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涂阳初治合并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抗结核治疗1例病例报告论文_王荣华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1300)

【摘要】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肝硬化的抗结核治疗。方法:回顾1例肺结核涂阳初治合并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病历,讨论是否存在误诊,查找相关文献,探讨抗结核治疗方案,总结经验教训。结果:这1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在被诊断为“肺结核涂阳初治”前,有1次住院,当时诊断为“肝性胸水”,应修正为“结核性胸膜炎”,当时未抗痨,延误了病情,直到该病人出现了活动性肺结核才抗痨。该病人经过其他医生的抗痨治疗,疗效不佳,等转到笔者手里,才给予调整合适的抗痨方案,将肺结核治愈。结论:临床诊断应全面,不能误诊、漏诊,应重视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诊断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及时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严密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并及时调整合适的抗痨方案,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376-03

1.前言

肺结核合并肝硬化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的难点,一般医生都选择保守治疗。如何治疗该类疾病,笔者做了一些探讨。

病例介绍:

某病人,男,1939年出生,多次住院。

2007-8-22住院,情况如下。

主诉及现病史: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胸闷、干咳,伴乏力、纳差、尿量减少。

既往史:2000年发现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体格检查:体温 37℃ 脉搏 74次/分 呼吸 16次/分 血压 90/60mmHg。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有肝掌,面颈部可见数枚蜘蛛痣。右侧胸壁肋间隙增宽,右侧呼吸动度弱,语颤右侧偏弱,左肺叩诊呈清音,右中下肺叩诊呈浊音,左肺及右上肺呼吸音清,右中下肺呼吸音消失,两肺未闻及明显啰音。腹略膨隆,腹壁静脉轻度曲张。腹软,肝肋下3cm,质地Ⅱ度,脾肋下5cm,质地Ⅱ度。全腹轻度压痛,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B超:“肝硬化伴右叶多发囊肿,少量腹水伴胆囊壁水肿,脾肿大,右胸腔中至大量积液”。

住院经过:查血常规三系减少;胸水:“LDH 601U/L ,ADA 69.9U/L;白细胞2800×106/L” ;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CRP 67.83mg/L,CHE 1968U/L;全胸片:“右下肺野透亮度减低,右侧肋膈角变钝”;HBV-DNA6.75×105copies/ml。主要予护肝、利尿、消炎、抽胸水 治疗,两次抽液1700ml。

出院情况:咳嗽、胸闷较前明显好转。

出院诊断:1.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2.肝性胸水。

出院医嘱:予螺内酯片40mg tid po,呋塞米 20mg tid po,盐酸普萘洛尔片10mg tid po,左氧氟沙星片 0.1 tid po。

出院后多次住院。其中2011-1-12住院,情况如下。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3月余,加重3天伴咯血。

既往史:因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于2008-10-30行“脾切除术+门奇静脉断流术”,术后未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体格检查:体温 36.7℃ 脉搏 75次/分 呼吸 18次/分 血压 120/75mmHg。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双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心率75次/分,律齐。腹平,正中可一长约18cm纵行陈旧性手术疤痕,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血常规:无明显异常。肝功能:“总胆红素10.7μmol/l,谷丙转氨酶18U/L,谷草转氨酶29U/L”。全胸片(2011-1-11):“左中上肺病变,考虑结核;左下肺少许渗出灶;慢支肺气肿”。肺部CT(2011-1-11):“两肺多发病灶,考虑结核,左肺上叶空洞形成”。

住院经过:查CEA:2.02ng/ml;NSE:6.94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4.39ng/ml;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血沉:71mm/1h;凝血功能(2011-01-12):“凝血酶原时间(PT):14.6sec、凝血酶原时间比率(Ratio):1.27”。三次痰涂片找抗酸杆菌均(3+),予以抗痨(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阿米卡星,优福宁),保肝等治疗。

出院情况: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复查全胸片(2011-1-21):“1.左中上肺病变(范围较前略增大),考虑结核,2.左侧胸膜增厚,3.左下肺少许渗出灶,4.慢支肺气肿”。

出院诊断:1. III型结核 上中下/上中下 涂(+)进展期(初治)伴咯血 2.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3. 脾切除术后。

出院医嘱:带药:拉米夫定100mg qd po;乙胺丁醇0.75 qd po;优福宁1.44 tid po;左氧氟沙星0.3 qd po;异烟肼0.3 qd po;葡醛内酯0.1 tid po。

出院后抗痨治疗效果欠佳,2011-2-12因咯血再次住院。住院后继续予“异烟肼、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优福宁”抗痨、保肝、止血、“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等治疗,抗痨效果仍欠佳,偶有轻度干咳,到上级医院咨询抗痨方案后,回本地抗痨。笔者予调整抗痨方案“PaL1EV”。该方案具体为: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力克肺疾,缩写Pa),1次0.2g,1日3次,口服;利福喷丁(缩写L),L1表示利福喷丁1周1次,1次0.45g,早上空腹口服;乙胺丁醇(缩写E)1日1次,1次0.75g,早上口服;左氧氟沙星(缩写V)1日1次,1次0.4g,早上口服。

2011-4-14查胸片:“1.左中上肺病变,较前略吸收2.左侧胸膜增厚3.左下肺及右上肺渗出灶4.慢支肺气肿”。

予此方案抗痨约1年,抗痨后的第2、5、6个月末查痰涂片各2次:均为抗酸杆菌阴性。抗痨1年余后,患者无咳嗽,无咳痰,无咯血,无胸闷,无胸痛。

2012-7-19查CT:“1.两肺多发病灶,考虑结核2.两肺上叶肺大疱3.左侧少量胸腔积液4.肝脏多发囊肿,肝硬化,腹水”。

2.讨论

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1]:1.首先考虑常见病与多发病。2.应考虑当地流行和发生的传染病与地方病。3.尽可能以一种疾病去解释多种临床表现,若病人的临床表现确实不能用一种疾病解释时,可再考虑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4.首先应考虑器质性疾病的存在。5.首先应考虑可治性疾病的诊断。6.医生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待客观现象,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知识范围和局限的临床经验任意取舍。7.以病人为整体,但要抓住重点、关键性的临床现象。腹水伴或不伴下肢水肿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最常见表现,部分患者可伴肝性胸水,以右侧多见[2]。该患者2007-8-22住院时查B超、胸片,恰好是右侧胸腔积液,当时的经治医师根据既往的临床经验,误以为是“肝性胸水”。该诊断有误。胸液ADA大于45U/L,多为结核性胸液[3]。根据胸水“LDH 601U/L ,ADA 69.9U/L;白细胞2800×106/L”,应考虑为“结核性胸膜炎”。 当时就应该抗痨治疗。2011-1-12住院后诊断为:“肺结核涂(+)(初治)”。从2007-8-22至2011-1-12,期间长达3-4年,没有给予抗结核治疗,直到患者肺部出现了空洞,并且痰有传染性,才给予抗痨治疗,延误了病情。

WHO将抗结核药分为5组[4]:第1组: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布丁、利福喷丁;第2组:注射用抗结核药物: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卷曲霉素、链霉素;第3组: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第4组:口服抑菌二线抗结核药物: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特立齐酮、对氨基水杨酸钠、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第5组:疗效尚不确切的抗结核药物:氯法齐明、利奈唑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硫脲、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大剂量异烟肼、克拉霉素。

在常见抗结核药物中,药物性肝损害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等较为多见,链霉素、乙胺丁醇、氟喹诺酮类等为偶见[5]。对肝功能不良患者,慎用利福类、异烟肼、吡嗪酰胺等药物[5]。利福喷丁为长效利福霉素类抗生素,抗菌谱与利福平相似,但抗菌活性比利福平强,成人450mg~600mg/次,每周1次顿服,必要时按上量每周2次顿服[5]。利福喷丁肝毒性发生率比利福平低[5]。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与异烟肼或异烟肼加对氨基水杨酸比较,其毒性更低,耐受性更好,很少引起胃肠不适、神经炎、肝损害、过敏等不良反应,但仍应加强观察,谨慎使用[5]。乙胺丁醇、氟喹诺酮类药物极少引起肝损伤[6]。

肺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7]。其中“适量”:即每一种抗结核药物都能发挥最大效果、患者的身体又能接受而不致引起明显毒副反应的剂量。临床医师在治疗时,应针对患者病史、年龄、体重及各器官功能等实际情况,参照抗结核药物的常规剂量,给予适当的治疗剂量,或者主动改变给药方法、时间,在不影响药物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5]。

原有肝病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并发肺结核时,用药确需谨慎,特别是出现食欲不振、黄疸、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之际,切不可轻易应用利福平和吡嗪酰胺。如肝病病情不重,血转氨酶尚在正常范围,可在定期检测肝、肾功能监护下,选用对肝脏影响较小的抗结核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如2SHOE/10HE)[S:链霉素,H:异烟肼(或对氨水杨酸异烟肼),O:氧氟沙星,E:乙胺丁醇],剂量不宜偏大,疗程可适当延长,加强休息和营养支持,酌情予以对症治疗,严密随访,如发现肝病加重的明显迹象,立即停药[8]。

笔者所在医院是基层医院,能使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喷丁、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针对该患者的特殊病情,合并有肝硬化(失代偿期),应严密监测肝功能,加强保肝治疗,在不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前提下,尽量使用肝功能损害小的抗结核药物,适当兼顾不影响抗结核疗效。笔者使用“PaL1EV”方案(具体用法前已叙述),该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该治疗方案因人而异,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59-561.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6-456.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2.

[4]唐神结,许绍发,李亮.耐药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37-145.

[5]卫庆周,许卫国,顾欣荣.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27-80.

[6]羊海涛,陆伟,竺丽梅.耐药结核病的治疗与控制[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84-86.

[7]羊海涛,陆伟,竺丽梅.社区结核病防治指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25-29.

[8]王虹,许卫国.新编结核病防治300问[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30-132.

论文作者:王荣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  ;  ;  ;  ;  ;  ;  ;  

肺结核涂阳初治合并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抗结核治疗1例病例报告论文_王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