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甘蔗印象》为例浅谈德育课程整合的有效策略论文_张媛

以《甘蔗印象》为例浅谈德育课程整合的有效策略论文_张媛

浙江省杭州市文海教育集团文清校区 310018

摘 要:《品德与生活(社会)》与地方课程、《少先队活动》等德育课程,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交叉重复,没能形成德育课程的育人合力。笔者以校本农耕课《甘蔗印象》为视角,对上述品德课的相似主题课的目标、内容、课程实施方法进行了审视,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找准目标交集、有机取舍目标、重组教学资源、施以灵动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课程整合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农耕课程 品德学科 整合

小学品德课程要求将各种教育内容融合起来加以实施,让学生在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形成独立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付诸实践,最终取得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发展。而《品德与生活(社会)》与地方课程、《少先队活动》等德育课程各成体系,目标交叉、内容重复,因此,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整合是实施该课程的必然举措。

笔者以依托我校独有的12亩农耕园而形成的校本农耕课《甘蔗印象》为例,《甘蔗印象》整合了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地方课程《小公民》与《少先队活动课》(以下简称“品德三本教材”)相似主题的课,阐述我对小学品德课教学中的整合策略的探索。

一、现象扫描:德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以笔者执教的《甘蔗印象》为视角,对“品德三本教材”的目标、内容、课程实施方法作如下审视:

教材《品德与社会》,课名《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目标阐述:

(1)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与人们生活之间的重要关系。

(2)了解家乡民风、民俗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

内容: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因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生活,孕育出姿态万千的民风民俗,按照地域划分产生民风民俗,找出产生民风民俗差异性的原因,并讨论文化与民俗的关系。

课程实施方法: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获得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教材《小公民》,课名《多彩的节日民俗》,目标阐述:

(1)了解我国各个地方的独特民俗。

(2)为我国民间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而感到自豪,保护传统民俗文化。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内容:以节日民俗为教学内容。我国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以浙江省内的民俗为例,介绍不同的民俗,提出保护民俗文化的思考。

课程实施方法:地方课程的学习多以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学生上课进行调查反馈,教师进行补充来进行学习。

教材:校本农耕课程整合课,课名《甘蔗印象》,目标阐述:

(1)通过活动前甘蔗印象启动会,以资料搜索的方式,知道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特有的过年吃甘蔗、摆甘蔗的习俗和寓意;知道甘蔗的收割的方法。

(2)通过采收甘蔗的实践,感受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体会团结协作的乐趣。

(3)通过甘蔗叶喂养小动物、送甘蔗到各班级、送甘蔗到聋人学校,体验分享的快乐。

(4)以甘蔗为媒介与聋人学校进行友谊赛,将分享主题融入知行德育。

内容:课前学生进行资料搜集,课堂上学生汇报自己老家的民风民俗,或搜集到某个地域关于甘蔗的民风民俗。对甘蔗的民风民俗进行详细了解。学生亲身实践采收甘蔗、分享甘蔗。分享甘蔗也实践了甘蔗民俗中“摆甘蔗”、“翻甘蔗”的民俗。

课程实施方法: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法,学习如何正确采收甘蔗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学习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通过实践体验法,亲自体验采收实践与分享,增强采收体验,感受分享所带来的快乐!

1.问题成因:目标交叉,内容重复。

从表中可见,相似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程当中,从各自教材的编排体系出发,各立教学目标。“品德三本教材”的共同目标是了解我国民风民俗的成因,既与我们的生活的联系,但目标又各有侧重。《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关注的是民风民俗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及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少先队课》侧重于了解少数民俗的民风民俗及少年之间的交友能力培养;《小公民》中《多彩的节日民俗》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实施后果:多头实施,费时费力。

正是相互交叉又各自侧重的目标、内容的设置,教师在上每一堂相关主题课时,都会重复类似的内容。正是如此,不仅导致课时浪费,更导致教师上课也没有激情,学生对课堂学习也无期待。教师不结合教材灵活地加以整合,就影响了学生在原有认识、实践层面的基础上形成螺旋式的提升。

二、德育课程有效整合策略探究

在德育课程整合的背景下,笔者以《甘蔗印象》一课为例,对“品德三本教材”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策略的探究。

1.教学目标整合:找准目标交集,目标有机取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认知目标的整合。《小公民》与《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对民风民俗了解的认知目标。《甘蔗印象》中有采收甘蔗的实践环节,需要设置采收甘蔗方法的认知目标。整合后《甘蔗印象》的认知目标集中在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及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和知道甘蔗的收割的方法。

(2)情感目标的整合。《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与《小公民》中的情感目标都围绕珍视、保护、传承祖国传统文化进行设定。《甘蔗印象》通过实践收获、分享甘蔗,体验分享快乐的同时,以甘蔗民俗中节节高的寓意来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对聋人学校孩子这一特殊人群的互助、尊重、关爱。

(3)践行目标的整合。《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要求用实际行动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多彩的节日民俗》关注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少先队活动》中的两课要求参加一次手拉手的联谊活动,即“品德三本教材”中都有培养学生践行能力的目标。我们班是浙江省特殊教育“卫星实验班”,有一名杭州聋人学校的孩子跟班就读,所以将“手拉手活动”的目标设定在与杭州聋人学校的学生进行联谊活动。

2.教学资源整合:围绕教学目标,资源重组应用。

(1)课本资源的整合。《甘蔗印象》为了达成民风民俗学习的教学目标,整合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课前资料搜集,课堂上汇报自己老家的民风民俗,或搜集到某个地域关于甘蔗的民风民俗。随后聚焦到甘蔗民风民俗上,进行详细了解。让学生亲身实践采收甘蔗、分享甘蔗,也实践甘蔗民俗中“摆甘蔗”、“翻甘蔗”的习俗,传递甘蔗民俗中蕴含的美好寓意。围绕整合教学目标,有效地整合了课本资源,简捷地完成了“品德三本教材”相应的教学任务。

(2)校本资源的整合。能够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校本资源才是有整合价值的校本资源。我校拥有12亩农耕园,园中有班级种植区、动植物观察区,这是独特的校本资源,《甘蔗印象》中学生采收、分享的甘蔗是学生亲自种下、亲手呵护下渐渐长大的。从校本资源的甘蔗与课本中的民风民俗相链接,让学生从课堂书本知识学习,联结到课堂外亲身动手实践学习。实践采收和分享甘蔗,让学生通过采收体验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再通过分享劳动成果让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关爱、感受快乐。

(3)校外资源的整合。与校本资源整合的思路与方法一样,围绕着整合后践行的教学目标,将校外资源融入课堂。《甘蔗印象》中的践行目标之一是通过与杭州聋人学校的同学手拉手联谊活动,让学生在生活的实践中懂得关爱残疾人以及如何与残疾人相处。我们在与杭州聋人学校的师生进行手拉手联谊互动的同时也分享了甘蔗民俗中节节高的寓意,希望未来更美好的吉祥期盼。同时我们班级一直有校外农耕辅导员这一家校合作资源,这也构成了校外资源整合的一部分。

3.实施方法整合:依据目标资源,方法适宜灵动。

《甘蔗印象》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分别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实践体验法。经过整合将三个课程的教与学的方法融为一体。

教材: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课题:《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合作学习法学习内容的梳理:让学生通过成立研究小组,去分析家乡的民风、民俗与生活的关系;自主学习法学习内容的梳理: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气候造成了人们的民风民俗的不同并进行了阐释,学生在了解时可以通过小组成员课前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图书、向父母询问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课前调查,调查后小组成员再进行汇总;践行学习法学习内容的梳理:要学生参与到家乡民风民俗的活动中,体会家乡民风民俗的乐趣。

教材:《小公民》,课题:《多彩的节日民俗》,合作学习法学习内容的梳理:学生通过探讨民俗活动对传统的民俗文化起到了哪些作用,这些学习任务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法学习内容的梳理:要求探讨传统民族风俗,可通过自主学习方法进行;践行学习法学习内容的梳理:用实际行动传承传统文化。

教材:校本农耕课程整合课,课题:《甘蔗印象》,合作学习法学习内容的梳理:合作学习如何采收甘蔗的方法,再制作采收贴士。实践环节,四人小组中两人采收甘蔗,两人运送并将甘蔗以10根为一捆扎好;自主学习法学习内容的梳理:课前学生进调查自己家乡民风民俗并以小队形式进行汇总,课堂上各小组进行汇报;践行学习法学习内容的梳理:以分享为主题,将践行的学习方法整合在甘蔗收割的过程,也整合在甘蔗采收好后,让学生将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分享。

三、有效整合策略探寻的思考

以甘蔗为载体,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整合,让教学课时由5、6课时缩短到2、3课时,且内容丰富多彩、目标有效落实。《甘蔗印象》让学生对我国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中的“甘蔗”这一民风民俗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还将甘蔗民俗中所蕴含的一年比一年好的寓意,通过不同层面分享快乐、分享梦想的方式,充分地完成了践行目标。

在本节课整合课中,目标实施可以更加深入。如在分享环节中,家长们可以一起参加与聋人学校的联谊活动的,可以让一个家庭与残疾人家庭建立友谊等。在本课中,选取了“品德三本教材”中共有的部分的内容,每本教材中所特有的内容则没有涉及到。围绕课程目标对“品德三本教材”内容的取舍,来完成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考验。

参考文献

[1]郭玉琴 品德教学与班队活动整合的精彩[J].德育教育,2012,(34)。

[2]赵敏 品德课程资源整合的策略与实践[J].江苏教育小学科学,2015, (29)。

[3]姚娟 小学品德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1),42-42。

[4]罗梅 小议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教学方式[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2013,(31),9-9。

[5]周薇娓 回归儿童生活营建童趣课堂——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童趣性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1,(1),85-86。

论文作者:张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  ;  ;  ;  ;  ;  ;  ;  

以《甘蔗印象》为例浅谈德育课程整合的有效策略论文_张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