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骨科 福建宁德 352100)
【摘要】目的:分析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4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另外以2012年6月~2014年3月期间另外48例采取闭合复位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项数据对比差异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骨折良好愈合,并且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治疗锁骨骨折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045-02
临床资料显示,锁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类型的6%左右,且多由外力所致,从解剖学角度上来看,锁骨形态细长,在人体所处位置较为表浅,因而发生骨折在概率较大[1]。当前,临床在针对锁骨骨折患者治疗上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且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本文在此主要分析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4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患者自愿接受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且患者及家属已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以2012年6月~2014年3月期间另外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因自身原因拒绝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选择行闭合复位治疗。实验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37.4±3.6)岁;其中左侧骨折25例,右侧骨折23例;骨折原因为车祸伤20例、摔伤10例、外力致骨折11例,其他原因7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36.9±3.2)岁;其中左侧骨折24例,右侧骨折24例;骨折原因为车祸伤19例、摔伤12例、外力致骨折13例,其他原因5例。两组患者除治疗方案不同外,其余各项资料对比差异P>0.05,可对比研究。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都通过临床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其进行保守闭合复位治疗。实验组患者签订手术意见书之后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基本流程如下:患者取仰卧位,麻醉之后在患者侧肩位置垫一层薄软垫,实施常规消毒铺巾,将患者锁骨骨折作为中心点,由锁骨前上缘作为切点作长度为5到10cm的切口,后逐层切开;切开骨膜,切口方向和锁骨平行,在锁骨上缘对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斜方肌进行骨膜下剥离,从锁骨下缘位置逐层剥离患者胸大肌以及三角肌,让锁骨骨折位置充分暴露;暴露骨折部位后首先对骨折端血肿进行彻底清除,然后牵开骨折断裂端,检查患者锁骨下神经及血管有无严重受损情况,若存在压迫情况则应及时消除压迫,若有血管或神经受损情况则应进行适当修补缝合;检查处理完毕后,将外侧骨折端游离,选择大小合适钢板准备进行固定;固定前先对骨折断裂部位进行复位,最大程度上保证骨折部位恢复解剖学位置,复位成功后,将已经选择好的钢板依照锁骨形态折弯,使之能够更加贴合锁骨断裂部位,确保钢板能够横跨骨折线,并将其置于锁骨前侧后用持骨器进行固定;持骨器固定后对钢板两端固定孔进行固定,借助电钻将双侧皮质钻透,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彻底固定后止血,用生理盐水对切口处进行反复冲洗,确保无明显出血点;清理手术器械和纱布等物品,确认无误后逐层闭合切口,术后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并用三角巾将前壁悬吊在胸前,悬吊时间为一个月。
1.3 效果评定
治疗两个月后随访患者治疗效果,疗效分级为:①治愈:辅助检查可见患者骨折对线、对位优良,形成连续性骨痂,肩关节功能恢复好,且局部无压痛、叩击痛等;②有效:辅助检查可见患者骨折对线、对位尚可,有连续性骨痂形成,肩关节功能恢复一般,存在一定局部压痛;③无效:骨折对线、对位差,存在骨折未愈合或畸形愈合情况,肩关节有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借助用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结果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P<0.05,见表。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出现1例因用力过度发生钢板断裂,经再次治疗后临床治愈。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3例患者出现血肿、2例胸膜损伤、1例出现发热情况,均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实验组治疗后仅1例出现切口感染,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实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2.1%)低于对照组(12.5%),差异P<0.05。
3.讨论
锁骨骨折发生原因大多为外力所致,与患者自身基础疾病关系不大,通常发生骨折后需进行手术治疗。过去临床在针对锁骨骨折患者治疗上多采用闭合复位治疗方案,其优点是经济、便捷、操作简单,但缺点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由于需要长时间采用八字绷带进行固定,患者治疗后可能会存在锁骨畸形、骨不连等问题,影响关节功能恢复。同时,还有临床资料显示,采用闭合复位治疗后患者出现血肿、血气胸、感染等并发症的概率也会增大。本文中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12.5%)高于实验组(2.1%)。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设备的大力发展,切开复位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该治疗方案不仅有助于骨折实现解剖复位愈合,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畸形愈合的发生概率,虽说可能会对机体软组织造成一定损伤,但患者治疗后锁骨功能恢复情况更佳[2]。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中,要想取得显著治疗效果,需做到以下四点:首先,术者在术前必须要确保电钻电池充足,并且认真检查螺丝钉是否存在脱落、松动等问题,且所选的钻头应与螺丝钉直径相适应;其次,为了避免患者由于手术过程中操作问题发生术后感染,在铺巾时应先对相对污染位置进行铺巾,然后再对相对清洁位置进行铺巾,这样能够提高手术无菌操作程度;然后,是在术后中对骨折创面的骨膜剥离应尽可能减少,若患者骨折属于粉碎性骨折,则应最大程度上保留软组织;最后,为了防止锁骨周围重要组织受到损伤,在钢板长度选择上应适宜,同时在拧螺钉时切记不可用力过猛,以免造成周围组织、神经或血管等出现损伤。不论是采用闭合复位治疗,还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在治疗后都应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但切记不可过早进行,同时为避免患者运动过激造成固定物断裂,应告诫患者在运动及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进行激烈运动[3]。
总之,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7%)明显高于对照组(62.5%),且实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2.1%)低于对照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骨折良好愈合,并且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治疗锁骨骨折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孟威,侯鹏桓.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观察(附56例报告)[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0):79.
[2]沈军,刘遵勇,余迎浩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保护锁骨上神经治疗锁骨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10):25-26.
[3]杨玉山.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在锁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1):52-53.
论文作者:詹兴洪,董乃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锁骨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钢板论文; 发生率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