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子宫瘢痕再次妊娠孕妇中超声监测的实施价值。方法:选取76例子宫瘢痕再次妊娠孕妇,以多普勒彩超展开瘢痕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和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76例孕妇经超声监测,1级组40例,2级组21例,3级组10例,4级组5例。从1级组到4级组,子宫前壁下段厚度逐渐降低,分娩中出血量逐渐增多(P<0.05),且产后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分娩方式比较,1级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的产妇(P<0.05)。结论:超声监测可用来对子宫瘢痕再次妊娠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可为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再次妊娠;超声监测;分娩方式;并发症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开展数量逐渐增多,且在二胎政策开放背景下,剖宫产之后再次妊娠孕产妇数量也逐渐增多[1]。在剖宫产之后,子宫瘢痕的存在易造成瘢痕妊娠、子宫破裂或瘢痕处胎盘植入等,在此类孕妇再次妊娠期间,对再次妊娠风险有效评估,是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的有力措施[2]。超声监测能够为子宫瘢痕再次妊娠孕产妇提供重要指导信息,本研究选取76例再次妊娠孕妇,分析超声监测结果和妊娠结局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76例子宫瘢痕再次妊娠孕妇,均有剖宫产史,为单胎、头位妊娠,经检查胎儿、羊水均正常。孕妇年龄24~40岁,平均(32.63±3.41)岁;孕周36~41周,平均(38.42±1.05)周。剖宫产次数:1次者58例,2次者18例。上次剖宫产距离本次研究的时间为2~8年,平均(5.31±1.24)年。
1.2 方法
对本组孕妇均展开多普勒彩超监测,所用仪器为Philips HD 15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经腹探查。以标准化方法展开扫描,首先指导孕妇充盈膀胱,仰卧于检查台,将探头放在下腹部,对胎儿情况观察。之后对子宫下段的横切面与纵切面进行扫查,对子宫完整与否仔细观察,并查看子宫肌层有无缺损。适当对腹部加压,查看羊膜囊有无朝子宫下段膨出。以高频线阵探头对子宫前壁下段厚度、瘢痕部位厚度进行测量。每周展开1次检查,到分娩停止。
1.3 分组标准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1级组为瘢痕厚度在3mm以上,子宫前壁下段和瘢痕处的厚度相近或相同,肌层有均匀回声,未见缺损;2级组为子宫前壁下段的厚度不足3mm,子宫肌层、瘢痕可见瑕疵,肌层未见连续回声,有少许肌层缺损,加压未见羊膜囊隆起;3级组为瘢痕厚度不足3mm,经加压,羊膜囊朝子宫下段前壁隆起;4级组为瘢痕厚度不足3mm,羊膜囊朝子宫下段前壁隆起,且瘢痕部位肌层存在缺损,或明显变薄。
子宫瘢痕愈合情况评定标准为:愈合良好:1级组;子宫瘢痕缺陷:2级、3级及4级组。统计不同分级孕妇分娩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行t检验,及数字表行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超声监测结果
76例孕妇经超声监测,1级组40例,2级组21例,3级组10例,4级组5例。对四组产妇分娩方式、分娩情况进行分析,可知从1级到4级,产妇子宫前壁下段厚度逐渐降低,分娩中出血量逐渐增多(P<0.05);1级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的产妇(P<0.05),而1其他三组分娩方式彼此差异不明显(P>0.05),且3级组与4级组产妇均通过剖宫产分娩。见表1。
2.2并发症情况分析
从1级组到4级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剖宫产产妇再次妊娠时,和非剖宫产者相比面临的风险明显升高,尤其是瘢痕缺陷的孕妇,再次妊娠可能出现严重感染、大出血等不良后果,对母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产妇,需实施风险评估,以便为孕妇分娩提供指导性参考意见[4]。
子宫瘢痕孕妇之所以再次妊娠中存在风险,主要是因为在妊娠期子宫逐渐增大背景下,子宫下段慢慢拉伸,会变薄、变长,而原来的瘢痕可对子宫下段拉长过程予以限制,导致子宫瘢痕的厚度变得不均匀,此时肌层可能消失,或出现瘢痕裂开事件[5]。超声可对子宫下段瘢痕处的肌层厚度实施全程、动态性的实时观察,且可检测到肌层厚度的连续性变化,以便对妊娠期间子宫下段的异常形态及时发现,可为妊娠的正确、及时处理提供准确参考信息。如在妊娠早期,部分孕妇存在子宫下段内膜缺陷,绒毛和胎盘容易入侵至肌层,部分进至将膜层,引发瘢痕妊娠,或造胎盘植入,致使瘢痕部位破裂,对孕妇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对于此类孕妇,通过超声动态监测,可获得相关信息,为妊娠的及时终止提供指导。在妊娠晚期,子宫下段进一步变薄,且出现不规律宫缩,此时子宫更易破裂,医师可借助超声监测结果,来为孕妇选取分娩方式,确定终止妊娠的时间。
本研究的76例孕妇,经超声监测,发现按照1级组、2级组、3级组、4级组的顺序,孕妇子宫前壁下段厚度逐渐降低,分娩中出血量逐渐增多,产后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升高,可见超声监测对于孕妇的妊娠结局有一定预测作用,这有助于医师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尽可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1级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的产妇(P<0.05),从这一结果可以获知,对于再次妊娠孕妇,借助超声监测能够为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有力指引。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笔者认为,1级组孕妇若没有妊娠并发症或其他剖宫产指征,可尝试自然分娩;2级孕妇在密切监测下,可尝试阴道试产,注意需对适应症严格把握,并对母婴状况密切监测;3级及以上的孕妇不可尝试阴道试产,且应加强观察,积极处理,实施择期剖宫产。
综上所述,超声监测可用来对子宫瘢痕再次妊娠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可为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余亚婷 , 汪涵 , 宋启敏,等.高频超声检查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晚期患者分娩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9):1629-1631.
[2]王静. 超声观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中晚孕期孕妇子宫下段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临床医学, 2017, 37(03):111-112.
[3]郭志伟, 杨敏, 肖贤. 观察剖宫产产妇再次妊娠子宫下段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10):56.
[4]张少贵.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子宫下段的超声特征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28):78+80.
[5]陈晓阳, 王铁芳. 多普勒超声对82例子宫切口妊娠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分析[J]. 浙江创伤外科, 2017, 22(4):784-785.
论文作者:杨燕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瘢痕论文; 子宫论文; 超声论文; 孕妇论文; 厚度论文; 产妇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