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数据式审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内部审计论文,数据仓库论文,数据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审计信息化发展概述 伴随着信息化应用进程的加快,企业经营管理逐渐实现数据存储电子化、数据处理自动化、信息系统集成化、内部控制程序化,业务流程、物资流程和财务流程逐渐融合,导致审计线索趋于隐蔽以及审计证据逐渐复杂。同时,也促使审计内容日益拓展,从原来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经营管理审计以及信息系统审计。这些都导致审计工作发生了根本改变,需要审计工作逐渐向信息化转变。 美国是对审计信息化理论与实务进行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196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表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与审计》,1984年颁布了《审计准则第48号》指出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都应充分考虑计算机的影响。在国际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与20世纪70年代发表《系统控制与审计》,随后EDP审计师协会(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审计组织)于1984年发布了一套EDP控制标准《EDP控制的目标》,同年,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公布了《国际审计准则第15号——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 国内的审计信息化工作也在大力推进,2002年,由国家审计署牵头组织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金审工程”,通过审批并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国家审计署牵头的“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国家“863”计划)正式颁布,将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在主要大型中央企业以及大型国有银行层面,也基本上建设了自己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审计日常工作,审计项目计划,审计项目管理,审计项目实施,审计档案资料管理等。因此,审计信息化也主要针对上述内容来开展。 结合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部审计信息化大概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内部审计门户建设,便于内部审计人员交流以及发布相关内部审计信息,加强内部审计的交流与沟通。(2)审计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了加强审计项目管理,固化标准化审计项目流程,实现项目组长和主审对审计项目作业流程和质量控制,审计项目资料自动归档,确保审计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和审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3)审计软件工具,用于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报表生成、发现疑点的软件工具。(如图1) 由于审计门户以及审计作业管理系统相对较简单,并且技术和应用也趋于成熟,因此,本文所讨论审计信息化发展主要针对具体审计软件部分而言。 三、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数据式审计 1.数据式审计的概念和特征 数据式审计就是对计算机系统和电子数据进行的审计。数据式审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被审计单位所涉及到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各类信息系统,另一部分是后台数据库的数据。 数据式审计并不是简单的应用一些辅助工具如excel表格,以及一些数据库软件的查询功能等。也不是简单的从信息系统内导出数据进行转换,再进行审计,上述审计形式只是简单的利用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不过是把纸质数据变成了电子数据而已。但这种审计方式在审计实务中仍在大量使用。 数据式审计作为信息化环境下产生的新的审计模式与传统审计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数据式审计的对象是信息系统后台数据库中的数据,这里的数据具有原始性,没有经过人为的处理过程。其次,数据式审计的核心是建立审计中间数据和审计分析模型,通过数据仓库技术等手段在各类业务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审计中间数据平台,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审计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 2.数据式审计的必要性 在ERP环境下,企业的各种业务处理以及财务处理流程被应用软件固化在程序中,所产生的全部电子数据也储存在相应服务器的数据库中,电子数据包含了企业运营过程的大部分信息,因此,审计的核心就变成了这些电子数据。 但是,如何对海量的电子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发现异常及可疑数据提供审计线索是数据式审计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传统审计无法做到的。 另外,从审计理论发展历程来看,审计经历了从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的过程,而数据式审计是在信息化环境下产生的独特全新的审计模式,它不同于以前的审计,需要建立全新的技术方法,即建立审计中间数据平台、数据分析模型、结构化查询技术、多元分析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 3.数据式审计的可行性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的不断推进,SAP系统、财务管控系统、营销系统等一系列管理系统成功上线应用,企业经营管理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而且,各种不同的业务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融合。这为数据式审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同时,由于数据式审计摆脱了传统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将审计范围进行必要扩大,凡是数据库中所包含的数据,只要与审计相关,都可以纳入收集、分析的范围,尤其是大量的业务数据和外部数据,由于运用了先进的数据分析手段,数据式审计可以快速的处理海量数据。 4.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数据式审计 数据式审计的对象是信息系统和底层数据,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审计数据的组织结构和方式,数据库技术是对数据进行归纳和处理的主要技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关系数据库占据了主导位置,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历史数据的堆积,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和分析难度越来越大,同时,数据库文件的类型也不尽统一,这些都对关系数据库的发展造成了制约。 (1)数据仓库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数据仓库概念的创始人比尔·恩门(Bill Inmon)在1991年出版的《建立数据仓库》一书中所提出的定义被广泛接受,“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数据仓库是面向复杂的数据分析以支持决策过程,而且可以集成企业范围内的数据。它把决策分析需要的数据,通过收集、归纳和整理,使企业的信息分析环境和业务操作环境相分离进而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决策服务。 数据仓库具有以下特点:①面向主题。操作型数据库的数据组织面向事务处理任务,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各自分离,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按照一定的主题域进行组织。主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指用户使用数据仓库进行决策时所关心的重点方面,一个主题通常与多个操作型信息系统相关。②集成的。面向事务处理的操作型数据库通常与某些特定的应用相关,数据库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往往是异构的。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在对原有分散的数据库数据抽取、清理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加工、汇总和整理得到的,必须消除源数据中的不一致性,以保证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是关于整个企业的一致的全局信息。③相对稳定的。操作型数据库中的数据通常实时更新,数据根据需要及时发生变化。数据仓库的数据主要供企业决策分析之用,所涉及的数据操作主要是数据查询,一旦某个数据进入数据仓库以后,一般情况下将被长期保留,也就是数据仓库中一般有大量的查询操作,但修改和删除操作很少,通常只需要定期的加载、刷新。④反映历史变化。操作型数据库主要关心当前某一个时间段内的数据,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常包含历史信息,系统记录了企业从过去某一时点(如开始应用数据仓库的时点)到目前的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做出定量分析和预测。 (2)数据仓库在数据式审计中的运用 对照数据仓库的技术特点,根据数据式审计的应用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仓库技术应用与数据式审计方面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数据式审计范围内,从企业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底层数据库中通过各种数据接口得到需要的审计数据,构建审计中间数据仓库系统,根据审计要实现的目标,建立可视化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对数据进行清洗、重构等数据加工工作。数据仓库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服务于大量并发用户,并且数据仓库可以通过开发不同的数据分析算法模型进行数据挖掘来服务于不同的业务需求。 (3)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数据式审计架构 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数据式审计架构主要包括4个层次:①源数据层。主要是指企业应用的各种业务信息系统所对应的数据库系统。这也是审计需要分析的目标数据。②数据仓库层。主要包含数据仓库数据库以及数据抽取工具。数据仓库的数据库是整个数据仓库环境的核心,是数据存放的地方和提供对数据检索的支持。相对于操纵型数据库来说其突出的特点是对海量数据的支持和快速的检索技术:数据抽取工具把数据从各种各样的存储方式中拿出来,进行必要的转化、整理,再存放到数据仓库内。对各种不同数据存储方式的访问能力是数据抽取工具的关键。③数据分析模型构建。为用户访问数据仓库提供手段。有数据查询和报表工具、应用开发工具、经理信息系统(EIS)工具、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数据挖掘工具等不同技术手段。④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端。为审计用户提供界面友好、功能强大的人机交互模式,为审计人员提供可视化的操作平台。(如图2) 数据仓库的3个关键环节:源数据的抽取与转换、在目标数据库中存放转换后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对目标数据库的透明访问能够完全支持数据式审计。 数据式审计综合审计学、会计学、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数据分析等技术,其理论结构与传统审计有了明显的不同,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数据式审计模式是不可避免的,本文探讨了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数据式审计技术框架,为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标签:数据仓库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大数据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数据与信息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数据库系统论文; 数据库审计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数据分析论文; 数据挖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