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谢宏赞,张赛,李琳,舒莉莉,刘,青,王,瑛,罗,

(湘潭市中医医院,湖南 湘潭 411100)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0408(2015)2-0061-03

摘 要 目的 分析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采取基础降糖及口服甲钴胺胶囊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寒凝血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面粉制作安慰剂,进行穴位贴敷,治疗组以白芥子粉进行穴位贴敷疗法,观察患者临床证侯变化情况及神经传导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关键词 白芥子散;寒凝血瘀型;糖尿病;神经病变

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临床症状多样,迄今为止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及药物,笔者采取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分析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0例病例全部来自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的湘潭市中医医院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组年龄在44-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23±10.01)岁之间,病程在5-2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3.77±4.76)年,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男女患者的分布比例31:29。对照组年龄在43-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34±10.21)岁之间,病程在6-2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2.08±4.81)年。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构成、病程等研究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西医诊断 (1)符合西医“糖尿病”诊断标准【1】(参照2010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① HbAlc≥6.5%。

②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0mmol/L(126mg/dl)。

③OGTT试验中2h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④有高血糖的症状或高血糖危象,且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注:以上为静脉血浆值。如无高血糖症状,标准中的第1 -3项应进行复查。

(2)符合西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标准(参考1993年上海全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专题会议及《实用神经病学》)制定标准【2】:

①糖尿病病史。

②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③四肢(至少在双下肢)有持续性疼痛和/或感觉异常。

④双侧或一侧探反射减弱或镇痛觉减弱。

⑤肌电图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减低。

⑥排除其它原因如:乙醇中毒、药物中毒、维生素B12缺乏、营养缺乏、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等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变。

1.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3】 寒凝血瘀证:肢端麻木,四肢发凉,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乏力倦怠,口干多饮,舌质瘀斑,脉沉细涩。

2 治疗方案

2.1 药物来源

2.1.1 白芥子散组成:白芥子、玄胡、细辛、甘遂、乳香、没药等量粉碎备用,用前用姜汁调和,用穴位贴固定于穴位。

2.1.2 两组病人均于开始治疗前2周内将患者的血糖平稳控制到空腹4.4-7.8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4.4-11.1mmol/L之间,并同时给予饮食和运动指导,并同时口服甲钴胺胶囊营养神经(每次500ug,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21天,治疗期间停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其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有影响的药物。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同时贴敷安慰剂(面粉调和),穴位选择:双下肢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涌泉、中脘、天枢、关元、双侧脾俞、肾俞(参照《针灸治疗学》),每次2小时,3天1次,总共7次。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以白芥子粉进行穴位贴敷,每穴3g,每次2小时,3天1次,总共7次.穴位选择:双下肢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涌泉、中脘、天枢、关元、双侧脾俞、肾俞。

3 疗效判定

3.1 观察指标:

糖尿病神经病变积分用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记分法(MDNS)来评价。MDNS包括检查双侧感觉(大拇趾背部针刺觉, 10g细丝触觉和大拇趾振动觉),双侧力量(大拇趾伸展和踝背屈)及双侧反射(膝反射和跟键反射)。血液生化指标: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各测一次;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各测一次。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各测一次。

3.2 神经功能疗效评定标准【4】(参照 2009 年《糖尿病中医研究进展》中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疗效的标准制定):治愈: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恢复正常;显效: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较治疗前增加一个标准差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较治疗前增加不足一个标准差;无效: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较治疗前无变化。

3.3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1.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除;2.SNCV及 MNCV恢复至正常水平;3.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显效:1.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除或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2.SNCV及 MNCV 较治疗前增加一个标准差以上;3.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或较治疗前下降 30%以上。

有效:1.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除或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2.SNCV及 MNCV 较治疗前增加不足一个标准差;3.实验室检查指标较治疗前下降 10~29%。

无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MNCV 及 SNCV 未达到上述标准;实验室检查无改善或较治疗前下降 10%以下。

4 统计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录入、核对采用Excel,统计分析用SPSSl9.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照、试验组治疗前后数据的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照、试验组组间对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用非参数检验。统计学检验采用双侧t检验,P>0.05为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5 结果

5.1 神经功能疗效评定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的神经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为68.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6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治疗时间长的临床特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未对该疾病的病因作出明确的阐述,但多认为该疾病与胰岛素在人体内的分泌异常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临床治疗,将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严重痛苦【5-7】。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据中医古籍记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筋痹”“痹证”“血痹”“不仁”等范畴,《金匮要略》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命名为“消渴脉痹”范畴【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病机是消渴病日久,津液煎熬、阴虚热盛、燥热伤津、经脉痹阻,部分患者食肥甘厚味,脾失健运、损伤脾胃,致寒凝脉络,阳气不能达于四末,肌肉静脉经络失于血、阴、阳、气,故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理基础为阴虚和气虚,阴虚为本,气虚是阴虚的延续,血瘀阻滞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直接原因【9】。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本病理是消渴病日久,阴损耗气损阳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起气血运行受阻,导致气机阻滞,湿浊内停,痰浊瘀血痹阻脉络【10】。

白芥子散中的白芥子、玄胡、细辛、甘遂、乳香、没药等药材,主要功能在于温经通络止痛、豁痰活血化瘀。白芥子味辛气温,利气散结、破壅豁痰、通络止痛。细辛味辛温,祛风散寒、止痛,《长沙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降冲逆而止咳,驱寒湿而荡浊,最清气道,兼通水源”。玄胡味辛,苦,温,心包,肝,脾,肺,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玄胡又被称为元胡、延胡索、玄胡索,现代药理学研究资料表明,该中药具有镇静、催眠和麻醉的功效,玄胡中的生物碱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与多巴胺受体进行有效结合,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作用,其中的细辛、甘遂、乳香等具有镇痛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周围神经的血供,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11】。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中医症候和神经功能症状得到了显著的好转,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脾俞、中脘、足三里表里、前后配穴以健运中洲,温化痰浊;血海位于足太阴脾经,与胃之下合穴足三里相伍,补益气血,阳明经多气多血,选阳明经穴位:足三里、阳陵泉等,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且阳陵泉乃筋之会穴,能通调诸筋;肾俞为肾之背俞穴,涌泉为肾经井穴,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配三阴交可温肾、健脾、补肝,以温养脾肾,养阴柔筋。用白芥子散外贴穴位,助温通经络、祛痰散寒活血而达治病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福平,陈彬,焦秀敏等.国内5家三甲医院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准确性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136-136.

[2]汤正义,陈宇红,张连诊,等.依帕司他和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疗效所比较[J].世界临床药物,2003,24(9):539.543.

[3]王旭,王华,洪兵等.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及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2010:348-355.

[4]马静敏,王连洁,于秀辰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内治法研究进展[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国际中医糖尿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9:432-438.

[5]Fernando,M.,Crowther,R.,Lazzarini,P. et al.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ipheral diabetic neur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findings from the gait cycle, muscle activity and dynamic barefoot plantar pressure[J].Clinical biomechanics,2013,28(8):831-845.

[6]Lee,S.J.,Chun,M.H.,Kim,B.R. et al.Measurements of anteroposterior and intersidal asymmetr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3,92(2):118-126.

[7]Juranek,J.K.,Geddis,M.S.,Kothary,P. et al.Reduced expression of Munc13-1 in human and porcine diabetic peripheral nerve[J].Acta Histochemica: Zeitschrift fur Histologische Topochemie,2014, 116(1):106-111.

[8]吕翠岩,李秋明,毛颖秋等.糖痹康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NGF蛋白及NGF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5):157-161.

[9]王松珍,付利然.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2,27(4):510-511.

[10]范冠杰.《糖尿病》第二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357

[11]郝拥玲,朱建红.中药内外兼治老年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 3994-3996

基金项目:

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重点资助项目(201435)

论文作者:谢宏赞,张赛,李琳,舒莉莉,刘,青,王,瑛,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药房》2015年12月第26卷第S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  ;  ;  ;  ;  ;  ;  ;  

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谢宏赞,张赛,李琳,舒莉莉,刘,青,王,瑛,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