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建筑工程管理的角度来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整体使用年限和运用过程的安全,为此,一直以来是广大消费者高度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围绕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对目前建筑行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与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供各位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借鉴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防治对策
项目管理企业要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在保证工程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多,是项目管理企业必须要重视的环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会对项目质量造成了影响,还会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有利于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可以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同行竞争也是愈演愈烈。在这种大环境下,项目管理企业如果想要得到稳定可持续性的发展,则必须要加强自身管理力度,其中,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对于项目管理企业来讲,自己承担管理的工程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可以说是对工程质量的一种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企业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严格专业化的工程质量管理可以说关系着我国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是推动我国建筑行业永恒进步的有力武器!
2.有利于房屋的使用安全
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来讲是极为关键的,这是由于工程质量管理是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居住安全、生命安全的大事。高质量的建筑工程管理可以说关系着整个建筑的未来安全使用问题,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产生了直接性的影响。建筑工程可以说是一项具备公共利益特征的工程,为此,只要是建筑工程参与企业务必要担当起自己应承担的重要职责。
二: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浅存问题
1.原材料管理水平低下
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原材料的准备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材料质量存在问题,那么工程质量控制必然得不到保证。部分施工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选择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这种以次充好的方式虽然有效的减低了材料成本,但是对于项目安全造成了巨大的隐患。使用质量不达标的材料,极易造成漏水、变形、脱皮等安全问题。严重的会出现裂缝、坍塌等情况,直接威胁到人员的生命安全。
2.工程设计不合理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的高低,如果设计不合理就不能科学合理的实施施工技术。同时因为工程设计是指导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在具体施工中施工单位主要依照设计图纸来施工,工程完工之后如果出现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很难进行更改,从而造成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存在,严重一点导致建筑工程成为烂尾工程。
3.没有针对新技术制定对应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作为保障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但是管理体系的构建往往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与制定。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施工单位沿用传统的施工制度,没有根据技术的发展形势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对施工管理体系进行调整,从而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遇到新工艺、新技术时难以找到对应的管理办法,进而造成无法对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掌控,使得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施工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不完善、缺少实时性的管理体系也束缚了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思想,阻碍了建筑业的发展。这是因为落后的管理体系中的很多工作内容是起不到实际工作效果的,难以解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项目管理人员被这些无意义的工作限制住,工作效率明显下滑,起不到保证工程质量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施工人员的整体素养偏低
现代化建筑业的具体构成当中农民工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但是,农民工的素质却很低,要知道,他们通常都是从各地区山村中来,大体上都没有正式接受过正规的建筑行业专业培训,安全思想、质量意识、基本操作技能急剧匮乏,进而诱使各种工程质量问题的反复出现。有的农民工只考虑个人利益,私下偷工减料,盲目追求建筑施工进度,从而诱发一系列的质量问题。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应对策略
1.提高建筑企业员工整体的素养,重视对建筑人才的培养
目前建筑工程队伍中大都为农民工,针对这种现状项目管理企业可以组织施工企业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性的教育和训练,学习建筑行业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让每一位参与工程施工的人员都能够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创建完善化的工程质量管理培训,根据建筑工程质量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这样才能够使得建筑工程参与人员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性的提升,同时,强化一线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这样工程质量才能够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2.加强对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实现项目工程全过程管理
对于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应该倾向于确定施工内容以及明确设计意图,这样能够帮助施工人员明确不同施工内容以及施工工艺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后续的施工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在关注设计阶段的工作时,项目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可以了解项目中大致采用的技术及工艺,从而根据具体的技术及工艺制定科学完善的施工计划,实现设计与施工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在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工程中,在设计阶段开展项目管理工作能够为施工准备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完善建筑施工方法
在建筑工程初始阶段,决策者应该建立整体工程的施工方案,在后续的工程实践中,执行者要及时汇报工程实施状况,便于决策者根据工程进展、工程状况调整和深化工程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法的设计中,项目管理人员会同施工人员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多拟定几个可行方案,在规划阶段突出工程的目前的主要矛盾。其次,规划阶段,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方法的确定都需要决策者、执行者以及监督者共同参与,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执行者的参与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真实的工程信息和环境,提升施工方法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监督者的参与能够确保决策过程的公正、公平,并能够从设计规划阶段就入手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第三,在正式施工阶段,施工方法要明确细化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方法,通过培训施工人员等形式,提升规范化施工过程的应用程度。第四,在现场施工阶段,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凭借自身的经验来完成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遗留下了潜在的质量隐患,因此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艺的基层培训十分有必要,在培训环节中,要求施工人员不仅学习流程化、科学化的施工方法,还需要提升自身对于工程质量的认识和理解。
4.相关管理部门要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供法律层面的支撑
促进建筑工程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从经济、行政、法律等多个角度进行约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建立更加严格的建筑材料施工管理体系,确保材料质量和工程质量。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质量管理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还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强调环境施工因素特点,促进施工企业人员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质量责任的落实,制定出更加高效的质量管理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方式提高建筑质量是每一个建筑技术管理人员十分关心的事情。所以,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建立更加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多,是建筑项目管理企业必须要重视的环节。建筑项目管理企业要逐步的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付丹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技术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12).
[2]吴夏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26).
论文作者:左兴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阶段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