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医院 150000
【摘要】目的 探究脑出血针对性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抽选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45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经针对性药物治疗后,23例显效,19例有效,治疗显效率为51.1%,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了解药物作用机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用药,可有效提高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针对性药物治疗;作用机制
脑出血(intrae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故又称为自发性脑出血;高血压性细小动脉硬化是本病最常见的原因,其次为脑淀粉样血管病[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45例脑出血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脑出血针对性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45例脑出血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7.6±1.4)岁。
2方法
对45例患者实施针对性药物治疗,具体如下。
2.1治疗原则
2.1.1对症处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颅内压增高是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颅内压为治疗脑出血的重要任务。治疗首先以高渗脱水药为主,如甘露醇或甘油果糖、甘油氯化钠,可酌情选用呋塞米,白蛋白等,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2.1.2如果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者,在脱水治疗同时应慎重平稳降血压治疗,使血压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或在180/105mmHg左右,可在血压监测下使用短效降压药物,如钙离子拮抗药、β受体阻滞药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等[2]。
2.1.3如有凝血功能障碍可早期(<3小时)给予抗纤溶药物如氨基己酸、止血环酸等,使用时间不超过l周。
2.2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2.2.1利尿脱水药
(1)甘露醇:甘露醇为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甚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利尿作用。本品可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lg甘露醇渗透浓度为5.5mOsm,注射100g甘露醇可使2 000ml细胞内水转移至细胞外,尿钠排泄50g。降低颅内压作用于静脉注射后l5分钟内出现,达峰时间为30~60分钟,维持3~8小时,有反跳现象。
(2)甘油果糖:本品为高渗制剂,通过高渗透性脱水,能使脑水分含量减少,降低颅内压。本品降低颅内压作用起效较缓,持续时间较长。本品经血液进入全身组织,其分布2~3小时达到平衡。进入脑脊液及脑组织较慢,清除也较慢,作用温和,一般无反跳现象,并可提供一定热量,肾功能不全者也可考虑使用。
(3)呋塞米:本品为强效利尿药,可增加水、钠、氯、钾、钙、镁、磷等的排泄。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髓襻厚壁段对氯化钠的主动重吸收,使管腔液Na+、Cl-浓度升高,而髓质间液Na+、Cl-浓度降低,使渗透压梯度差降低,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水、Na+、Cl-排泄增多。由于Na+重吸收减少,远端小管Na+浓度升高,促进Na+-K+和Na+-H+交换增加,K+和H+排出增多。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可减少二者不良反应。
(4)白蛋白:本品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起到高渗透性脱水作用。
2.2.2抗纤溶药
可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产生止血作用。常用氨基己酸和氨甲环酸。
2.2.3降血压药物
(1)钙离子通道阻断药:具有抑制Ca2+内流作用,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同时能扩张周围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使血压下降。常口服硝苯地平、氨氯地平。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为竞争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使血管紧张素Ⅰ不能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并通过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水钠潴留,本品还可通过干扰缓激肽的降解扩张外周血管[3]。对于肾小球肾炎患者高血压的常规治疗,优先选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因其具有较好的肾脏保护作用。常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贝那普利。
(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能选择性地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其特异性拮抗AT1受体的作用大于AT2约20 000倍),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本品不影响体内缓激肽水平,因而导致咳嗽的副作用少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常用缬沙坦、氯沙坦。
(4)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为选择性β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可减慢心率,减少心排血量,降低收缩压。一般不单独应用,常与其他药物联用。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
3结果
45例脑出血患者经针对性药物治疗后,治疗显效率为51.1%,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详见表1.
4讨论
脑出血多在动态下急性起病;突发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头颅CT可见出血改变。早期CT检查即可显示密度增高,可确定出血的大小、部位,出血周围水肿呈低密度改变,以排除非出血性疾病[4]。非高血压性脑出血,应注意血液学、免疫学及颅内血管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本研究中45例脑出血患者经针对性药物治疗后,23例显效,19例有效,治疗显效率为51.1%,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综上所述,了解药物作用机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用药,可有效提高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庆云.脑出血的西药治疗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3).
[2]尚保华.脑出血治疗方案[J].大家健康,2015,(4).
[3]朴永军,付素云,王垚,刘京红,杨海峰.扩血管药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11): 50-52.
[4]帕提曼•艾山.不同药物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5,(10):80-81.
论文作者:丁喜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脑出血论文; 甘露醇论文; 血管论文; 作用论文; 患者论文; 针对性论文; 受体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