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语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旅途搭话,人家知道我是语文老师,便聊教育孩子的话题。我很惊讶:他不是老师,但对教育的抨击一针见血。想一想,关于教育问题,尤其语文教学的问题,已到了路人尽知的地步,这说明:其一,教育是社会热点,人们比以前更为关注教育的发展;其二,教育或语文学科教学患病了,这毛病就暴露在人们的眼前。所以,针对批评指责,已不需要分辨什么,而是要改革!当务之急不是探讨“改不改”的问题,而应该是“改什么”和“怎么改”的问题。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要“建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采用建设性的措施,塑造未来的一个新语文!
因为社会的浮躁,人们急功近利,希望学校也像菜市场,想要什么拿钱买就行了,所以花钱择校、择师。有时,希望学校是工厂,看社会上什么货色卖得好,就到学校预定:“老师,你要把我的孩子做成这样的产品,郑重地拜托!”教育需要时间,需要内化。语文学习,更有赖于积累。靠突击补习或贩卖的秘诀,都难以取得学习本质上的改变。在这个处境里,至少语文老师应该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中国的语文教育,是从私塾走出来的,经历了现代教育进行的学科细化后,语文学科的用时严重萎缩。所以,学科收缩、矮化,是不争的现实。近年来国人学习英语热持续升温,母语在科学学科和外语学科的双重挤压下生存,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投入语文学习。语文老师无奈地说:“我争(指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不过其他学科老师”。在学术界有人喊出了“保卫母语”的口号。这说明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亟待改善。对一个教师而言,这是无能为力的。但是语文教师却可以改变小环境,如果通过教师的努力,至少他的学生喜欢语文学习、喜欢读书,有坚持写作的良好习惯,在他的课堂中学生的生命焕发活力,生机勃勃,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在这里,他种植了一片绿洲。——这就是我对生态语文的憧憬!
一、尽力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对学习环境而言,校园文化环境(如讲座、报告、活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教室诸多构成要素)、课堂和课本、教师和教学、班级和学生,共同构成学生学习的资源和条件。我们希望学生在一个优良的环境(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中接受教育,然而现实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所以我们应当进行一些必要的改善。诸如,开选修课,拓展学科学习;开读书课,扩展阅读视野;办文学社,激发语文兴趣;设图书角,便于学生读书;出版作文集,指导学生写作;建学科网站,为学习创设平台。如上做法多人实践过且有效果,依然有开发研究的余地。如针对学生想读书却无书可读的现状,1996年我曾发起过一个班级读书活动,倡议每个学生订阅一份报刊,悬挂在班级的墙壁上,设立“读书博览”专栏,这样全班可以资源共享。可是会面对许多问题。例如,学生订阅刊物,教师不能袖手旁观吧。对待经济困难的学生怎么办?刊物上墙悬挂怎样管理?学生读书看热闹,不会读书,怎么办?学生更多关注漫画、乐曲,和文字有距离,阅读浅显化,怎么办?等等。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教育教学走向深化。
教育功能的实现,需要的主要条件有教师、书籍和学习生活。在三个条件中,教师的条件是主动可变的,因此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素。我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我能为学生读书提供怎样的便利?我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怎样的生态环境?学习不能没有书,学生不能不读书。这是非常朴素的道理。然而,最需要读书的人,最需要读书的学科,不读书。即使读书,也局限于课本和教学辅导书,初中三年用180篇千字文、18万字左右的阅读量来滋养人,势必会营养不足。去年《天津日报》记者采访我,让谈谈怎样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说,没有别的好办法,加课、上课外辅导班不行,题海战术也不行,只有“读书”!后来记者在开学的前几天到天津的图书大厦,发现学生和家长都拥挤在卖教辅的区间,而陈列文学名著的书架前人迹寥寥。记者立刻打电话问我怎么看这种现象?作为教师,我们没有把学生引领到学习的正经道路上来,我觉得痛心,又感到责任重大。
引导学生读书,是一个可开发的系统工程。书从哪里来?读什么书?什么时间读?怎样指导读书?如果以上的思考依然找不到出路,不妨回到课堂上教师自己主导的时间里。语文教学要“举一反三”,还要“举三反一”。这个“三”是个多数,是对教材的极大补充。但是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的语文补充资源严重匮乏。一篇课文,用三课时。除了千把字的阅读之外,再无其他关联内容。这能有阅读效果吗?如果“举一反三”在教学应用技术上有困难,还可以单独划出5~10分钟,进行名著领读,也是好办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书好,可学生会读书的不多。其中问题多多,例举一二:
(1)读书的姿势不正确。埋头书本,长此以往,视力普遍下降。
(2)读书的状态不好。不少学生不读书,课文也不读,或不用心读,老师的讲解无法引发学生的共鸣。
(3)学生不会读书。读书求收获,但学生读书只重情节, 没有故事和悬念的课文不喜欢读;即使摆出读书姿态,也不知怎么读。
所以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责任重大。怎么做?现成的经验很多:(1)给充足的课堂时间读书,要听到琅琅的读书声;(2)读书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提出具体的要求,并注意检查,时常提醒;(3)要引导学生经常使用工具书,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4)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并能利用资源检索、询问、调查等手段独立解决问题;(5)要使学生爱读书,经常买书,有一定的藏书,并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如果在读书指导上进一步研究,还会产生更多有效的方法。
一次到一所学校听课,老师在教读一篇文言文。我看到学生学得很主动,遇到字词障碍,他们就拿出《中学生常用文言词典》自己查找答案,间或临近同学讨论一下。我还发现每个学生都备有《现代汉语词典》。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就提出问题来了,老师再予以辅导。这一切都自然而然。教师和学生,不像通常看到的课堂那么做作,像演员一样进行表演。评课的时候,我说:“这才叫学习,这才是真正的课堂。”我说的所谓生态课堂的意义就在这里。第二节课还是这样。我发现学生坐着或站着读书,始终头正胸挺,让书和眼睛保持一尺的距离。后来和校长、老师座谈,才知道这些教学细节的产生不是教师的个人创造,而是学校教师的共识和共同要求。多年来我较少看到对学生真切关心的课堂,较少看到学生热爱学习、会学习的课堂。而今天这样的课堂也没有什么特别,自然真实而已!这是生态的课堂!我被感动了。
三、改变知识呈现方式,改进课堂教学
教师应该在学生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解决问题指明方向、点拨方法,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所以教师的讲授要建立在学生有学习需要的基础上。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面临两个问题:其一,学生不会自学,不会提出问题;其二,教师不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便捷路径和有效方法。这是新的挑战!
语文是自学学科,语文教师影响学生主要在于激发兴趣。我曾经关注许多成功文化人的成长经历,我想他们都当过学生,当年他们的老师是怎么教他们学语文的?对此我查阅了他们回忆求学经历的文字,当中自然有语文老师的身影。我调查的结果,发现他们的成功与他们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学识相关,而老师的作用不在于教给他们什么重要的知识,而在于让他们见识了语文的博大、深刻和精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引发兴趣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所以,教学的努力方向就非常明确。
怎样把学生领进门?
1.领略文字之美。语言的美,在于传情达意的精确、恰当、有神采等,遣词造句的比较、推敲、玩味等,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但教学中一定要避免肢解文章,要善于结合语境分析语言的精妙所在,并通过语言介质领略文章的神采。
2.领略精神之美。文章是作家的精神产品,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情感。要结合文章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进入作家的精神世界。
3.领略生活之美。文章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要结合文章阅读,引领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好和丰富,端正生活的态度,能正确评价生活中的人和事,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学科离美最近,语文教学只有重视审美,才具有无尽魅力。冰心的《小橘灯》主人公是一位小姑娘,作者赞美她“镇定、勇敢、乐观”,教师常常引用这些词诠释文章的主题和小姑娘的性格特征。教学停留在这个层次就显得肤浅,也无法打动学生。如果认真推敲一下“镇定、勇敢、乐观”这三个词语,就不难发现,这些词语通常是不能用来描写小孩子的……老师若这时质疑:作者是否用词不当呢?就会引发积极的思考。通过文中小姑娘的表现,不难看出作者是以敬佩的心情对小姑娘进行溢美的评价的。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小姑娘处境的艰难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勇敢、乐观,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样的学习,其实是发现小姑娘内在精神美的一个过程。
四、改进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
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考试并不矛盾。我们反对的是针对考试的过度训练,卷子一张又一张,恐怕其间不少是重复练习,也未必适用于所有学生。教师在科学、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要知道自己学生的优势和劣势,找到主要的问题,着力解决,而且要区别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就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读书,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会更强。
怎样评价学生的读书效果?单纯的考试不行,要有对过程的监控。读书的数量、态度,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读书用于社会实践的效果等等,这些方面教师都要予以关注。
天津多年来进行语文实践的探索,编写实践教材,经常进行语文实践课展示活动,形成了多样的课型。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有困惑:语文实践课中学生进行语文活动,教师较少干预,这样的课怎么评价?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在课堂中用眼光追踪教师的身影了,现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我们却不知道怎样进行教学评价了。而这仅仅是评价的一个方面。对教师的评价难,对学生的评价也不能用试卷和分数的形式认定了,评价就更难。对此,一些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的老师用彩色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依照学习表现的不同,教师给予不同的色卡,色卡上标注激励的语言,效果较好。还有的老师采用语言激励,一位老师对学生说:“我奖励你做一回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这些字。”评价与教学内容如此契合,不能不让人佩服老师的教学机智。
综上所述,语文学习的生态环境,不仅包括自然化、人性化的课堂,也包括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和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人类独特的精神世界。只有置身于生活情境,语文学习才有价值;只有语文学习生活化,语文才能焕发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