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分析论文_陈静

品管圈活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分析论文_陈静

陈静

(馆陶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河北邯郸 05775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08例为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活动前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7%,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减少自伤、伤人、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236-02

品管圈活动[1]起源于统计方法课程与质量管理课程,具有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团体中个人的潜能的优点。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领域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品管圈活动开始广泛运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并对护理服务的提高、降低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院在有机磷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3年1月开始在住院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08例,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5例,女性63例,年龄5~62岁,平均年龄(45.7±2.8)岁,疾病原因:自食68例,误食22例,皮肤吸收中毒18例。将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4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52例,年龄7~60岁,平均年龄(43.7±3.5)岁,疾病原因:自食48例,误食20例,皮肤吸收中毒16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别,P>0.05,无可比性。

1.2 方法

我院于2013年1月开始在住院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其内容如下:

1.2.1品管圈活动小组成立与前期准备

本院于2013年1月在住院部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小组由护理人员共7人组成,护士长担任辅导员,民主推选1名护士担任小组长。全体小组成员讨论,列出问题一览表,从上级政策、问题严重性、迫切性等方面,确定本次品管圈主题为“降低有机磷农药中毒住院患者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选题以提高患者对住院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目的,根据活动主题与要求制定详细的小组活动计划,根据计划按部就班完成活动目标。

1.2.2现状及原因分析

分析2013年1月前本院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发生的各项事件,从医院医务人员、医疗环境及管理、患者及陪护等方面总结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观原因可归纳为医护人员配备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护士宣教不足、镇静及约束工作不到位。

1.2.3对策及实施

对策拟定通过品管圈小组成员风暴式头脑,针对以上医护人员配备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护士宣教不足、镇静及约束工作不到位等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由小组成员依据经济性、效益性、可行性打分,可行5分,一般3分,差1分,总分超过28分为可行性对策。通过评分得出的可行性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3.1合理镇静

患者在解毒后可能出现烦躁情绪,护理人员未及时给予镇定类药物或未及时调整用药量可导致患者情绪急躁、大吵大闹甚至自残、自杀,伤害他人的危险行为。护理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病情进展,与医生沟通及时用药与调整。使用阿托品等保护性措施之前与患者家属沟通,说明用药目的与功效,取得家属同意。

1.2.3.2组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意识

护理人员中尤其是年轻护理人员缺乏应对突发状况的经验,对阿托品不足的表现缺乏准确的判断,同时大多数护理人员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后的不良反应缺乏应有的重视。针对以上情况,由活动小组组织开展有机磷农药中毒疾病相关知识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护士开展座谈会、半月谈,传授应对经验;邀请药学医师及临床医师为护理人员讲解有关药品的用量及临床不良反应,增加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

1.2.3.3规范病房管理,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我院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尤其在中午及午夜病房巡护工作比较薄弱。合理配置现有护理人力资源,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进行集中管理,重点加强午间、午夜等高危期间的病房巡护工作,落实留陪制度。

1.2.3.4使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意外事件危险因素告知书[2]。在患者解毒后,如上所述可能会出现性情急躁等情况,针对这部分名患者采取合理的镇静措施与保护性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使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意外事件危险因素告知书,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保护性措施的必要性,取得患者理解后签订。

1.3 观察指标

统计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有机磷农药中毒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品管圈活动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差距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本院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08例,其中,发生患者自伤或伤人事件6例,跌床、坠落事件4例,导管脱落6例,舌咬伤1例,共17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7%;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本院至2014年12月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4例,其中,发生患者自伤或伤人事件2例,跌床、坠落事件1例,导管脱落1例,烫伤1例,共5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χ2=15.23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品管圈[3]是指由相同、相近、互补的工作场所中人们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益等目的而自发组成的小团体,通过按照一定的活动流程解决在工作现场、管理、文化中所面临的问题或完成一定目标。品管圈是一种先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人性化解决问题的管理方式,将其运用于医疗服务上,可提高医护人员的的自身服务能力,打造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4]。

本次研究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通过有效的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护理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我院开展的品管圈活动成立了一支具有较强服务的水平的活动小组,针对以往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医护人员配备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护士宣教不足、镇静及约束工作不到位原因,集体讨论出合理镇静,组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意识,规范病房管理、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使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意外事件危险因素告知书等对策,并将其运用于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通过比较活动开展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5.7%下降至6.0%,可见品管圈活动有效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医疗服务活动的安全性。并且,通过此次活动,我院医护人员的管理潜能得以挖掘,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将为以后的患者提供更加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华兰,王艳梅.品管圈活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中的应用[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73-77.

[2] 蔡小芹,尹晓华,张莉娟等.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J].四川医学,2013,34(8):1277-1278.

[3] 李书容.护理干预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缺陷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4):252.

[4] 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等.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4):381-382.

论文作者:陈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分析论文_陈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