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富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
摘要:通过对施工现场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活动中的深入意义开展分析,本文明确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现状,并以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提出了提升现场管理水平的具体手段,旨在为建筑行业的管理人员提供参考意见,有助于我国建筑管理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现场管理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上升,对建筑行业的需求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提升了施工现场的管理难度。因此,解决建筑工程中的现场施工管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管理人员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寻找提升现场管理水平的相关措施,为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现阶段建筑工程中施工现场管理遇到的问题
一是管理制度不完善。随着建筑工程数量的日渐增多,施工现场的管理越来越趋向成熟化和科学化,但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仍采用传统手段。管理人员受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不能够合理的开展现场管理工作,如工程合同的签署和履行等等。这也是现阶段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中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参差不齐。施工现场管理的综合性较强,通常需要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的人才进行管理,但在当下的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中,管理人员不仅没有经历过实操性较强的培训活动,也并不具有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资格证书,只是通过人脉来获取这份“闲职”工作,这就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埋下“定时炸弹”。
三是施工现场的安全危机。建筑施工单位在实际开展现场管理工作中,往往只关注工程进度和成本投入,不能将“安全生产”理念融入其中。再加上在项目施工开始前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完善的培训,提升了工程开展过程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1]。
四是原材料的管理缺乏制度性。想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但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中,采购和保存的难度系数过大。一方面,材料市场的品种五花八门,价格差异明显,采购人员无法仅凭肉眼分辨哪个是好材料,哪个是不好的材料及哪个是最适合的材料;另一方面,原材料在施工现场的存储环境令人堪忧,致使原材料发生质变,无法在施工项目中发挥自身的作用,继而降低了建筑物的质量,为后期的管理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2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效果的相关策略
2.1强化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知识的覆盖面较广,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必须要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并加大宣传落实力度。具体做法如下:管理人员在工程开展前,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根据基础情况设计现场管理细则和施工方案,再联合设计人员、工程监理及工程负责人等开会对两者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不符合的细则进行修改或除去。还要根据工程在进行过程中可能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制定出相关的应急方案。管理人员在工程开展过程中,需要采用各种手段宣传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积极按照事先制定好的制度开展相关工作,提升管理人员对工程整体的把控能力。管理人员需要提前将管理制度制作成小册子,在工程开展前下发至每一位施工人员,让其在空暇时间能够自主阅读,为管理制度的实行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对设计方案中一些专业性极强的工程设计点要给予标注,提升施工人员对设计方案的理解能力。例如,主墙间的净面积计算公式S=S底-(L1*H1+L2*H2),其中底层建筑的面积用S底表示,外、内墙中心线的长度分别为L1、L2,墙的厚度用H1,H2表示。
2.2优化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俗话说: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是人,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遵循“以人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施工企业在招聘管理人员的过程中,要尽量招聘专业对口的管理人才,采取笔试及面试两种审查方式,根据成绩来选择入职人员,从根本上提升施工管理团队的总体水平。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对于已经入职的管理人员要积极的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如各类专业知识培训、国家相关政策学习、专业知识竞赛等等。管理人员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身管理能力,还能够提升团队凝聚力[2]。
施工企业还可以增设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每天将问题上报至讨论群组中,并及时的进行解决。这种良性的监督氛围能够拓展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的新思路,锻炼管理人员的思维能力。
2.3提升现场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
现阶段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识较模糊,不能够将其与实际工作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为了提升工程的安全系数,施工企业可以对管理人员和施工安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安全在现场人员头脑中的意识,使其对于一些不起眼的安全生产原则进行重视,例如施工现场携带安全帽、施工现场禁止吸烟等等。施工企业也可以在施工现场明显位置悬挂安全警示牌(如图1所示),时时刻刻警示着现场人员。施工企业还可以制定奖惩措施激发现场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对于表现好的人员给予物质金钱奖励;对于表现不好且多次屡教不改的人员给予记过或开除处理。
图1 施工现场安全警示牌
2.4建立原材料管理体系
原材料的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是施工高质量的基础,包括原材料及大中小施工设备。一方面原材料的现场管理。管理人员需要将原材料放置到固定场所进行存储,并安排专人进行看护,做好出货、入货登记。若原材料在保存的过程中被雨水浸泡或其他溶液腐蚀,需要及时的上报并检测其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对于无法满足施工要求的原材料给予废弃处理。为了防止原材料与生活垃圾和工程垃圾接触,管理人员需要设立垃圾存放点,将两种垃圾分开放置,并远离工程原材料,优化现场施工的整体环境。二是大中小施工设备的现场管理。管理人员需要按照工程实际使用情况,定期对大中型施工设备进行维修养护,使设备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对于小型施工工具,如电钻、锤子等等,应就近设立多个放置地点,禁止其散落在施工现场地面。
结论: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操作中,管理人员需要以工程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将建筑物的高质量作为目标进行监督,还要及时对现场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大力推行,使施工企业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武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及优化对策[J].中国住宅设施,2018(07):37-38.
[2]杜汶波.浅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及优化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4):93-94.
论文作者:梁博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管理人员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现场论文; 原材料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