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_孙娟, 赵倩

孙娟 赵倩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463200

摘要:目的 对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分层次管理模式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的240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对这些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随机编码,选择其中的单数号码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双数号码工作人员为观察组,两组护理人员的数量相同。对于两组护理人员,其采用的护理管理模式不同,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的是分层次管理模式,而对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其在工作过程中采用的是常规管理模式。最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对比分析,了解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通过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知,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护理人员,其在研究完成之后,在理论掌握水平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且两组护理人员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来说,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后,其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充分的锻炼,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这中护理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分层次管理;效果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其对医疗中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想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需要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掌握能力进行全面的锻炼,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但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得知,对于大部分的医院,其无论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怎样,从事的工作基本上相同,这对医院的护理资源是一种严重的浪费。为此,作者提出了分层次管理模式,对不同的护理人员进行工作划分和管理,促进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240名护理工作人员,根据数据分析得知,这些护理人员全部为女性,其年龄集中在21到45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了33.54岁。学历方面,中专学历、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数量分别为90名、112名和38名。这些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在1到24年之间,平均年龄为13.2年。其中初级护士人员有60名,还有初级护师工作人员84名,主管护师工作人员为88名,剩下的8名护理人员全部为副主任护师。对这些护理人员进行随机编码,然后选择其中的单数号码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双数号码护理人员为观察组,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和学历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方法

两组护理人员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采用的是常规管理模式,具体为根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能力等为其分配对应的日常工作内容,然后通过护士长对所有的护理工作人员工作内容进行管理和分析。而对于排版和患者对应方面,其主要是根据不同护理人员的职责以及其实际需求进行安排。而对于观察组护理人员,其采用的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具体管理模式为:

1.2.1 分层次管理构成

对于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其根据学历以及工作经验等对其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基础护理、初级责任、高级责任和护士长,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上级护理人员对下级进行指导,并帮助其完成护理工作。具体的划分标准为:基础护理岗位:护理人员的学历较低,且在临床护理中的综合能力较差,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初级责任岗位:具有中专以上的学历水平,且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能够对立完成对应的临床护理工作;高级责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水平,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力,善于处理各种紧急事件。护士长:大专以上学历,工作经验为10年以上,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能够很好的协调不同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等。

1.2.2 培训

根据医院现有的条件,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包括日常护理操作内容,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对应的培训计划,然后由护士长对所有的小组进行针对性培训。培训工作完成之后,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临床实践或者考试等考核。

1.2.3 激励机制的完善

在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中,需要设置对应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增加 以及岗位薪资奖励等,护理工作人员工作1年时间后对其进行考核,考核和各种进行职位的晋升和薪酬的增加等。

1.3 评价标准

对于操作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评分,其采用的是百分制,考核评分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然后通过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不同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明两组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且两组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此外,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患者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下面是具体的统计数据: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数据调查分析

3 讨论

对于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其能够大大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且通过该护理模式的应用,其对所有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能力划分和责任划分,从而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性。另外,通过激励机制等的应用,激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主动提升自身工作质量,这使得整体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此外,分层薪酬管理使得不同责任的护理工作人员责任不同,这种模式为医院高端人才提供更加合理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开展分层次管理之后,能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培训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针对不同的护理工作人员,开展对应的护理培训课程,针对性的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通过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患者满意度也具有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国纯.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2,32:119-240.

[2]朱晓华.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6:150-151.

[3]龚平.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04:257-258.

论文作者:孙娟, 赵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5

标签:;  ;  ;  ;  ;  ;  ;  ;  

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_孙娟, 赵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