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
——融媒体下德育改革发展的时代新方位①
◎刘惊铎
摘 要 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深化发展,我国显现出五大终端融合的新态势,进入全媒体——融媒体时代。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融媒体,形成泛在的媒体生态影响圈,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时代重大课题。全媒体和融媒体的时代算法是媒体新生态。当前德育正经受前所未有的时代考验,应自觉走出“舒适区”,找寻新方位,创新德育模式,实施“网络体验模式”,把网络作为道德价值观传播的新载体和德育新形态,借助网络时间延长学生道德体验的绝对时间,将德育空间扩展到网络社区,共建生态网络社会,实现宣传效果、立德树人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臻于网络价值观体验的新境界。已经探索出制大片精神、融媒体魔方的德育课程崭新形态,在群集互动陶养的生态体验中,突破了思政课的疲软困局,扭转了德育课程软弱乏力、低能低效的状况,使德育课程建设步入灵动迷人的新境界,从根本上提高了德育的亲近感、吸引力和感召力,引领师生共同快乐体验成长,深层优化师生生命样态。
关 键 词 全媒体;融媒体时代;媒体生态圈;网络体验模式;生态网络社会;大片思政
一、全媒体、融媒体创新德育模式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1]
今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深刻洞察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2]
文献[2]建立误差模型后,以实际驱动量与理想驱动量变化值小于允许值为目标,经最小二乘迭代,输出托架结构误差,但未给出数值算例。本文所建误差模型,输入为托架位姿误差、名义结构参数、理想反解所求移动副运动量,经过最小二乘迭代,输出托架结构误差,并给出了数值算例。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要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还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学习和运用互联网。[3]
比如《孔融让梨》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给最喜欢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尊老爱幼的优良美德,从而通过上课,既传授了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品质。
细心梳理当前时代的媒体发展脉络不难看出,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深化发展,新兴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人心。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很多网民以及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反过来看,每个人又都可能客观上构成为信息源。坊间流传,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而且是“海量信息”“信息如潮”。所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融媒体,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时代重大课题。[4]
从改革实践层面看,自觉、科学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处理好主流媒体舆论与社会媒体特别是自媒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且只有做强做大前者,才能强化和巩固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持续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生态系统。
融媒体这一新观念、新技术、新算法悄无声息地、深层次地改变着消费者的行为模式,进而创造出更多的学习、生活价值和商业价值。罗杰斯的“创新扩散”原理可以作为这种新媒体、新业态发展与创新的思想注脚。融媒体网站凭借着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方便点播等优点,迅速地在融媒体、手机领域上衍生出粉丝经济服务链与价值链的生态系统。一种新的媒体与生命体验的社会消费娱乐形态正在形成,即:随着人们上网时长的不断增加,融媒体平台进一步演化成消费者青睐的独处私密空间的载体。
从媒体生态发展的大趋势和内在机理看,当代中国媒介的演进及融合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报纸(广电)上网阶段、网络报纸(广电)阶段、全媒体阶段(后期全媒体与融媒体概念并行使用)、融媒体阶段。当下,我国的媒介融合正处于融媒体阶段。
所谓“融媒体”即Fusion media,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的创新发展,除了理念上的创新之外,还有一系列的模式创新。融媒体带来的一个最重要后果即“媒介之间的边界由清晰变得模糊”。因此,“打通”是融媒体时代模式创新的关键。“融媒体”概念从提出到被广泛使用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并行阶段、公认阶段。关于媒介融合理念,目前,学界和业界均有达成一致的趋向:弃“全”用“融”,从“全媒体”转向“融媒体”。 融媒体的概念已经涵盖了全媒体题中的应有之义,且除了包含媒体要“全”的意思外,融媒体还注重各个介质之间的“融”,即打通介质、平台,再造新闻生产与消费各个环节的流程,熟稔各类采编技能等。《中国广播》曾提到,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广播网实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所有奥运报道广播信号同步网上直播,创新了图文并茂、音视频同步多点互动直播报道新模式,尝试了广播频率、门户网站、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五大终端的融合。
升维鸟瞰可以发现,融媒体是全媒体功能、传播手段乃至组织结构等核心要素的结合、汇聚与融合,是信息传输渠道多元化下的新型运作模式。也就是说,全媒体是基础,融媒体是目的。台湾世新大学陈清河教授揭示,媒体的发展态势显现为一种新的媒体生态趋向,即:从全媒体转向融媒体。
我们已经置身于互联互通、无远弗届的移动互联时代,要想不落后于时代,不被媒体裹挟,就必须自觉地深入研究媒体形态的时代算法,密切关注和及时应邀5G技术,抢占全媒体-融媒体的战略发展制高点。习近平在新华社调研时指出,当下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如何在这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破茧而出”,是主流媒体面对的重大课题。从传播学的视角看,互联网的发明是继文字、印刷术、电信技术之后的又一次革命,各种有形介质都数字化,实现了多种媒体技术的整合。“全程”突破了时空尺度,零时差、“五加二”“白加黑”,传播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全息”突破了物理尺度,所有信息都可以变成数据,用一个手机就可以获得;“全员”突破了主体尺度,从“我说你听”的一对多传播,变成了多对多传播,互动性也大大增强;“全效”突破了功能尺度,集成了内容、信息、社交、服务等各种功能,成为“信息一条街”“信息一条河”。[8]可见,网络社会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快速迭代,已经引起了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时代性深刻变迁,我们不得不作出积极、科学的行动反应,快速加大媒体界的改革力度。
在全媒体——融媒体快速发展,一派繁荣景象的同时,学校德育只是在物理意义上占据着学生的主力时间。但深入调查研究发现,主流媒体与学校德育的发展却存在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被动萎靡状态,其供给侧改革也是步履迟缓,其优质内容依然捉襟见肘、供给不足,其形式、样态更是单调、乏味,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无法形成主流影响力漩涡……媒体融合短板尚存,而学校德育与媒体融合则仍然存在深度盲区。媒体人、教育工作者作为导引者,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立德树人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如若不然,他们就有可能被时代甩在后面,进而被网民和学生抛弃以至厌弃。
经过长时间大样本的实验研究与探索,网络体验模式针对网络社会快速崛起的客观事实,从被动防范网络到主动应对网络生活,把网络作为道德价值观传播的新载体和德育的新形态。通过科学构建生态网络社会,让网民体验美善的网络生态文化因子,将网络转化为德育的生态化力量。其理论源头符合生态网络社会理论和生态体验理论,具有理论原创性,实践可操作性强,有较长时间较大样本的实践探索与检验,取得广泛而深远的德育效应,被学界认可,有较强的适用性。网络体验模式的提出和应用,实际上是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上,自觉探索全媒体、融媒体与德育的内在规律与特点的积极有益的先行探索。[6]
二、全媒体和融媒体的时代算法:媒体新生态
从融媒体的技术形态演进看,它不仅包含全媒体所追求的平台与技术层面的融合,还包含内容、组织架构、人员设置、管理运营等层面的融合。从融媒体的价值取向看,它坚持以内容为根本(内容为王),新媒体与旧媒体优势互补,记者与编辑要“全能”,要具备能将同一内容妥善投放在任何平台进行传播的能力。随着融媒体的实现,各个媒介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事实上,融媒体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成为一个融入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产业。融媒体不再局限于看新闻、看视频、听广播等,更多是突出人与人的沟通,并在此基础上用最小的投资,创造最大的收益。就消费者而言,他们喜新厌旧、沉溺于选择新兴媒体平台的特质难以改变,导致数字融合趋势难以发生大环境的逆转。因此,融媒体的营销活动应围绕人们的商品需求、消费行为、人格特质等层面,使消费者高效地接受对的消费与适性的服务。
身处网络社会之中,只有对媒体形态的变化与迭代保持高度敏感,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变迁。应当看到,不知不觉之间,媒体的存在形态和价值形态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深层的变化和演进,“全媒体时代”的传媒竞争不再是数量级的竞争,而是质量级的迭代式竞争演进。媒体机构和媒体人如果还是躺在原来的“舒适区”,就要被飞速向前的媒体高铁远远地甩在后面,就会错失媒体大发展的战略机遇。应当敏锐地意识到,自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的战略部署已经体现出快速、高维的鲜明特点,这对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为世界提供成功经验和方案提供了政策保障。我们已经看到一种令人欣喜的媒体生态的出现:开始突破固有业务疆界,布局、开启新媒体战局,从“整合渠道资源”到建构“全媒体新矩阵”,央媒发力刷新新闻产品样态,快速扩展主流媒体价值综合影响力版图,全面创新媒体生态战略转型升级的新疆域、新魅力形态。
那么,究竟什么是“全媒体”和“融媒体”呢?所谓“全媒体”即omnimedia,是指依托文字、声音、视频画面、网页等多种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不同媒介,通过广播网络、电视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从多终端(电视、电脑、手机等)接受信息(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任何需求信息(5W)。“全媒体”强调的是“全”,包括各类传播工具,且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能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并求得最佳传播效果。“全媒体”体现的不是“跨媒体”时代的媒体间的简单连接,而是全方位融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乃至通讯的全面互动、网络媒体之间的全面互补、网络媒体自身的全面互融。总之“全媒体”的覆盖面最全、技术手段最全、媒介载体最全、受众传播面最全。
希拉克自以为卖弄“幽默”的一番话,没想到被法国《解放报》公开刊登,这加重了峰会举办地、苏格兰爱丁堡人的怒火。在针对峰会举行的示威活动中,街头抗议者与警察发生了激烈冲突,造成20人受伤,90人被捕。紧接着,《泰晤士报》以“希拉克嘲弄英国,街头冲突爆发”为题,大做文章;其他英国媒体也评论认为,希拉克的话是对英国的侮辱。
辩证地看,媒体的发育、融合不是静态的数量爆炸,而是动态持续的演进、裂变过程。媒体融合不是被动应付的战术之举,而是必须站在新时代新方位的高度,做好全媒体——融媒体的顶层设计,做好战略发展的长远布局,在价值理念和技术平台的深度融合上,极力促成和实现全媒体之间“和而不同”的有机相融、耦合,在媒体设施设备及其发育机制上推进“融合+”模式的诞生和快速发展,为主流媒体深度赋值、赋能,重新赢得受众,从战略格局和发展业态上赢在网络社会。这正如习近平强调的:要“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7]
手足口疾病属于病毒性疾病,致病的病毒有很多种,多见于夏季,7岁以下儿童高发。有很强的传染性,注意隔离。
从媒体生态波浪前进的浪潮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加减-取代关系,而是乘除-迭代关系;不是主次分明的固定关系,而是此消彼长、此涨彼消的动进关系;不是强弱分明的固态势力范围,而是相互吸纳、互相滋养、优势互补的辩证演进关系。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尚未充分发育成熟,因此其整体优势还未能充分彰显出来。当前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并保护好全媒体生态多样性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要注意自觉、积极地引导、提升,在各种媒介资源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汇聚、促发、集成形成深度融合之势,并尽早形成强大的优势平台、优势媒体、优势舆论合力,进而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泛在的媒体生态圈影响力。
从媒体生态链、生态圈的演进规律看,不难发现,从具有社交链接属性的微博、微信应运而生,到以资讯聚合分发为特征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风生水起,从直播平台映客、斗鱼受到关注,到短视频平台快手、抖音快速崛起……媒体版图变化的河流波浪迭起,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场”,现在变成了众多跨界者涌入的“舆论广场”,产生了犹如当年古希腊的“文化广场”效应。社会主流媒体不再是嫡长子,它必须在全媒体、融媒体时代,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变革获得核心竞争力,赢得价值风向标。也要看到,学校德育如果不能造成全息沉浸的生态体验场,并强有力地吸引住学生的耳朵、抓住眼球、磁性吸附其行动,就很难经受住前所未有的时代考验。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之一、“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三强之子钱思进,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次,他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外用中文向一群东方游客介绍质子对撞机的基本原理时,游客对于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在街头进行科普,很是好奇,当看到他的工牌上的“钱思进”三个字时,有人轻声问:“您父亲是钱三强教授吗?”他飞速回应一句“主要靠自己”,就继续他的科普了。
从学术发展与创新历程看,20世纪90年代,我和我的学术团队在生态体验理论中提出并应用了“网络体验模式”。所谓网络体验模式是一种数字化德育实践形态,它把网络作为价值观传播的有效载体,深刻改变学校德育的旧有模式,把网络社会变成无处不在的全覆盖的德育新形态。网络体验模式的实践路径是:将现行的德育体系回归到网络世界中重构,形成与网络社会相适应的德育对策体系和实践操作样式。在学生的灵魂与网络相接触的环节,及时、适切地引领学生融通网络社会和非网络社会,对触网学生提供及时到位的生命关怀和适切的价值观引导。它借助于网络时间延长学生道德体验的绝对时间,将德育空间扩展到网络社区,将各级各类学校师生生活中的那些丰富多彩的体验性内容及时上传、评论与互动,共同参与构建健康、绿色、鲜活的德育门户网络,共建生态网络社会,满足师生多样化、个性化的网络需求,赋予德育以时时、处处、人人既便捷又喜爱的体验魅力。引领和规范学生的网络社会行为,减少网络生活的迷惘,参与建构和体验网络新道德,创造文明高尚的网络新生活,臻于网络价值观体验的新境界。德育的数字化,必将深刻地改变学校德育工作的旧有模式,使网上的德育信息和体验活动日益丰富、生动、形象、鲜活、多趣。[5]
三、制大片精神,融媒体魔方:德育课程的崭新形态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深入阐释了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要始终贯彻“八个相统一”,这为推动思政课和德育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对于在新时代更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9]这些重要论断指明了思想政治课程和德育改革创新的战略方向,但还需要切实有效的实践落地抓手。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A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5.8%(25/38),B组显效2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5%(34/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调研发现,现行大、中、小学生的德育课和思想政治课尚缺乏亲近感、吸引力和感召力[10]。为破解这一时代难题,自2011年以来特别是2017年开始,国家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国开”)集中优势兵力,高位整合传统的四门思想政治课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传统文化导论》,构成国开4+2门思政课程体系,展开了“先行先试”的开创性探索进程。以开放大学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为深化改革的抓手,探索突破思政课的疲软困局,扭转德育课程软弱乏力、低能低效的状况,创新探索新时代魅力迷人的“课程思政”新形态。
面对国家思想政治课程和德育改革的战略机遇期,国开党委书记、校长杨志坚博士鲜明提出“用制大片精神”建设思想政治课的新理念、新模式。从顶层设计层面上架构出“思政课程工程”模型,并集成和创造性制作五分钟系列微视频大片课程。一改板起面孔枯燥说教的传统模式,开辟国开思政课程新时空。
站在时代新方位,国开旗帜鲜明地以思政课程工程建设的方式,校长亲自主持和带领文法教学部、政法教学部,会同教务部、学习资源部、学支、资源中心、音像社等相关部门的人员,采用周推进制快速向纵深地带发展。举行了不计其数的书记、校长大片思政课程专题研讨会及文法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程建设工作部署会,自觉参与进来的老师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组织越来越坚强有力,作品越来越精美亮眼,不乏迷人的新课程大片及其魔方组合。
通过分发宣传册、一对一宣讲等形式深化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同时纠正其错误观念,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主动询问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心理,防止其出现剧烈情绪波动,以免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必须告知患者手术治疗存在的各种风险,使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面对感染等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2] 。
全息沉浸地深入课程研制现场发现,思政大片课程建设是在探索用简约的思想逻辑+核心知识点+精彩故事场景+蒙太奇表现手法+融媒体学习体验……使4+2门思政课程呈现出全新的样貌,其中知识点框定、课题分解、脚本撰写、大片制作,不断地结构性优化,科学序列推进。力求避免落入学院派的窠臼。这样一来,国开的六门思政课程就展现出充分尊重和照顾学习对象、吸引和改善学习体验的魅力形态。这种课程建设模式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创造,她既保证了课程的科学性,又有全媒体-融媒体的表达方式,使课程建设既成体系,又呈现魔方组合,真正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到入脑入心。其体验学习的受益面就不仅是国开的386万大学生,也扩展到高职和普通高校的学生及全社会成员。
无独有偶,在基础教育领域,作为国家生态体验德育实验区、实验基地的北京市海淀区、河北省沧州市、湖北沙市区、哈尔滨市、北戴河区、北京十一学校、清华附中、人大附中及附小、中科院附属玉泉小学等,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融入到各科教学和各种体验活动之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动手、学会读书,同时培养了学生关心家长、尊敬老师、关爱同学朋友、团结互助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德育干部和班主任老师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课堂常规以及“争星评比”等内容,进行分阶段、有重点地讲解,诱发体验,并将之列为学校德育的常规活动内容。在年级会上,“纪律之星”“学习之星”“礼仪之星”都佩戴上笑脸奖章,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学校举行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活动体验,譬如升旗仪式、各种节日体验活动、跳绳等主题比赛活动、圣诞节卡片制作、搞怪万圣节、读书节、关爱生命学会逃生、叶画制作、母亲节感恩活动、诗歌比赛、室内外和校内外的自然生态体验活动、文化娱乐、研学旅行活动等。基于这些丰富多彩的道德体验活动,进一步大胆探索全媒体——融媒体德育和网络体验新形式,使德育课、德育主题活动及德育教研因融媒体而鲜活、而开放、而多彩,因网络体验而全息互动、而精彩、而迷人。
高位鸟瞰,国开和全国生态体验德育实验基地已经站在已经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通过思政课程工程建设引擎,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贯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普遍内涵和关键支点。以此作为国开新型课程建设的创新试点,深层规范、引导和带动更多的专业课程建设步入灵动迷人的境界,同时,促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深度体认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师生在大片思政和德育的建设与学习体验中,大军团作战,群集互动陶养,共同快乐体验成长,深层优化着师生生命样态。
参考文献:
[1]中华网.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9-03-01)[2019-03-30].https://finance.china.com/tech/13001906/20190301/35337854_1.html.
[2]新华网.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N/OL]. (2019-01-25)[2019-03-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1/25/c_1124044810.htm.
[3][4]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06):4-8.
[5]刘惊铎.德育建模、验模与中国德育新模式[J].新华文摘,2014(13):126-128.
[6]刘惊铎.生态网络社会[M].北京: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19(第1版);刘惊铎,姚亚萍,王筱竹.深度融合:德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新形态[J].中小学德育,2015(1):23-2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让互联网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EB/OL]. (2018-10-18)[2019-03-30].http://www.cac.gov.cn/2018-10/18/c_1123578726.htm.
[8]新华社评论员.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走深走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N/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9-01-26)[2019-03-30].http://www.gov.cn/xinwen/2019-01/26/content_5361480.htm.
[9]人民日报评论员.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EB/OL] .(2019-03-20)[2019-03-30].http://www.xinhuanet.com//2019-03/20/c_1124261128.htm.
[10]刘惊铎.如何提高德育的亲近感和吸引力[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09-2-?)[2019-03-3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592/200902/44572.html.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4-0005-06
刘惊铎,生态体验理论创始人,国家开放大学政法学部部长、教授,澳门城大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工程中心生态体验与网络社会工作部主任,生态体验教育学术委员会创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研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100039。
①基金项目: 国家开放大学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之“‘新四化’背景下城乡德育生态构建与网络社会深度融合研究”(基金编码:AGA120007-03)、国家“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生态体验下学校文化生态建设中校本课程研究”(基金编码:1601011014B)的理论成果。
责任编辑 徐向阳
标签:全媒体论文; 融媒体时代论文; 媒体生态圈论文; 网络体验模式论文; 生态网络社会论文; 大片思政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政法学部论文; 澳门城大论文; 教育部工程中心生态体验与网络社会工作部论文; 生态体验教育学术委员会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研学教育委员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