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庭财产论文,中国论文,城市居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解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的基本情况,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于2002年5月~7月在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广东、四川、甘肃、辽宁等8个省(直辖市)采取多相抽样的方式抽取了大、中、小城市3997户居民家庭作为有效样本户,由专职调查员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
本文所指家庭财产包括:家庭金融资产、房产、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现值和家庭经营资产。
一、家庭财产总量和结构
家庭财产的总量及分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5%,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344元增加到2000年的6280元,提高了17倍(名义增长)。作为收入增长的必然结果,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积累也日渐增多。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02年6月底,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为22.83万元。
1、近一半城市居民的家庭财产集中在15万~30万元之间。
有48.5%的被调查户家庭财产在15万~30万元之间,有34.8%的被调查户家庭财产在15万元以下,有16.7%的被调查户家庭财产在30万元以上。
2、大中小城市之间居民家庭财产差异明显,大城市居民户均财产最高。
大城市家庭财产总量接近小城市的2倍。大中小城市之间的级差地租是大中小城市之间房产价值差异的主要原因。
3、户主年龄在35岁~40岁之间的家庭财产最多。
4、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家庭财产越多。
5、户主职业对家庭财产的影响。户主职业不同,家庭财产差异明显。
6、有经营活动的家庭其财产明显高于无经营活动的家庭。有经营活动的家庭其财产为64.87万元,无经营活动的家庭其财产为17.67万元,前者是后者的3.7倍。
家庭财产的结构
1、房产在家庭财产构成中比重最高。在城市家庭财产的构成中,家庭金融资产为7.98万元,占家庭财产的34.9%;房产为10.94万元,占家庭财产的47.9%;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现值为1.15万元,占家庭财产的5%;家庭经营资产为2.77万元,占家庭财产的12.2%。
2、财产在100万元以上的家庭,其财产结构与其它家庭差异明显:金融资产和家庭经营资产比重明显高于平均水平,房产比重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该类家庭的财产总量为253.45万元,其中家庭金融资产为98.27万元,占家庭财产的38.8%,高于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房产为44.80万元,占家庭财产的17.7%,低于平均水平26%;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现值为12.51万元,占家庭财产的4.9%,高于平均水平0.2%;家庭经营资产为62.87万元,占家庭财产的24.8%,高于平均水平5.6%。
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而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0%,另外80%的家庭占有财产总额的53.6%。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51,远远高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0.32。
表1:不同城市家庭财产差异(单位:元)
城市规模家庭财产总额与平均水平之比
大 277435 1.22
中 198408 0.87
小 155033 0.68
总体平均
228318 1.00
表2:户主不同年龄家庭财产差异(单位:元)
户主年龄家庭财产总额 与平均水平之比
30岁以下 1809610.79
30-35岁
2039740.89
35-40岁
2819781.24
40-45岁
2587361.13
45-50岁
2683401.18
50-55岁
1936700.85
55-60岁
2294441.01
60-70岁
1623210.71
70岁以上 1565410.69
总体平均 2283181.00
表3:户主不同文化程度家庭财产差异(单位:元)
户主文化程度 家庭财产总额 与平均水平之比
硕士及以上 499402
2.19
大学本科372933
1.63
大学专科304269
1.33
中 专 212073
0.93
高 中 187086
0.82
初 中 152849
0.67
小 学 143931
0.63
总体平均228318
1.00
表4:不同职业户主家庭财产差异(单位:元)
户主职业 家庭财产总额 占样本比重与平均水平比
股份企业负责人
1580877
0.63
6.92
三资企业人员 3432560.53
1.50
私营企业经营者
1561506
1.20
6.84
国家机关负责人
3294751.40
1.44
证券业务人员 6526750.15
2.86
国有企业负责人
3252012.00
1.42
文艺个体户
6016400.05
2.64
娱乐服务人员 3187200.10
1.40
IT从业人员
5698840.18
2.50
文艺创评人员 3146330.08
1.38
个体经营者
5137624.45
2.25
高级厨师 2876450.23
1.26
银行业务人员 4238870.93
1.86
职业股民 2614760.05
1.15
社会中介人员 3691700.20
1.62
工程技术人员 2591674.20
1.14
教授 3586090.20
1.57
科学研究人员 2372860.18
1.04
事业单位负责人
3486181.10
1.53
演员 2236450.030.98
二、家庭金融资产的分布
我国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主要由人民币和外币两部分组成,其中人民币金融资产又由储蓄存款、国库券、股票(含基金按现价计)、其它有价证券、储蓄性保险(累计交款额)、借出款、手存现金、住房公积金余额和其它人民币金融资产组成;外币金融资产由外币储蓄存款、外币手存现金和B股股票(折成美元)等组成。
1984年,城市居民户均金融资产仅为0.13万元。1990年,户均金融资产达到0.79万元,比1984年增长4.9倍,平均年递增34.4%。至2002年6月末,户均达到7.98万元,比1996年又增长1.6倍,平均年递增17.3%。从1984年到2002年户均金融资产增长速度为25.5%。
表5:人民币资产金额分布情况
资产项目户均拥有金额(元) 结构百分比(%)
人民币资产合计73706 100.00
其中:储蓄存款51156
69.41
股票(A股)7374
10.00
国库券 32104.36
储蓄性保险 30944.20
住房公积金余额 30364.12
手存现金
27303.70
借出款 25123.41
其他有价证券3590.49
其他2350.32
表6:城市居民家庭外币资产
资产项目 平均水平(元/户)
外币金融资产合计 6057
其中:储蓄存款5842
手存现金
154
股票(B股) 62
表7:金融资产在不同文化程度城市家庭中的分布情况 单位:元
总体平均 硕士以上 大学本科 大学专科 中专
高中
初中
小学
户均人民币资产
79763 220032160176106338
64460 56910 51994 48222
与总体平均水平之比 12.76 2.01 1.330.81
0.71
0.65
0.60
表9:不同规模城市居民家庭外币资产拥有情况(元/户)
资产项目
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外币金融资产合计11439 1435
718
其中:储蓄存款 11057 1352
687
手存现金 2804432
股票(B股)
10238 0
注:小城市调查户中目前无一人投资B股,因此户均金额为0。
表8:金融资产在不同职业家庭中的分布情况单位:元
排名 职业/身份
金融资产
1 股份企业负责人 690914
2 私营企业经营者 620338
3 文艺个体户 401345
4 证券业务人员
240130
5 银行业务人员
239808
6 IT从业人员 202584
7 教授
155315
8 个体经营者 139383
9 文艺创评人员
139338
10 事业单位负责人 125044
11 社会中介人员
121343
12 高级厨师 120274
13 职业股民 120210
14 科学研究人员 120048
15 工程技术人员 119664
16 三资企业人员 113332
17 国家机关负责人110092
18 国有企业负责人107054
19 保险业务人员
83270
20 大中小学教师
81360
21 卫生专业人员
73035
22 办事人员
68248
23 购销人员
67673
24 会计人员
66683
25 其它专业人员
61289
26 新闻出版人员
60941
27 其它自由职业者 59993
28 不便分类人员
52888
29 演员
48400
30 法律专业人员
47927
31 其它服务人员
47254
32 生产运输人员
44947
33 运输服务人员
44359
34 农林牧渔人员
41426
35 娱乐服务人员
34532
36 工艺美术人员
15800
城市居民金融资产的总量与结构
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为7.98万元,其中人民币金额为7.73万元,占92.4%;外币折合人民币为0.61万元,占7.6%。
家庭及个人不同特征对金融资产分布的影响
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的不同特征对家庭财产的影响十分明显。下面我们以文化程度、职业、是否有经营活动以及所在城市规模等特征(前二种的特征以户主为准)为影响因素,对金融资产的分布状态做进一步观察。
1、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家庭金融资产越多。
2、户主职业对家庭金融资产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看,户均金融资产拥有量排在前列的职业与人们心目中的高薪职业基本吻合,因此金融资产与职业的关系实质上只是其与收入关系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3、城市中现有一成左右(10.9%)的家庭从事各种方式和类别的经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从事经营活动的城市家庭户均金融资产目前已经达到21.98万元,而非经营家庭仅为6.26万元,前者相当于后者的3.5倍,双方差距较为悬殊。
4、大中小城市外币资产差异明显。
除户均金额领先外,大城市居民拥有的外币资产在其家庭金融资产中的比重也明显高于中小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城市家庭金融资产中,外币资产已经占到了11.1%,而中小城市该比例仅为2.3%和1.4%。这表明外币资产目前已成为大城市家庭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中小城市则言之尚早。
三、家庭房产状况
房产基本情况
家庭房产主要由公房、租赁私房、私房、部分产权的私房(特指购买公有现住房产权)等4类房产组成。本文提到的房产价值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房屋自身价值,另一部分为装修附加价值。城市家庭现有房产价值(含装修)为10.94万元/户,其中私房及部分产权的私房现值为9.89万元,公房现值为0.7万元,家庭装修现净值为0.35万元。
房产在家庭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已接近一半,达到了47.9%。其中大、中、小城市该比例分别为49.3%、45.1%和48.1%。上述结果表明,房产已逐渐成为我国普通居民家庭价值量最大的财产。
影响房产的基本因素
1、大城市居民所拥有的平均房产价值远远超过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在不同规模城市中,大城市家庭现有房产价值最高,达13.69万元/户;中等城市为8.95万元/户;小城市户均7.46万元。
2、房产价值与居民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户主收入越高,其家庭所拥有的房产价值则越大。
3、户主文化程度越高的家庭拥有的房产价值越大。户主为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家庭房产价值最高,户均达到22.43万元;其次为大学本科,户均15.87万元;第3为大学专科,户均13.94万元;排在4至6位的依次是中专、高中、初中和小学,平均房产价值分别为10.04万元/户、9.89万元/户、7.88万元/户和7.64万元/户。
4、户主从事高薪职业或身居单位要职的家庭所拥有的房产价值相对较高。拥有房产价值较高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各单位负责人或私营企业主,另一类则为证券、银行、IT、三资企业等高收入职业或行业从业人员。
表10:按户主收入分组的城市居民家庭房产价值分布情况(元)
户主月收入房产价值 户主月收入
房产价值
300以下59928 500-800 82142
300-50065858 800-1000 92345
1000-1500 1140711500-2000163046
2000-4000 2075874000-8000247018
8000以上 309120
四、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净现值
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主要由非经营性家用汽车和购买原值500元以上,产品寿命一年半以上的主要耐用消费品。
(一)城市家庭耐用消费品现值已达1.15万元。调查显示,城市家庭拥有汽车及其它耐用消费品现值已达1.15万元。
(二)城市家庭户均汽车现值为0.29万元,与收入显著相关。户均拥有汽车0.03辆(3辆/百户),相应的购车支出为0.37万元/户。由于高高入家庭汽车拥有率较高,因此其户均汽车现值也较高。调查结果还显示,汽车现值目前在我国城市家庭财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1.3%。由于不同收入家庭户均拥有汽车现值相差悬殊,因此该比例从数值上看差别较大,在户均年收入4万元以下的家庭中,汽车现值占家庭财产总值比重均未达到1%,但在户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的家庭中,这一比例都在5%左右。
(三)城市家庭户均耐用消费品(不包括汽车)现值为0.86万元。从调查结果看,高收入户中因支出金额较高的家庭比重较大,故其平均现值相应也较高,除个别情况外,耐用消费品现值基本符合家庭收入越高,其支出金额则越大的分布特征。
(四)耐用消费品(不包括汽车)现值在家庭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已降低至3.8%。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曾是家庭最重要资产,但随着其自身成本的不断降低及居民家财的日渐丰厚,耐用消费品在家庭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快速下降,目前已降低至3.8%。在不同收入家庭中,该比例最高达到5.3%,而最低则仅为0.9%。由表11可见,耐用消费品现值占家庭总资产比重随收入升高而不断下降,在户均收入达到4.5万~5.0万元时降至最低点(0.9%),随后又开始逐渐上升,当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时,该比例已回升到4%。
表11:不同收入家庭户均耐用消费品现值
户均年收入 户均耐用消费品现值(元) 耐用消费品现值与家庭总资产比重(%)
1.0万元以下4605 5.26
1.0-1.5万元5557 5.16
1.5-2.0万元6742 4.65
2.0-2.5万元8404 4.60
2.5-3.0万元9582 4.32
3.0-3.5万元108414.01
3.5-4.0万元118163.98
4.0-4.5万元144910.96
4.5-5.0万元135000.87
5.0-5.5万元151611.20
5.5-6.0万元167071.43
6.0-8.0万元207071.90
8.0-10.0万元
202033.13
10.0万元以上
338373.96
合计85993.77
五、家庭经营资产
家庭经营资产主要由固定资产现值(扣除贷款)和自有流动资金两部分组成。
(一)投资于经营活动的城市家庭已达10.9%,经营方式和经营类别呈现多样化分布。在不同规模城市中,小城市家庭从事经营活动的比例最高,为15.6%;中等城市次之,占11.4%;而大城市则最低,为8.9%,低于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从经营类别看,我国城市家庭经营活动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宽广,从工商、运输、建筑、修理等传统行业到信息服务、装饰装修等新兴产业,已延伸至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领域。家庭经营类别详细分布情况详见表12。
表12:城市家庭经营方式和经营类别分布情况(%)
经营方式
百分比(%) 行业分类百分比(%)
固定铺面/固定摊位19.45
商贸 42.11
自己的公司或企业 18.99
运输 11.44
饭店/餐馆/商店
14.42 工业品制造/加工9.15
街头摊点 11.21
修理 4.35
与他人合伙经营企业
10.07
建筑 3.20
从事批发/中介 4.12
装饰装修 3.20
家庭加工 3.43信息服务(含网上服务) 2.97
承包国营/集体企业 3.20其它23.57
其它 15.10
合计100.00合计
100.00
(二)有经营性投资的城市家庭户均经营资产总值达29.85万元。
调查结果显示,从事经营投资的家庭,目前其户均经营资产总值已达到29.8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16.23万元,占54.4%;银行贷款4.47万元,占15%;自有流动资金9.15万元,占30.6%。
在大中小3类城市中,从事经营投资的家庭户均经营资产总值最高的为中等城市,目前已达到37.48万元,相当于平均水平的1.26倍;排在中间的是大城市,户均31.4万元,也超过平均水平;而小城市则排在最后,户均仅为16.28万元,只达到平均水平的54.5%。
从家庭财产结构看,经营户与非经营户之间存在明显差别。非经营户的家庭财产主要由金融资产、房产及耐用消费品现值3部分构成,其中房产为价值量最大的财产,占到了全部财产的59.8%,已接近六成。而经营户的家庭财产除包括上面提到的3部分外,还增加了经营资产,且经营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最大,达到39.1%,接近四成;其次为金融资产,占33.9%;而房产价值仅排在第3位,且占家庭财产比重仅为二成(21.6%)。多数经营户因从事经营活动而积累了大量财产,其价值已远超过房产。
(三)从事经营活动的家庭超过九成将维持现有投资规模或继续追加投入。
在谈到下一步投资打算时,超过九成的经营户表示将维持现有投资规模或继续追加资金投入。从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看,未来几年不考虑对其进行变动的家庭占78%,准备继续追加投资的占19.9%,而打算减少资金占用的仅有2.1%。从流动资金投资计划看,暂时不打算作出调整的家庭占81.9%,准备继续注入的占16.1%,而考虑将现有流动资金抽走的占2.1%。从选择情况看,目前多数经营户对其经营的事业发展前景较为看好并且投资信心十足。
表13:不同规模城市从事经营活动家庭经营资产拥有情况(元)
所有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固定资产净值162346 177320195625 90417
银行贷款 44732 35994 68131 23853
自有流动资金 91461 100643111077 48516
经营资产总值298539 313957374833 162786
表14:经营户与非经营户家庭财产结构(%)
财产构成
经营户非经营户
金融资产
33.88 35.41
房产
21.60 59.75
耐用消费品现值 5.39
4.85
经营资产净现值 39.13 ——
家庭财产合计
100.00100.00
六、家庭财产的历史性变化
本次调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我国目前财富分配的格局和机制总体上看是合理和富有效率的。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呈现出“富人大富、穷人小富”的良好态势,还没有出现大规模“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不良状态,具体如下:
(一)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逐步向富裕迈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国家,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与此同时,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向富裕迈进。
1、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各个阶层群体都获得了改革带来的实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如10%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比1988年增长2.9倍,10%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人2000年比1988年增长5.4倍。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均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各个阶层收入增长速度有差异,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速度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10%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与10%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1988年为3.1:1,而2000年扩大为5:1,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高收入群体,并且近几年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
(二)家庭财产性质实现重大跨越,城市居民不仅拥有生活资料,而且还拥有生产资料。城市居民户均经营资产2.77元,占家庭财产的12.2%。
1、大部分居民家庭财产的性质尚停留在生活资料的层面,激活民间投资应成当务之急。89%的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的性质尚停留在生活资料的层面,储蓄仍是城市家庭最钟情的投资方式,子女教育、养老、防病成为居民家庭进行储蓄的主要目的。在调查问卷列示的10余种储蓄目的当中,把子女教育摆在首位的家庭最多,达到36.5%。而实现子女教育消费则周期较长;排在第2位的储蓄目的是养老,选择率为31.5%,我国目前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故以此为首要储蓄目的的家庭也超过了三成;排在养老之后的储蓄目的是防病,选择率为10.1%。
2、少部分拥有经营资产的家庭应进一步扩大消费和投资。在从事经营活动的家庭中,未来几年不考虑变动固定资产的家庭占78.0%,准备继续追加投资的仅占19.9%,而打算减少资金占用的有2.1%。从流动资金投资计划看,暂时不打算作出调整的家庭占81.9%,准备继续注入的占16.0%,而考虑将现有流动资金抽走的占2.1%。
(三)家庭财产呈现较大差距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和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1、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呈现较大差距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必然结果,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理论”说明了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过程中收入或财富分配差距长期趋势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收入或财富差距会扩大,而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在增长后期逐渐缩小。因此我国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居民收入或财富分配差距“先恶化”、后改善的变动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由于对效率的极度渴求,使得收入或财富按人力资源和资本要素进行分配的比例越来越高,并极有可能带来“马太效应”:拥有较高技术或较多资金的群体获取的财富越来越多,而拥有较低(或没有)技术或较少(或没有)资金的群体获取的财富越来越少。
2、体制改革使居民的收入来源多元化。正是体制改革导致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收入来源的变化,使过去几乎全部人口都只在公有经济(包括全民和集体两种公有经济)中就业,单一地从公有经济中取得收入,改变为现在已有相当一部分人口逐步开始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业,并从中取得收入,还有一部分人开始取得非劳动收入或财产收入,也正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导致各种经济成分的收入分配机制发生变革,人们在各种经济中的就业结构及每个人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人们从每种收入来源得到的收入差别程度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
(四)家庭财产增长具有明显阶段特征,制度变迁和市场机制为其提供加速度。
表现为:
改革初期家庭财产普遍增长,其表现形式以家用电器为主;
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市场机制导致家庭财产迅速增长,家庭经营性资产迅速增长导致家庭财产继续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这是一个产生“马太效应”的过程:高收入阶层的财产迅速增长,财产形式多样化;低收入阶层财产增速减缓,财产形式相对单一;90年代末期至今,制度变迁导致城市居民财产普遍增长,尤其是住房制度改革使得居民家庭的住房迅速转化为家庭财产,房产在整个财产中的比重迅速增加,这是一个普遍增长的过程。
(五)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结构不尽合理,金融资产比重过高,家庭耐用消费品比重过低。
金融资产的多少取决于收入与支出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除了居民货币收入稳步增长奠定了金融资产增长的物质基础外,还有以下因素导致居民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
1、经济转型时期的预期消费扩张,促进了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
在目前的特定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原来由国家统包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相应改革为由国家与个人共同负担,如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这就为居民家庭未来的经济生活增添了不确定因素。为了保证现在尚不确知的未来所必须的开支,居民只有现在就尽量多储备资金。今天的钱明天花,形成预期消费扩张。这也使储蓄的性质由以前的“节俭型”转变为现在的“储备型”由此,居民金融资产近年来快速增长,且受传统观念影响与风险性考虑,大多选择了银行储蓄。这就造成银行存款大幅上升。
2、居民消费的周期性特征是目前金融资产快速增长的特殊原因。
从较长一段时间观察研究居民整体的消费行为,国际和国内的实践表明,居民消费存在周期性特征。在某个时期,居民消费行为高涨,形成剧变期(或消费革命),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大件家用电器的消费热潮。在下一个剧变期到来之前,居民需要积蓄资金,要有一个较长的准备期,即缓变期。这一时期居民消费表现为低潮。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正处于这一时期。该时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资金的大量积累。同时,我国消费品市场也处于结构性供求失衡的阶段,从而使得金融资产快速增长。
3、传统消费观念制约着居民消费的过快增长。
勤俭持家、量入为出是我国居民的传统消费观念,这个观念至今仍对居民消费有着深厚的影响。特别是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处在由温饱向小康过渡阶段,多数地区还不十分富裕,传统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尚根深蒂固,居民消费尚缺乏开拓性,使消费水平不会过快增长。近十几年来,除属于非正常情况的1988年以外,居民消费逐年的增长幅度总是低于收入的增长幅度,就是最好的证明。
标签:耐用消费品论文; 银行存款论文; 经营资产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金融论文; 家庭结构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房地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