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少数民族思想道德建设特点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新时期论文,少数民族论文,思想道德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形势下民族地区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包含有多层次系统工程的艰巨任务。其中,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思想道德教育占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约一千多万人口。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中,各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一样,先后经历了两次大的社会变化。第一次是随着各民族地区旧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被消灭,各民族都先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此巨大的社会变迁过程中,有的少数民族是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有的民族地区则是从奴隶社会跨入社会主义;而有的少数民族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前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总之,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突变必然引起各少数民族地区精神领域的变化,这正是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第二次变化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新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使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在民族地区也同样显著。它不仅打破了多年来束缚人们的各种“左”的思想,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经济观念和新的文化形态,而且也给那些长期禁锢着各少数民族的各种落后、愚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以巨大的冲击。这是我国民族地区思想道德观念的一次深刻变革,它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起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这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过的:“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创造而创造。”“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的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由于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第一次变化的初始点比较低,由此导致了精神文明中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的不平衡性特点。这个特点决定着我省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存在有许多与其它地区不同的要求,必然使民族地区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具体内容上表现出多种特征和多种层次。
由于民族地区在第二次变化中,传统思想道德与现代文明的碰撞程度较为复杂而激烈,并由此导致了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中巨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种复杂性和艰巨性具体就表现为传统的落后的思想意识,由于其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特性,不可能一下子从人们的思想头脑和社会生活中完全消除,面对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和碰撞,各少数民族固有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和消解,有的地方市场经济的发展,甚至以逐步丧失部分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为代价。各少数民族历史上在其思想道德方面具有一种顽强的民族意识、民族个体的自我保护及相互保护意识,以及村寨内大规模的互助观念等。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中,民族地区不仅在经济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其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在不同民族身上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例如,一些民族在经商过程中,由于利益引起的纠葛,处于局外的少数民族对处于纠葛中的本民族成员,一般不再表现出较强烈的相互保护意识,而是以相对公平为表现,而另一些民族的整体意识,个体间的相互保护意识,非但没有弱化,反而更为加强。面对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各民族间顽固的排斥和表层的模仿都兼而有之。一部分年轻人由于文化素质较低,社会经验不足,难以识别美丑、真伪、善恶,对外来文化不善于批判地汲取,而是采取简单的模仿态度,往往较注重表面的服饰、吃穿、歌舞以及其他生活方式,而对于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深层次的东西却不易汲取和消化,对于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采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可以说,民族地区思想道德观念的复杂性,无一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观念变化在民族思想道德方面的反映。
以上情况说明,云南多民族地区精神文明中思想道德建设的极其复杂的差异性和艰巨性,尤其是在一些物质文明落后的地区,要使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那是相当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足点出发,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观点,坚持一切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的原则,构建具有多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指导我省多民族、多类型、多层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思想道德实践。
二、民族地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解决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共性和个性是互相联系的。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也离不开共性。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应与汉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本质特征方面相一致,两者在主要内容上应有共同之处,又要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各具特色的多民族的精神文明体系。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汉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所以有共性,是因为上述两种地区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都是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所以具有自己的个性,是由于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各民族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与经济特点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文化传统。事实证明,只有坚持从各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才能富有成效地建设各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且,只有建设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对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在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两方面都应该得到体现。在新形势下,民族地区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民族地区在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既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又要弘扬各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把共同理想寓于各民族地区,从各自社会历史条件出发而追求的各具民族特色的奋斗目标中;既要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又要注重发展各民族各具特色的传统美德。使社会主义道德借助于各民族在道德建设中创造的适宜自己民族群众接受的较好形式,从而在各民族道德观中生根、开花和结果。既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各族人民,又要积极探求马克思主义与各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思想成果的结合点,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到各族人民的心中。
丰富的淳朴美德主流和有一定局限性的道德内容相并存,是少数民族思想道德内容的重要特点。一方面,我省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处理和调节人际关系的思想道德传统,诸如热爱劳动,和睦邻里,勤劳勇敢,团结互助,仰慕英雄,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道德传统,但是,这些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一般还停留在经验、表层水平上,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考和哲学的反思。在这些民族思想道德观念中,既有优良的值得发扬的成份,也有消极的应该加以改革的因素。他们有勤劳的美德,但节约又注意不够;有勇敢的精神,但对其行为方式引起的后果又往往考虑不周;有团结互助的精神,但又趋向于绝对平均主义,尤其是许多民族在兴建房屋、举办婚丧活动的时候,民族的团结互助精神诚然可贵,但是杀猪宰牛、大宴宾客则既浪费无度又影响生产。当然,少数民族思想道德状况的复杂性,不应该影响我们对少数民族思想道德的整体看法,它要求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少数民族思想道德,对于少数民族的思想道德行为,简单地用内地和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它都不对;只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从少数民族的具体环境及经济文化条件出发,才能正确地理解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应该包括少数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内,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也是多民族地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应该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而且,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及其方式,也要从各少数民族的实际出发,汲取各少数民族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好的,为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我们的许多少数民族,他们在处理本民族内部与其他民族外部的人际关系时,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民族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都表现出了许多在自己本民族长期生活实践中被认可的,经过实践证明是可行的,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这些都是我们建设具有多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良好现实思想基础。
三、民族地区的思想道德建设要从生产力实际水平出发着眼于民族
整体素质的提高
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生产力的具体实际水平出发,充分注意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同条件和不同层次人们的思想状况差别,采取分层次、分类别指导的原则,实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方法。着眼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十分注意发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形式及其发展都具有当地民族的特色。
就我省边疆民族地区的现实情况而言,一方面,共产主义道德在日益扩大其影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正在逐步形成。另一方面,与自然经济相联系的各种道德观念仍然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原始平均主义,原始宗教观念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种状况的形成,不仅是因为我省物质文明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不同,而且还由于作为精神文明的思想观念形态,有自己固有的特殊发展规律。同时,地理环境等外部条件对其发展也有影响。即使由于我们的努力而引起某些局部范围的文明进程出现有较大的飞跃发展,但人们的道德状态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也还需要时间和过程。因此,在少数民族的道德建设中,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地承认不同梯度的文明思想发展不同水平的客观存在,承认文明的发展有其特殊的规律性以及在常规状态下的循序渐进性;同时又要反对机械的梯度推移论,要看到先进文明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后进文明的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结合当前的实际,我们要注意帮助各族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相互关系。处理好改革创新与继承传统的矛盾。解决好分配不公、贫富差距与共同富裕的矛盾。要看到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具有的“双重效应”。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破除旧观念,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竞争、民主、平等、开拓、进取的新观念,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本身的弊端和弱点,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的存在,又必然会助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蔓延和泛滥,从而对各族人民的道德产生消极影响,我们绝不能以削弱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的进步和积极影响是主要的,本质的。而其消极影响是次要的,非本质的,因此,无论是从效益出发,还是从道德出发,我们都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生产力是根本的任务,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思想道德建设也必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应该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安定团结、和睦相处,是否有利于祖国的统一,作为民族思想道德建设的参照系。然而,生产力的发展,各民族间的团结又有赖于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这就要求实现各少数民族文化和思想道德的现代化。在现阶段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呼唤着民族传统思想道德文化的改革和发展,而民族传统思想道德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又是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先声和前导。在各民族的思想道德传统中,都存在着或生成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思想道德的萌芽。这是少数民族思想道德传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生长点,需要我们倍加保护,大力扶持和提倡,以促使其发扬光大。同时,各民族的思想道德传统中,都存在着一些有悖于现代化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成分和因素,需要加以变革或更新,每个民族的思想文化更新,都会有自己的转换机制及其特点,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各少数民族在思想道德观念上除旧迎新的转换机制及其特点、规律,并据此为建构一种新的、现代的思想道德观念转换机制,这种机制是一种既体现时代精神共性,又体现民族精神个性的,既有利于保护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思想道德传统,又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的独具民族特色,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思想道德体系。这是目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每一个思想理论工作者再造民族思想道德的现代心态,振奋我们民族精神的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任务。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精神文明论文; 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道德论文; 政治论文; 传统观念论文; 经济论文; 道德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