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人居活动空间可以解释为人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居住、工作、休憩、娱乐等活动,是在城市多元发展的过程中创造的空间,可以理解为它是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物质体现。白族作为少数民族之一,人居活动空间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对于云南白族人居活动空间的研究有利于了解白族的生活、生产和精神文化。
1、诺邓村概况
诺邓村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城以北、崇山峻岭的环绕中,是典型的山地白族。诺邓村距大理州州府所在地165公里,距离诺邓镇7公里。进村道路为盘山公路,可选择县城的面包车、公交车、三轮电动车到达村口。寨内道路系统顺应大山走势,完全按实际需求依地形而成。诺邓村几乎每家都养马,马或驴是村里主要的交通工具。
2、诺邓村人居活动空间现状
2.1生活空间
2.1.1三坊一照壁
为适应地形,诺邓民居建筑抬高了正房地基,使其和厢房从高度上便有落差。有些在宅基地局促的情况下大胆改革,去掉了正房两边的耳房,将其功能移至厢房内,同时将位于耳房的楼梯设置在正房和厢房相接的地方。诺邓三坊一照壁合院的入口空间均设置于照壁两侧的门洞内,且入口空间没有坝区繁复的门楼装饰。
2.1.2四合五天井
内院为四周房屋所围合,四角共四个漏阁加上内院,正好形成四合五天井。诺邓的四合五天井位于河东缓坡地的盐局旁边,四坊建筑将其团团围住。从平面上看,它和坝区许多四合五天井的平面形式相差不多。但合院有许多诺邓特色,例如正房台基高于院落地面,堂屋的出现以及整个院落规整的外墙。
2.1.3一颗印——滇中民居白族化
诺邓一颗印合院正房台基高于天井平面1.4米,高高在上的正房成为人们进入院内视觉的收头。倒座房的二层建造较矮,只用于堆放薪柴,这样建造使倒坐房显得低矮了许多,但也增加了南向阳光进入院内的时间,使原来封闭的院落显得更为敞亮。
2.1.4五滴水四合院
五滴水四合院位于河东缓坡地龙王庙屋后,地势相对较为平坦。从整个院落平面来看,其空间不是绝对的中轴对称。调研中了解到由于院落前后均是人家,造成东西两侧交通问题,主人便将西厢房往外扩出一个通道的宽度,在西厢房后墙上开门,内院的大门开在东厢房朝南端的后墙上。披檐的设置使雨水下滴时要经五重檐才能到达地面,这也是五滴水四合院名称的由来。
2.1.5贡爷院——重院组合
贡爷院位于河西缓坡地带,是村中最大的重院,有“一门进五院”的说法。该宅院是由四个主要院落和一个偏院组合而成。四个合院均以天井为中心,轴线严明,空间等级明显,但每个院落的轴线不相互重合。院落群由一个主入口进入,各院各设一大门,通过中间一条主要通道连接成一个整体。
2.2生产空间
诺邓村主要产业是农业,产品主要销往本县,兼营一定副业。在调查中发现,诺邓村民的经济来源多数是靠种植包谷,饲养生猪,导致村民收入低,生活困难。村民在旅游业上没有得到实惠,因此对旅游业的发展多为不满意。
诺邓特产主要有诺邓盐腌制的诺邓火腿、云龙绿茶、麦地湾梨、诺邓土酒、鸡枞、冷菌等。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利用诺邓盐井之利,腌制的诺邓火腿较为有名,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村民大都会在自家产销火腿、盐坨、家禽和猪肉等。
诺邓是一个以盐业开发为根基的村落,盐业经济奠定了村落的外延,丰富了村落文化的内涵,给村落注入了表现自我的特殊文化基因。
2.3精神文化空间
诺邓村是一个盐业重镇,商业发达,南来北往的人群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形态和不同的宗教信仰,在他们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产生了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公共建筑,其中道教的特点更为突出。至今犹存的玉皇阁庙宇建筑群及棂星门、文庙、武庙、香山寺、龙王庙等,都体现着道家风格。还有洞经音乐演奏等,更是道教活动的基本形式。
诺邓的本主是明朝三征麓川的将领王骥,称为“三崇本主”。每年正月15日是本主的生日,村里要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村民们笃信:在每年的本主节祭祀本主神之后,方能确保人畜平安,盐井卤脉兴旺。
3、现状问题分析
诺邓村是云南白族传统村落,其人居活动空间有鲜明的山地白族特征。通过调研分析,村落人居活动空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生活空间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太阳能热水器等现代元素进入民居建筑,这些元素的运用破坏了村落的整体和谐。山地环境在地形、土壤、植被等方面相对于平地更具敏感性,外界条件如水、风、土壤等山地地质状况一变,便会影响山体原有的稳定状态。人们在山地进行土方开挖的时候,如果计算不当或者对地质情况不清楚,会引起塌方等状况。诺邓高山低谷,如何在山地环境下用最经济的手段来建造住屋,在沿袭传统白族风貌的基础上同时又能够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诺邓民居在长年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2)生产空间方面,当前,诺邓村已经从一个以盐业为主导的村落变成一个以山地农业为主的村落。随着经济结构的这种变化,村落又从过去的开放状态逐渐变得封闭,无论是经济发展的活力还是影响力,都大不如从前。
(3)精神文化空间方面,宗教建筑、宗祠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也逐渐被人忽视,村民对精神文化空间的保护意识不高、历史责任感不强。随着精神文化物质载体传统功能的消失,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4、优化和发展建议
面对诺邓村人居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生活空间方面,在具体建造房屋过程中,应把握好人类山地开发的“度”和“量”,因为人和环境相处和谐决定了村落的生命力。通过对山地生态系统的有效调控,减少山地环境中的各种危害。悉心保护山地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为山地人居活动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材料的选取上,充分挖掘地方材料在使用中的优越性。诺邓建筑的夯土墙属于生土建筑,生土建筑是最原始和最手工化的建筑。
(2)生产空间方面,历史上的诺邓是一个盐业重镇,村民以盐业维持生计。村民应重拾历史责任感,利用盐井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生活水平。诺邓盐在作为销售品的同时,更是对诺邓村历史的普及,对白族文化的宣传。
(3)精神文化空间方面,古庙宇、古戏台、宗祠宗教建筑等古建筑遗迹遗址应予以保留和修缮,它们是村民进行民俗活动、交流精神情感的场所,是增强村落凝聚力、向心力的物质空间。作为公共建筑,它们并非单一的为某一类宗教服务,而是在某一时期当地人根据情况进行功能设置。因此,丰富公共建筑的功能,以弘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为主线,使精神文化空间焕发生机。
5、结语
诺邓的魅力在于它是一座活着的古村,村民仍然居住在古旧历史建筑中又在延续着新的生活。诺邓村的盐文化、山地白族民居以及明清古建筑群是当地人居活动空间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灵魂。诺邓村生活空间因地制宜;生产空间具有潜力;精神文化空间丰富多样,三者相互融合,共同支撑和推动着村落人居活动空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艳雯.大理诺邓村文化景观及保护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2]杨宇亮,张丹明,党安荣,谢浩云.村落文化景观形成机制的时空特征探讨——以诺邓村为例[J].中国园林,2013.
[3]王笛.云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D].云南大学,2016.
[4]赵紫辰,高永吉,张莹博,樊佳奇.大理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诺邓村为例[J].绿色科技,2016.
作者简介
张丹婷(1993-),女,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乡规划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苏晓毅(1965-),女,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林业大学建筑系主任,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论文作者:张丹婷,苏晓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白族论文; 村落论文; 山地论文; 文化论文; 人居论文; 空间论文; 院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