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方法、施工细节的处理方案以及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等各项工作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结构技术和材料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由于施工中资金和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并且施工情况复杂,施工的质量问题很难得到保证,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更是一项生态和资源工程建设,整个工程的关键部位就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整体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都受到工程基础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一、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与基础建设
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中最基础的技术,同时也是关键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用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技术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利水电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需要承担较为复杂的荷载,存在很多不良运行条件,当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技术不达标或是基础不稳定时,工程的总体质量也不会合格,很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说,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质量。
1.2基础处理技术十分复杂,前期工程非常关键。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多变,工程的部分结构相对较复杂。为了保证工程顺利施工,需要做好基础工作,加强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减少损失,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1.3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工程的总体质量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工程竣工后就不能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直接检查,而一般工程质量问题都是在工程实际运行后才会被发现。竣工后发现质量问题再进行修正是十分困难的,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基础处理工作,严格控制好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返修情况; 最后,水利水电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工程,施工工期相对较短。水利工程的施工时间一般在枯水期,工期短、干扰性大,工程步骤繁多,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把握好基础施工技术,从而保障施工进度。
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现状分析
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稳定性。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基础稳定性是最为首要的因素。如果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不够稳定,稳定系数过低,且抗滑性较差,那么将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即使水利水电工程可以顺利完成,但也不能充分发挥出其功能与效用,工程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降低。第二,渗漏情况。地基除了稳定性会影响到工程基础施工质量外,其发生的渗漏情况也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基础建设与工程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但要保障地基的稳定性,还要防止地基出现渗漏情况。地基渗漏会直接影响到施工技术的应用。一般地基出现渗漏的原因是地基的空隙过大,进而出现渗漏,导致工程的基础被破坏,严重情况下,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进行基础施工时,要注意不定时检查地基是否发生渗漏。第三,沉降作用。工程的基础沉降作用也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沉降现象是水利水电工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种现象。不过,一般的沉降幅度都比较小,并不会对工程造成明显影响。如果沉降过大,超出了一定范围,则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的结构发生变形,工程的整体会受到损坏,甚至对工程的施工安全造成影响。所以,在基础建设中,一定要重视沉降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小沉降的幅度,保障工程的施工安全。
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3.1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一般应用在远离城市,人迹稀少的工程施工中。大部分的水利水电工程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施工,所以锚固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应用比较广泛。在远离城市、人际稀少的环境当中施工,需要的时间、人力、设备运输和使用上都比一般工程困难。然而锚固技术在这种环境下却能够极大的提高施工效率,使工程的牢固性、稳定性得到提高,保证施工更好的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预应力管桩技术
预应力管装技术是提高水利水电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运用预应力管桩技术之前应该先对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差别进行了解并掌握,在施工时便能很好的控制这两种方法对工程产生的不同作用。近年来,预应力管桩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应用预应力管桩技术进行施工的时候,对各种技术适合使用的条件需要熟练掌握,对现场的施工情况需要详细勘察用来确定适合的施工技术并进行操作。某一环节的管桩施工结束之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测,若有质量不合格的地方则要立刻进行返修,确保预应力管桩的整体施工质量。
3.3水泥土加固技术
水泥土的施工质量对基础施工的质量有巨大影响,所以应该重视水泥土的施工质量,施工之前对水泥和水的混合比例进行科学的计算,并根据比例混合后均匀搅拌,以便水泥的强度得到充分的发挥。以达到水泥稳定地基、对抗压力的作用。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对施工场地的土壤性质进行分析,因为不同的密度和质地对施工的作用不尽相同。
3.4软土处理技术
一般情况下,软土的空隙比较大,含水量也较大,抗压性和抗变形性较强,因此对软土的处理技术一般有以下几种:
(1)排水固结法
为了有效解决淤泥软粘土的地基沉降的问题,则可以使用排水固结法,有效报纸淤泥软黏土的地基稳定,排水固结主要由加压系统和排水系统两部分构成。其原理主要在于对极限平衡区的发展范围进行控制,在路堤的两侧进行填筑。
(2)焕土垫层法
如果淤泥土层厚度较小,则需要将不符合相关设计要求的淤土质进行置换,通常回填的材料有五种类型即:砂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以及土垫层等。也可以使用机械对地基进行碾压处理,处理的深度为 2~3m。此方法通常适用于基坑面积较宽、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
(3)强夯法
利用强夯法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地基变形的程度。通常利用将80kN 夯锤起吊至 6~30m 的高度,锤发生自由落体运动时能够有效的对土质进行夯实。此方法比较适用于那些厚度小的淤泥以及淤泥质土地基,比如河流冲积层、滨海沉积层,或者由黄土、粉土等地基,使用强夯法能够对施工现场的适应性有所确定。
(4)旋喷法
旋喷法一般用来开展地基防渗施工,在土层的预定浓度中装置好旋喷机具自带的特殊喷嘴的注浆管,而后对进行提神,使得喷嘴能够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旋转,旋转过程中产生较高的压力,高压会迫使水泥的固化浆液跟土体发生混合后,凝固并硬化成桩,合成的桩跟被加固的土体比起来,强度更大,压缩性更小,防渗的效果也就更好。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对整个工程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不但关系着工程的建设质量,还可以保障工程顺利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果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对基础工程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工程质量。因此,要加强对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加强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志良.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水利水电施工,2012(02).74-75.
[2]张丽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38-39.
[3]张巍霞,吴静.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11-13.
论文作者:赵阳,曹国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基础论文; 工程论文; 地基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预应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