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思维定势创新布局形式_新华日报论文

突破思维定势创新布局形式_新华日报论文

突破思维定势 创新版面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定势论文,版面论文,思维论文,形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华日报》成功实施新一轮改版,至今已有月余。这次改版,是《新华日报》在世纪之交发扬优良传统、适应时代发展和读者需要的一次重要改革。

《新华日报》出版处担负着报纸最终编辑和出版重任,夜班工作人员不怕苦、不畏难,努力探索《新华日报》独有的版面风格。在这次版面的重大调整中,同心协力,忘我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改版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积极探索新的版面风格

版面是报纸编辑思想和新闻的最终物化,报社党委会、编委会所确定的报道思想和意图,只有通过版面体现,才能真正成为对于舆论和生活的导向;报社记者和通讯员采写的各类新闻,只有刊登在版面上,才能最终与读者见面。版面又是报纸的“面孔”,它以一定的形式为报纸的内容服务,既受到内容的制约,又在极大程度上反作用于报纸的内容,或积极或消极地影响报纸宣传的效果。《新华日报》此次改版,旨在更加强烈地突出主旋律,更加鲜明地加强正确舆论导向,更加强调在正确导向前提下的可读性,更加适应信息时代广大读者对报纸的要求。围绕报社党委会、编委会的改版要求,出版处全体夜班编辑反复学习有关文件,多次展开了认真、细致的讨论,在吃透改版要求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对改版后的版面风格、具体版式等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我们理解,在各种媒体激烈竞争、信息极大丰富的今日,报纸必须摈弃大而全、多而杂的“信息超市”模式,力争成为“信息精品展示”。与此相适应,报纸版面必须抛弃在改革开放前期信息匮乏状况下的密集模式,采用疏朗、大方、明快、洒脱、突出重点、具有强大视觉冲击力的版面风格。电脑照排技术的完善、彩印技术的发展、新闻照片信息源的拓展,更为版面编辑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版面编辑们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我们的版面设计得更具风采。

改版前夕,版面编辑们即开动脑筋,在党委会、编委会的直接指导下成功进行了两次组版实验,为正式改版积累了实战经验。在听取报社内部各种意见之后,我们对版面的具体设计又进行了微调,使之更加符合党委会、编委会的改版要求,更加有利于凸显重要新闻,也更加有利于广大读者的阅读。

3月22日起正式改版,新的版式与广大读者见面。它强调大气度、大手笔、大事件、大标题、大照片、短稿件、强时效,凸显了周正荣总编“精选新闻”的指导思想,整个版面,从密密匝匝塞满6000多字改为仅安排4000字左右;对于重要稿件,对于作为“新闻之眼”的标题,对于广大读者爱看的精彩新闻照片,版面上均不惜空间予以突出处理;版面编排一改过去苏州园林式的曲径通幽、多拐多转,采用块面结构,一目了然;版面装饰少用或不用底纹,从而增强了版面的透气性,使之简洁明快;标题字体选择上,少选楷、仿等以防纤弱,少用琥珀、水柱等以免读者感觉压抑,重则气势磅礴,轻而明眸若星,十分抢眼;总体感觉上,力求重而不笨、疏而不散、协调而不拘谨、美观而不花哨、雄壮而不霸气、抢眼而不狂躁。根据党委会、编委会的改版要求,A、B、C三个版块的分工有各自的鲜明特色,版面编辑们也集思广益,在实践中创造和形成了三个版块各自不同版面风格:A版主要承担迅速、及时宣传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的任务,因此特别强调庄重大方,高度注重形式为内容服务;B版尤其是B1焦点新闻版,注意按新闻规律选择和处理稿件,精选精彩的新闻照片,生动形象地突出反映重大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形成独特的彩色新闻照片强势,同时又注意“度”的把握,使整个版面充满了个性;C版尤重贴近省城读者、贴近他们的生活,版面处理上就注意根据这个特定读者群的阅读心理,突出南京市委市政府关系市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精心选择并恰如其分地处理画面优美、有强烈视觉效果的新闻照片。这些探索,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也博得省领导的称赞。

我们认为,对于党报版面编辑来说,比版面形式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准确把握。此次改版,适逢江泽民主席出访欧洲三国。不久,又遇北约悍然向南联盟动武、野蛮轰炸我国驻南使馆等重大事件相继发生。作为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在重大新闻事件中的版面把握事关重大。出版处全体版面编辑在这一系列重大新闻事情的报道中,注意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党委会、编委会的改版要求,力求做到既鲜明有力,又准确到位,不轻飘,不媚俗。如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用导弹袭击我大使馆的暴行发生后,报社党委会、编委会领导按政治家办报的要求,迅速调整版面。在A、B两个版块及时报道这一严重事件,全面报道我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充分报道全国、全省各界反对霸权主义罪恶行径的正义活动。值班的版面编辑们准确理解报社领导的意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次日的版面上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充分体现了一张成熟报纸的风格,显示了新华日报善于把握重大事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不仅受到读者好评,也得到报界同仁和领导同志的赞扬。

改版以来的实践证明,出版处全体版面编辑在报社党委会、编委会直接领导下集思广益推出的新版式,是符合报社领导要求和读者愿望的,是成功的、到位的。

勇于实践新的运行方式

长期以来,报纸版面编辑的职能比较单一,基本局限于“分兵把口”前提下的“纸上谈兵”,即固定人员负责固定版面的稿件最终处理、版面规划和大样审看。结果,一是版面编辑得不到充分锻炼,版面很容易形成固定模式,编辑的创新意识逐步钝化;二是人力和时间造成极大浪费,编辑先划版,再交给电脑照排车间,由编辑现场指挥组版工人操作,版面设计意图要经过几道环节、多次调整才能形成实际版面。

在这次的改版中,我们从夜班编辑队伍的实际出发,实践新的运行方式。首先是调整版面编辑室设置,将原有的六个版面编辑组合并为A版、B版、C版三个版面编辑室,变“各自为战”为“集中兵力,统一调度,机动作战”,版面不再固定到人,在各个版面编辑室内,版面编辑根据需要在4个版面的范围内轮值。这样做,不仅节约了人力,而且使版面编辑得到充分锻炼,从要闻到地方新闻,各个版面的特点和要求都能熟练掌握,有利于版面编辑业务素质的提高。其次,我们根据电脑照排系统日益完善,版面编辑队伍日益年轻化的实际状况,提倡和鼓励版面编辑直接上机操作。目前,版面编辑中已有四分之一的同志正在接手电脑组版,从版面设计、组版、审看大样、改样交版均独立完成,完全替代了照排车间的组版员;还有一半版面编辑已能在组版员指导下上机操作,很快即可独立工作。这样做了之后,不仅是一人干了两人的活,节约了人力,降低了报纸的编辑成本,更重要的是,版面编辑的设计意图不再需要“二传”,标题字体、字号确定,图片剪裁,框线选择等各种版面语言的运用,均可一次到位,大大缩短了实际组版过程,为确保出早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这样两项改革的基础上,我们科学测算,重新调整了报纸出版流程,制订了《夜班编辑工作流程表》、《改版后编辑出版各个环节的职责范围》、《特殊情况下确保正常出报的预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出早报、出好报。在江泽民主席出访、南联盟战事爆发、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等重大新闻事件中,都临阵不乱,应付自如,保证了《新华日报》的正常出版。

大胆施行新的激励机制

此次改版,对于出版处来说,不仅仅是版面形式和运行方式的改变,还是一次内部机制的改革。

在1995年的改版中,出版处向采访一线输送了大批人员。此次改版,版面编辑人员几乎没有变动,而报纸版面则从周一至周五每天8版、双休日4版增加到每天南京地区12版、逢周四、周末则增加到16个版以上,版面编辑工作量骤增。在暂时无法从外部解决人力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立足于向改革要生产力,采用内部挖潜的办法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除内部调剂,调整版面编辑室设置、合理安排人力外,一方面通过思想工作,调整版面编辑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通过科学安排组版时间,为版面编辑多承担划版任务创造条件,同时,在党委会、编委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施行了新的激励机制。我们规定,除各版块的要闻版值班编辑外,版面编辑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提倡一人多版,交错进行。与此相适应,对版面编辑实行适当倾斜、增量增效的政策,即在确定适当基础工作量的前提下,新增工作量另行给付适量内部稿酬。为防止粗制滥造赶任务,又进一步完善了质量考核的有关规定,不仅内部稿酬的二次分配坚持切出一块实行质量考核、拉开不同质量版面之间的稿酬差距,而且明确出现差错,根据性质予以不同程度的重罚。现在,内部稿酬增加不到23%,完成的工作量则增加到改版前的40%。版面编辑们工作热情高涨,有的同志一个月划版近40个。版面质量也大大提高,2个月中,各版面共获得创新奖、导向奖20多个,获奖率大大超过以往,读者对于版面质量的提高也是连连给予好评。版面编辑们表示,看到自己的工作获得上上下下的肯定,苦一点、累一点也值得。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不断会有新的新闻事件出现,不断有新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反映、去描述、去讴歌、去抨击。对于版面编辑来说,围坐在马蹄桌前的每一个夜晚都是崭新、精彩和引人入胜的。此次改版获得了圆满成功,但我们面前的道路仍是“漫漫其修远兮”,出版处全体夜班人员将保持和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继续圆满完成报社党委会、编委会交给我们的任务!

标签:;  

突破思维定势创新布局形式_新华日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