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导学案(第二课时)论文_孙慕良

《孔乙己》导学案(第二课时)论文_孙慕良

黑龙江省密山市农垦牡丹江管理局机关子弟学校 孙慕良

一、简介:

1、 介绍作品背景:

重点:《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选自小说集《呐喊》。

作品中的孔乙己生活在清朝末期,鲁迅创作这部小说是在孔乙己生活年代的20多年以后。当时,虽然科举制度已被废除,但是封建文化的影响和封建教育制度的留毒依然根深蒂固。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是讨伐封建文化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同时揭示了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不仁的状态

2、简述咸亨酒店两种顾客的特点。

二、朗读第四自然段,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究竟属于哪一种客人?这反映出孔乙己的什么性格特点?

(“短衣帮的客人”与“长衫客”之间等级森严,隔着鸿沟。孔乙己是“站着喝酒的”,这说明他社会地位低下,穷困潦倒,不能“踱入”房里,应属“短衣帮”;但他却“穿长衫”,是想保持读书人架式,与长衫客平起平坐。

孔乙己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与思想意识存在严重矛盾,充分说明了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这短短一句话点明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

三、朗读文章第五自然段

1、小说是怎样细致刻画了孔乙己肖像的,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具有谋生条件,“青白脸色”表明他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皱纹间常夹些伤痕”说明他饱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点出他已是风烛残年。长衫脏了不洗,破了不补,还不肯脱去,说明他好逸恶劳,潦倒不堪,自视清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已毒害到他的骨髓里。)

2、:孔乙己说话为什么“满口之乎者也”,说话教人半懂不懂?他的绰号的由来说明了什么?

(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为的是显示他“很有学问”,说明他长期受封建文化教育的熏陶中毒之深,迂腐之至。

而别人从简单的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绰号正是对孔乙己这种欲上不能、欲下不甘的迂腐性格的强烈讽刺与揶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朗读文章第六自然段

1、当人们见孔乙己脸上的伤痕故意高声取笑他偷东西时,他怎样表现的?

(孔乙己先是故作镇静,“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表现出在只花四文钱的短衣帮面前的得意而炫耀的神情。也反映了他的自命清高,迂腐穷酸。

逼得他“青筋条条绽出”睁大眼睛,进行争辩。一个“绽”字活画出他的窘迫尴尬、又羞又恼的神态。争辩理由是“窃书不能算偷”,“窃”和“偷”本是同义词,只有口语与文言的区别,他企图故作斯文,为自己开脱,反而落得哄堂大笑,这反映他死要面子、自欺欺人,不敢正视现实的性格。)

2、为什么别人问孔乙己“当真认识字么”,他“显示不屑置辩的神气”,而当旁人问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不屑置辩”,含蔑视意,认为不值得一辩。而酒客再次追问击中要害,“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这是孔乙己的终生耻辱,一提此事,好似揭了他的癞疮疤,所以他“颓唐不安”,足见封建教育毒透他的骨髓。孔乙己的悲剧根源正在于此。

五、朗读第7、8自然段

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和给小孩吃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点?

(孔乙己教“茴”字的四种写法,见小伙计毫不热心,便长叹惋惜,说明孔乙己视如至宝的“学问”已僵化无用,表明他迂腐不堪,中毒甚深。

分茴香豆给孩子吃表明孔乙己的善良诚恳。“多乎哉,不多也”的词句在孩子面前脱口而出,说明孔乙己的迂腐可笑,麻木不仁。)

六、解析这篇小说中的“笑”的内涵?为什么这些穷苦人对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却一味哄笑取乐?用哄笑声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艺术效果?

小组合作讨论(两个重点):

1、首先是孔乙己确实“可笑”。他深受封建文化毒害,被科举制度长期摧残,迂腐麻木,不会营生,假斯文,他的像貌、言语、行动确实可笑,描写写孔乙己的可笑,实质上是作者对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尖锐讽刺和嘲笑。

2、还有是别人对孔乙己的取笑。得从阶级来解析。掌柜是剥削阶级人物,他对孔乙己的取笑,是对受苦人的玩弄和欺凌。但是取笑孔乙己的人大多是短衣帮的劳苦大众,对孔乙己按理说是应该同情,但是封建制度的压迫剥削和毒害,在被压迫者中间,形成了隔膜冷漠心理。麻木,不觉悟,丧失同情心。他们的取笑是封建制度造成的。用哄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更反映出封建社会的黑暗、麻木和悲凉,更沉重地鞭挞了罪恶的封建制度,唤醒人民社会现实的认识。从对比中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七、布置作业:

归纳出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论文作者:孙慕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孔乙己》导学案(第二课时)论文_孙慕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