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质对大学生找工作最没有帮助吗?_大学论文

道德品质对大学生找工作最没有帮助吗?_大学论文

品德对大学生求职最没有帮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品德论文,大学生求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可以用成绩单证明各科成绩,用论文、获奖证书反映专业技能,用担任干部或组织活动的经历说明组织能力、实践经验,可‘道德’却根本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可以证明”

近日,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和《大学生就业》杂志社承办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得出了上述结论。这项在去年11月~12月间实施的,共有3456人参与的调查同时显示,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品德”的要求远远高于“专业技能”、“社会经历”、“学校名气”和“学历”等等。道德可以拿什么衡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小郝在面试中经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觉得你的思想道德素质怎样?”“你的责任感强不强?”

“这很难回答,如果一个劲儿地说‘好’,会让人觉得假,像在标榜自己;但要说有瑕疵,又怕考官拿这话当真——如果因为这个被拒,多冤啊!”

小郝说,道德是一个人的根本品质,不可能不在乎。但是,求职的时候,可以用成绩单证明各科成绩,用论文、获奖证书反映专业技能,用担任干部或组织活动的经历说明组织能力、实践经验,可“道德”却根本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可以证明。“我总不能说自己扶过几次盲人过马路,乘公交车让了几次座位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的小葛表示,如果是她,肯定也会把“品德”选在最后。“并不是不重视,我觉得我做人挺成功的,如果已经具备了这些素质,自然也就不那么在乎了。”

人品是一票否决的问题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总部计划在 2006年应届毕业生中招收两人,他们列出的首要招聘条件就是,“具有良好的个人操守和职业道德修养,勤奋敬业”。

对此,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卢先生表示,道德修养是基础,是选拔人才的先决条件,所以将对毕业生品德品行的要求排在了首位。“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方面,从学生面试时的言行举止进行考察;另一方面,我们会看学校院系的思想品德鉴定,同时还要去找学校和老师了解情况。”

新浪网的人力总监段冬告诉笔者,他们公司招聘新人,最重视学习能力,其次就是道德素质,也就是应聘者是否具有诚信、负责的态度。

段冬说,他们招收应届毕业生要经过笔试、初试、复试三轮考核,还会通过实习过程观察学生的道德状况。与此同时,还会通过发公函、打电话及委托第三方等方式,对毕业生进行背景调查。

合同一年一签,有问题立刻淘汰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员流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对人才“看两三年,用一辈子”的选拔模式早已被抛弃,人才选拔往往变成了“一见钟情”——经过一两次面试就“一拍即合”。

虽然有面试、政审和院系调查等方式,但一个人的人品如何,毕竟是件“日久见人心”的事。一方面,用人单位将道德排在仅次于适应能力和专业水平之后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他们在招聘过程中又倾向于选择“速战速决”的方式,这不矛盾吗?

段冬表示,作为企业招聘者,他们确实有这方面的担心。“但现在各单位的机制都很灵活,合同一般也都是一年一签。竞争力很大,谁有问题可能马上就被淘汰了。”

标签:;  ;  

道德品质对大学生找工作最没有帮助吗?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