分,其中满意:85分以上;基本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以下。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汇总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50例体检者中,认为采血前需实施针对性宣教148例,比重98.67%;认为采血时需给予体贴与关爱136例,比重90.67%;认为采血后需交待注意事项131例,比重87.33%。观察组体检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价值(P<0.01),详见表1。
3.讨论
体检包含多个检查项目,但最不可或缺的一项检查是血检[5]。因此,体检过程中必然需要采集体检者的血样。静脉采血是获取血样的主要途径,在常规体检中十分常见。在采血体检中对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体检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沟通护理措施,能保证体检的顺利进行,减少体检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
心理护理对策从针对性宣教、体贴与关爱以及交待注意事项3方面着手。在针对性宣教方面,根据体检者的文化、认识层面进行宣传和教育。比如:针对文化认识水平高的体检者,应详尽说明采血的注意事项、方法,使采血过程有效执行;针对理解能力差、认识水平低的体检者,避免用过于专业的语言,应当边讲述边示范,使其采血过程更加顺畅[6];针对有排斥心理及认知有误的体检者,应当在口头宣传教育的同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并发放相关书面材料,促使其理解更加完善。在体贴与关爱方面,护士采血时应当保持谦和的态度,并给予体检者适当的关怀。与体检者交流时,注意沟通语气;采用问答引导的方式逐步与体检者建立友好关系;积极营造安全舒适的采血环境,多使用礼貌用语,让体检在感到受尊重[7];鼓励体检者放松交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采血观念。在交待注意事项方面,尽可能详细的向体检者讲解采血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比如正确的按压止血方式、按压时间、按压力度等。为防止发生血肿,叮嘱体检者不可直搓针眼。若体检者存在凝血障碍,需叮嘱体检者务必等血液不外渗后才停止按压。此外,还须告知体检者采血1小时内不可进行剧烈运动,采血侧肢体不可进行血压测量操作,叮嘱体检者若存在不良反应需立即通知医生。
本次研究,认为采血前需实施针对性宣教占98.67%,认为采血时需给予体贴与关爱占90.67%,认为采血后需交待注意事项占87.33%,可见绝大部分的体检者需要提供采血心理沟通。根据2组体检者采血前中后满意度的对比,结果发现实施心理沟通的体检者其对采血满意度,与未进行沟通组的体检者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采血前后对体检者进行心理沟通非常必要,能显著提高体检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心理沟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采血者十分必要,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对服务的满意度,并能够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行与采纳。
参考文献:
[1]周景梅.心理沟通在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需求及护理策略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6):90-91.
[2]周晓丹,施洪,董星明.不同人群健康体检时心理需求与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2):11-14.
[3]李菊.健康体检中静脉采血晕针受检人员的对证护理策略[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4):670-671.
[4]叶丹玲.心理护理在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6):109-110.
[5]夏秀莲.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心理护理的实施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6):274-275.
[6]曹晓涛.健康体检采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7):121-122.
[7]张景雪.心理护理在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1):4426-4427.
论文作者:白雪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7
标签:心理论文; 静脉论文; 满意度论文; 针对性论文; 统计学论文; 方式论文; 注意事项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