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运维管理模式的研究论文_谢明虎,高尚兵,郭鹏宇,洪大伟,李新伟

关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运维管理模式的研究论文_谢明虎,高尚兵,郭鹏宇,洪大伟,李新伟

(国网安徽阜阳供电公司 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提升,采用了各种先进、合理的设备和智能装置,但要想使供电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就需要不断提高二次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通过二次系统运维管理能够有效整合资源,能够提高智能站二次系统运行维护水平。对此,本文将对智能变电站进行简单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究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运维管理模式。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运维管理模式

前言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在设备集成度、数据传输方式和信息采集方式上,与传统站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检修试验难度大,改扩建安全风险控制要求高。智能站的验收管理、缺陷管理及安全风险管控是二次系统运维管理的三个关键环节。该管理模式以从二次专业管理环节实现对智能站运维风险的全过程管控为宗旨,整合优化资源,开展运维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升智能站二次系统运行维护水平。

1智能变电站概述

1.1智能变电站的特征

智能变电站使用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并且能够在高速网络通信平台上传输信息,完成信息的采集、检测和控制,满足全站信息数字化和信息共享标准化的要求。与此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其还可以实现更多功能,例如智能调节、自动控制动态在线分析和决策等。

1.2与传统变电站的差异

研究表明,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本质区别在于,一次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在智能变电站中得以实现,网络通信接口取代了二次系统设备的输入、输出电气连接端子接口,并借助于网络通信,实现了分布功能实现。因此,传统变电站的二次回路被取代,这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二次回路的概念。通过网络连接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多台智能设备,并配置相应的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协议,这样在原先独立的设备之间可共享软、硬件资源和传递相关信息。因为采用了网络传输的数字信号连接设备,所以,网络化的光缆连接取代了原有的二次回路中点对点的电缆连接。此外,智能变电站有着多样的日常维护、巡视和二次检修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将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智能变电站的运维工作中[1]。

2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

在智能变电站中,可以应用多功能智能电子装置、先进通信网络,有效融合二次系统相应设备,因此要求二次系统具有更高的运维管理水平。在变电站二次系统运维管理中,验收管理、缺陷管理以及倒闸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变电站运行和维护过程进行不断强化,可以更好的控制风险,整合优化资源,促使智能变电站更加稳定的运行。

3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管理模式

3.1验收管理

智能站设备集成度高、数据传输方式和信息采集方式不同于传统站,而智能站二次系统是智能站关键技术核心,其技术难度大,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尚处于建立初期、技术更新快,验收人员也缺乏调试和运行检修的实际经验。为了保证智能站的二次系统验收工作能够有序推进,防止因二次系统验收不到位而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在智能站调试期间,即开始着手进行二次系统验收准备。一是成立二次系统验收组织机构。根据验收人员的专业特长和岗位职责进行组织分工,将参与二次验收的专业人员分为现场二次设备验收组和资料验收组。二是组织验收人员开展智能站技术规范、标准专项培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邀请技术专家进行专业讲座,针对国网公司下发的《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学习,组织参验人员考试,以确保验收人员对标准的熟悉和掌握。三是验收人员在调试环节提前介入。组织现场二次设备验收组,在设备调试阶段介入调试过程、熟悉设备情况、了解调试项目、参与调试过程。组织资料验收组提前熟悉二次设备资料、制定记录规范。组织验收人员编制智能站二次设备验收卡,对二次系统验收人员进行验收卡的培训。四是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化作业卡制度。根据提前编制的验收标准卡要求,逐项对照验收,将验收发现的问题进行逐项分析、判断并汇总,形成智能站二次系统调试验收评价报告、设备验收评价报告、资料验收评价报告。将发现的问题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对是否影响设备投运作出明确结论,将不影响设备投运的缺陷纳入缺陷闭环管理系统。

3.2缺陷管理

缺陷管理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掌握合理的缺陷评价方法。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专业管理部门要制订缺陷专项评价标准,定期开展缺陷评价活动,将通讯、保护和自动化跨专业联合会审等方式应用到缺陷评价中,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制作缺陷风险评价报告,并合理确定缺陷等级。在此基础上,应研究、制订缺陷的处理方案和控制措施。如果无法及时消除故障,则需要结合风险评价报告,制订相应的预控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强化现场巡视和远程巡视,从而有效跟踪设备的运行情况。第二,制作并管理缺陷台账。应构建智能变电站缺陷管理台账系统,从而更好地分析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缺陷。同时,应搭建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检修平台。管理人员要定期分析智能变电站中的缺陷状况,横向对比传统站和智能站相同设备缺陷的处理情况,纵向比较同一台设备的缺陷处理档案,准确评价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科学地制订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巡视计划。第三,在消除缺陷的过程中,要合理应用“2分析+2方案”的管控模式,切实落实智能变电站的缺陷管理[2]。“2分析”指的是风险评估分析和缺陷原因分析;“2方案”指的是消除缺陷方案和缺陷消除的验证方案。

3.3风险管控

扩建风险管控:智能化变电站具有二次系统集成度高、网络化程度高等特点,因此,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化变电站改扩建面临的安全风险也更大。对此,本文将以某智能化变电站为实例,探究其改扩建风险管控。某智能站投运后己扩建1个110kV间隔,8个10kV间隔。通过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确保了智能站在间隔扩建过程中的安全运行。面对复杂的运行环境,精心编制《110kV间隔扩建保护自动化调试方案》,《智能站新增间隔保护自动化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和《调试期间事故预案》。在改扩建实施方案中,应该细化调试进度和操作供需,并且明确各种二次安全措施的操作要求和技术规定[3]。(1)进行新间隔智能终端与母差保护,制定新间隔智能终端与低周低压减载装置检修策略,保证扩建过程风险可控。(2)新间隔接入时,母差失灵保护装置的配置文件更改,必须经令业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并提前在令业管理部门备份存档配置文件,并立即将更改的配置文件归档管理。(3)当新设备接入母差失灵保护联调时,为了避免母差失灵保护误跳其他运行设备,应在母差失灵保护软压板中退出其他运行设备GOOSE跳闸软压板。(4)在交换机处检查时,可以抓取报文,但不允许使用计算机或其它土具对交换机模拟发送报文。

总结

综上所述,智能变电站相对于传统变电站而言,在运维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的二次系统运维管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革新运维管理模式,保证智能变电站能够良好运行,从而推动电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旭,倪颋.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运维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8(02):46-49+61.

[2]熊伟.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运维管理模式[J].科技与创新,2014,(24):50+52.

[3]柯娟.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运维管理模式[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2):110.

论文作者:谢明虎,高尚兵,郭鹏宇,洪大伟,李新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  ;  ;  ;  ;  ;  ;  ;  

关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运维管理模式的研究论文_谢明虎,高尚兵,郭鹏宇,洪大伟,李新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