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声反射在鼻中隔偏曲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冯先权 杨继志

冯先权 杨继志 阳江市人民医院529500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WSTJJ2013032344170119801090033)

[摘要]目的 评价鼻声反射在鼻中隔偏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随机选择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就诊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的患者,其中65例患者以鼻塞为主诉,且体检见鼻中隔偏曲选为病例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分别采用鼻声反射对鼻腔各部位进行测量,记录鼻腔内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内容积(NCV)以及鼻阻力(NR),同时观察病例组患者手术前后鼻腔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鼻声反射测量病例组患者鼻腔内最小横截面积以及鼻腔内容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患者的鼻阻力增大,高于对照组(P<0.05),鼻声反射测量病例组患者手术后鼻腔内最小横截面积以及鼻腔内容积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鼻阻力显著减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声反射在诊断鼻中隔偏曲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的疗效评价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适合临床医生广泛开展。

【关键词】鼻声反射;鼻中隔偏曲;手术

鼻中隔偏曲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见的鼻中隔偏曲包括生理性偏曲和病理性偏曲[1]。目前手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主要方法。由于手术的有创性,因此术前对于鼻中隔偏曲的有效诊断及术后的疗效评价也非常关键。目前临床上兴起的鼻声反射对鼻中隔偏曲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2]。该检查方法无创,且操作简单,患者更易接受。而我院近期就鼻声反射在鼻中隔偏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面开展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就诊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的65例鼻中隔患者,均伴有鼻塞不通症状,且经鼻镜检查确诊为鼻中隔偏曲,同时排除前鼻孔严重狭窄、鼻翼塌陷、鼻腔占位性病变及鼻外伤等患者。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为32.2±4.8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为32.5±4.5岁,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人群分别采用鼻声反射对鼻腔各部位进行测量:使用仪器为英国GM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A1型鼻声反射仪,测试环境室温约20℃~25℃,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所有患者取坐位,平稳呼吸15 min后进行测试,选择适当的鼻探头与患者前鼻孔紧密相接,但不可使鼻尖及前鼻孔变形。记录鼻腔内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内容积(NCV)以及鼻阻力(NR)。

入选病例组患者采用常规鼻中隔矫正术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所有病例组患者均选择坐位,术者左手持握窥鼻器,扩张左侧的前鼻孔,右手拿着小圆刀,在鼻中隔的左侧皮肤和鼻腔粘膜交界处顺势作一弧形切口,起始于鼻中隔的前端上方,下达底部,整体切开粘骨膜,注意在做切口过程中尽量根据患者的鼻中隔偏曲位置,生理解剖结构采取灵活的切口方位。紧接着缓慢分离粘骨膜组织,将鼻中隔剥离器从切口处进入,小心分离粘骨膜,直至显露白色软骨组织,接着紧贴着鼻中隔处软骨,顺着粘骨膜缓慢行上下平行的粘骨膜分离动作,注意在粘骨膜的上下剥离中,分离幅度尽量从小到大,缓慢从前往后跨越偏曲部位。在分离鼻内软骨和骨部相连接处时,根据患者鼻内特殊的组织结构,采取不同的分离方法,比如当附着处有结缔组织粘附,难以分离的情况下,可以先用小刀轻轻切开,后再继续分离。换用鼻中隔软骨刀和或小圆刀在粘膜切口后方3mm处,正确切开鼻中隔处的软骨。同样的方法分离出对侧的粘骨膜,待鼻中隔双侧的粘骨膜完全有效分离后,由切口处置入鼻中隔的固定扶钩,使鼻中隔的软骨均固定在鼻中隔的固定扶钩中间。开始切除鼻中隔软骨,采用鼻中隔的软骨旋转刀在已完成切开的鼻中隔的软骨前缘上边直接推向后上方,筛骨垂直板处转向后下,犁骨及腭骨鼻嵴处再向前拉,使鼻中隔软骨大部分切除。保留软骨片直至手术结束,主要备用于鼻腔两侧粘膜撕破而形成穿孔时作修补用。整个手术过程中,注意尽量避开血管。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人群鼻腔参数的比较:鼻声反射测量病例组患者鼻腔内最小横截面积以及鼻腔内容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患者的鼻阻力增大,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人群的鼻腔参数

3讨论

手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方法[3-4]。其中术前对鼻中隔偏曲疾病的正确诊断评估及术后的效果评价在鼻中隔偏曲的整个诊疗过程中必不可少[5]。既往临床上对于鼻中隔偏曲的检查金标准为鼻内镜检查[6]。鼻内镜检查使患者鼻腔在可视的情况完成鼻中隔偏曲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但是该项检查不仅费用较高,且属于侵入性检查方法,尤其在鼻中隔偏曲手术后,相对而言,操作性有待验证[7]。术后的疗效评估方法也包括多排螺旋CT检查效果也较可靠,但是患者术后患者局部止血措施的应用以及患者鼻部急性损伤水肿等会结果的判断影响较大,且费用也相对较高[8]。

鼻声反射测量方法是由中耳阻抗测听原理应用发展而来的,主要利用声波信号测量,通过计算机编辑,反映鼻腔的几何形态,记录鼻腔内最小横截面积以及鼻腔内容积等[9]。目前该测量方法开始在临床上应用,而有关鼻声反射测量的相关报道较少。该检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尤其在临床医生在术后疗效判断方面效果优越[10]。而在本次研究中也发现鼻声反射测量病例组患者鼻腔内最小横截面积以及鼻腔内容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病例组患者的鼻阻力增大,高于对照组,说明鼻声反射测量对于鼻中隔偏曲病情的早期判断也非常可靠,在与对照组患者的对比检查过程中可以发现异常,诊断的灵敏性较强。而在术后,鼻声反射测量病例组患者鼻腔内最小横截面积以及鼻腔内容积均显著高于手术前,鼻阻力显著减低,对于术后的疗效判断也较为可靠。

综上所述,鼻声反射在诊断鼻中隔偏曲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的疗效评价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适合临床医生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 马赟,刘翔,邹华等.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鼻阻力变化的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20(12):639-641.

[2] 曹春婷,张罗.鼻声反射测量[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21(8):407-410.

[3] 赵婉,孙敬武,王亚林等.鼻阻力客观检查在评估鼻中隔及下鼻甲矫正手术疗效中的意义[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2):132-136.

[4] 宋晓红,张罗,张媛等.单侧前组鼻窦病变对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6):717-719.

[5] 张春雨.内镜下三线减张法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矫正鼻中隔偏曲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20(12):655.

[6] 顾晓峰,朱鹃芬.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6例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9):212-213.

[7] 姜双仙.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对变异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疗效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9):5586-5588.

[8] 虞雪梅.多层螺旋CT检查在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与鼻窦炎性疾病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J].黑龙江医药,2012,25(6):863-865.

[9] 杨名保,张艳红,贾小莉等.鼻中隔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20(7):349-352.

[10] 陈静,邹华,刘翔等.鼻声反射在鼻中隔偏曲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21(8):393-397.

论文作者:冯先权 杨继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  ;  ;  ;  ;  ;  ;  ;  

鼻声反射在鼻中隔偏曲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冯先权 杨继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