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霞 仲海珍 荣静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 山东 威海 264400)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6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例)和观察组(n=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与评分地狱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指标,值得借鉴。
【关键词】 心理护理;创伤性骨折;抑郁焦虑;抑郁焦虑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237-02
骨科患者恢复所需时间较长,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患者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不良情绪会使患者产生应激反应,不能积极配合治疗[1]。因此,在治疗骨科患者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次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n=3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11例,患者年龄为21~72岁,平均年龄(45.3±18.9)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2例、12例,患者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6.2±19.3)岁。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医护人员给予患者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患者个体化心理指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②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强调良好的心态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向患者介绍成功治愈的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③医护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同时向患者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督促患者进行康复活动,促进患者痊愈。④医护人员还需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叮嘱家属关心、爱护患者,指导家属融入患者日常生活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效果判断标准
我院采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反映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利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测量患者的生存质量,具体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
1.4 统计学的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资料的表述形式如下:正态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正态计数资料→(%)率;检验方法如下:正态计量资料→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为(26.89±9.57)分,抑郁评分为(18.92±9.71)分,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18.57±9.19)分、(11.57±9.21)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25.30±10.52)分、(19.17±10.59)分,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7.33±1.67)分、(6.27±2.66)分。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较小,不具有可比性(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均有所改善,与护理前进行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对照组患者生理领域评分为(48.67±10.68)分,心理领域评分为(53.88±9.32)分,社会关系评分为(55.97±9.17)分;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评分分别为(52.66±14.63)分、(58.14±11.35)分、(63.17±9.18)分,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创伤性骨折发生突然,患者没有心理准备,加之骨折后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患者运动受到限制,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患者不能自理生活,对预后恢复存在担忧,种种因素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焦虑、抑郁等应激性情绪,如果不能给予有效的措施,会影响治疗效果,影响患者术后康复[2]。有学者指出[3],给予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应激性情绪,促进患者痊愈。
积极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抑郁情绪,而且还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生存质量。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前,需要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患者的性格特征,给予个体化心理指导,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成功治愈的案例是让患者认识到心理护理重要性的关键,因此护理人员可以采用案例介绍或者病人现身说法的方式,帮助患者重塑治疗信心。康复锻炼是促进骨折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应该有针对地为患者制定康复方案,耐心向患者讲解具体训练方法,督促患者早期进行锻炼,提高患自我保健意识,缩短患肢功能恢复时间[4]。此外,心理护理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实施,患者家属在心理护理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心理护理过程中,告知家属相关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指导家属关心、爱护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带来的温暖,缓解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5]。
在本院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可比性。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均有所改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要低于护理前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不良情绪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这提示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等各项指标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指标,利于患者改善预后情况。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改善创伤性骨折患者不良情绪和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董列军,黄红芳.症状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在创伤性骨折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2,24(6):76-77.
[2]林秀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3,03(12):150-151.
[3]陈媛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心得[J].吉林医学,2013,34(27):5702-5702.
[4]雷秀红,陶志东.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及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4,21(14):67-68.
[5]赵彩霞.浅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术后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04(16):111-112.
论文作者:张红霞,仲海珍,荣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患者论文; 焦虑论文; 心理论文; 抑郁论文; 评分论文; 创伤论文; 性骨折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