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论文_董林山

浅谈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论文_董林山

东华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青州 262500

摘要: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着未来工程能否发挥正常效用,是建筑施工安全的前提保障。因此对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相关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设计质量监督和优化管理的手段,提出在设计单位中建立一套设计质量监督和优化运行的模式,以实现保障设计质量提高设计项目运行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监督;优化管理

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该工程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工程效益。设计中如果存在纰漏,会为以后的施工和运行期间的安全问题留下隐患,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必须严格把关。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管理是保障工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工程设计单位而言,不仅要重视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应重视工程设计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只有同时提高设计、监督和管理的水平,才能有效的提高工程设计质量。

1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

笔者认为,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质量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有时候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力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其结果往往是保护了落后,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2.2施工企业法律意识薄弱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活动中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2.3工人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建设一线人员90%以上是农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薄弱,违章作业严重,根据伤亡事故统计情况,事故伤亡者多属此类。

2.4对潜在凶险缺乏认识

重大危险源是指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且事故损失巨大的关键部门或薄弱环节。一些企业这方面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对多发性事故开展专项治理,致使事故发生有增无减。

3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面临现状

3.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比较混乱。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比较混乱,这是客观事实,由于我国建筑工程地域分布广泛,参与人员众多,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相对比较混乱,具体表现在没有形成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问题没有系统地进行规范。导致监管部门对相关工程质量进行监管时面临着很大挑战。

3.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落后。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式和具体手段上。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亟待更新。

3.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没有形成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现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要重视自身人员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建筑施工质量优化管理的相关措施

4.1加强施工活动的过程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的效果是有限的,大量工程施工实践表明可以通过制定标准化流程来提高施工工程质量。对大量复杂工艺采用标准流程,制定标准流程规范,有以下作用:

(1)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这是实现建筑质量安全管理优化的关键一步,对后续工作的顺利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2)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减轻以后质量控制负担,这对优化建筑质量安全管理程序,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规范有积极作用,对操作人员资质进行审查,提高准入制度,并且加强资质管理。

(3)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这有利于操作者认真执行管理规范,严格执行工作程序,使操作流程更加规范。

(4)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进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坚决将问题消灭在第一现场,这将极大的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也同时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返工的资源浪费。

委托项目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状况进行监控;监督检查要重点放在对工序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工艺或操作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的检查,是否符合保证质量的要求;做好设计变更的控制工作;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验收工作;当施工现场出现质量异常情况,又未采取有效措施、隐蔽作业未经检查而擅自封闭、未经同意擅自修改设计图纸、使用不合格原材料或构配件时,应下达停工指令,纠正后下达复工指令;要对工程材料、混凝土试块、受力钢筋等实行取样送检制度;对从事计量作业的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进行审核,对其计量作业结果进行评估。

4.2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1)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职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因工程监理制的推行而削弱,特别是其中的政府职能还必须加强。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表现的监督力度;加大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

(2)加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正如前文提到的项目规划伊始就应该由建设单位代表或指定方进行项目方案的设计并监督施工过程,建设单位要定期对施工单位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监理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设计单位的要求及设计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现场施工监管。

(3)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其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首先,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的发展靠一定的结构支撑,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其次,重视内部秩序的重组。工作秩序是一种责任要求和纪律要求,更是企业效率的保障。就一个项目而言,施工方必须要有明确的施工组织结构,并严格按照这个施工组织结构进行施工、管理。

4.3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质量管理,必须加强施工队伍素质的管理。21 世纪,最缺少的是人才。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创新管理中,首要创新的便是人才的创新。对于项目经理,必须受过正规教育,并通过考核取得建造师资格证的人员中进行挑选。建筑企业必须有着一套完整的项目经理任用制度,只有如此,才能全面明确项目经理职责,使其能有效明晰工程目标和责任。项目管理层人员,必须具备精干高效的特点。与此同时,必须杜绝项目经理自己组织自己的天下,这样不利于人才的管理和创新。对于施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必须采取相关专业培训,定期组织相关质量宣传手段,让其提高质量意识。

4.4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开展标准化流程研究,对相关重点工艺和关键部分加强理论研究,设计并优化现有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案。国家财政资金要对建筑工程项目开展专项研究提高资金支持,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树立积极的建筑工程质量代表形象,加强对舆论媒体的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机构和相关单位加强监督,形成良好的建筑工程行业风尚,引导整个建筑行业风气积极向上。

4.5加强依法监督

应该认真严格地按照《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规定的运作程序和行为规范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建筑工程质量涉及立项与报建、招标与发包、设计与施工、材料选购、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这些工作只有按照建筑工程程序进行,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计划一旦下达,要严格执行计划。每项工程开工前,甲乙双方要进行图纸会审,进一步熟悉图纸,严格按图施工。定期召开技术例会,各工种监管人员反馈现场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一旦出现问题,也便于分清责任,采取措施。

任何工程项目管理,都离不开质量的有效管理,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在施工中加以控制,制度上加以完善,人员素质上充分管控、提高其思想认识和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5结束语

总之,设计的优化管理,关键在于优化,实质是部分的优化及与整体优化的组合,所有这一切都是动态管理,就是时时向高的目标奋斗,从而调动每一个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主动地开拓进取。当然目标要在运行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其花费的功夫越大,收获也就越多。

参考文献:

[1]向勇.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2]王祎玲.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策略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15)

[3]李华.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研究[J].企业研究.2012.(02)

[4]崔庆民.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14)

论文作者:董林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论文_董林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