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最缺乏的是什么?_企业管理论文

中国企业最缺乏的是什么?_企业管理论文

中国企业最缺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缺什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管理思想 企业组织运行的灵魂

管理是什么?本质上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智慧,一种对管理者的思维起指导作用的方法论。由于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实质上是包含了一系列分析、判断、权衡和选择的思维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管理的思路。如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看起来好像是一项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一种软件系统,一个管理工具,其实它本质上依然是一种思想,一种基于破除部门区隔,实现企业内部资源效率最大化的系统整合思想,而且借此引伸出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企业供应链、价值链以及客户关系,乃至于多方位的协同商务,其深层内涵则是已经提升到企业与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以及社会内全方位的“竞合”思想,可以说,ERP是承载了先进管理思想的媒介,是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软件封装,是企业业务流和全方位竞合思想的高度集成。如果仅仅是以“工具”的层面而非思想的层面去看待管理,那么这种理解一定是肤浅的,而且很快就会陷入茫然无措的窘境。管理思想决定着管理行为和方法,因而从根本上决定着管理的效果。

从理论上讲,管理学主要是研究者们在面临稀缺性制约时,如何提高效率和获取利润最大化。因而企业在面临一系列限制条件(资源的有限性、技术的有限性、产业的有限性等)下如何提高效率从而能在竞争中获胜,成为管理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这个大课题下,细分出战略、组织、生产、营销等一系列子课题,为此,管理学者对每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强调的侧重点都不一样。这是因为管理学者们都是针对他们彼时彼地的情况和问题而写的,并没有哪一种理论和方法是专门为你的企业此时此地而写的,每个企业都会碰到自己特有的问题,虽然不是绝无仅有,却也不会是另一个企业境遇和问题的翻版。这样,就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善于分析问题,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善于从各种不同的情况、条件、不同的成败得失中找出规律,悟出真谛。

适用条件 企业管理方法正确应用的前提

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管理方法的应用是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进行的,而且管理方法中的这些条件常常不是单一的,而是诸多条件的混合。在现实中,我国企业管理方法应用上,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忽略条件。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一些国外大企业的成功经验,我国企业移植照搬,往往失败,原因就在于没有比较条件,特别是变化着的条件。最典型的例子是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它作为一种提高企业效益与竞争力的管理模式,在摩托罗拉、通用、戴尔、惠普等众多跨国企业的应用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被媒体声势浩大的炒作过,被大量研究报告、论文引用过,但是它的应用前提却很少被关注,主要的前提条件至少有三个:

第一,跨国大企业已经长时间,成功地推行了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具有很扎实的管理基础,质量水平已经达到或超出了三西格玛水平,具备了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条件。

第二,跨国大企业具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雄厚的财力,要想达到六西格玛质量水平,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高精度、集成化、自动控制的设备以及优良的环境,同时要求增加投入,不仅是物质技术装备等硬件的投入,还包括员工培训,外部专家的咨询等软件投入。

第三,跨国大企业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及良好的团队精神,员工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认同和基于这种认同所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包括思维、制度、管理及行为方式。

综观世界质量管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抽样检查阶段;基于数据的过程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六西格玛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延续和完善,所以被称为全面质量管理的衍生品。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第一阶段,并没有形成数据积累和分析的习惯,但国内许多企业却十分着急地搞全面质量管理,想直接从第一阶段跨入第三阶段,致使全面质量管理流于形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质量问题。

用数据说话是六西格玛管理的特征之一。而我国向来缺乏用数字管理的能力,这是一种文化上的欠缺。具体到一个企业,模糊的、经验式的管理方式是企业管理惯用的方法。而建立在数据搜集与分析之上的六西格玛管理如果缺乏基本的信息环境,收集来的原始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得不到保证,其最终的分析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管理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在客观上,仅仅存在相对的适应性。辩证地看,目前所谓流行的管理方法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很普遍了,但对于中国很多企业来说却是超前了,时尚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发展与中国企业的现状并不同步。所以能否正确把握管理方法应用的前提,是明智的企业管理者和教条的企业管理者的分水岭。

管理主题 把制度、规范和机制落实到位

由于中国处于转型期,既欠缺科学管理的历史铺垫又缺乏成熟和完善的机制支撑企业发展,因此,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做长久,必须越过运行层面去关注更深层的管理问题。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进程看,一般要经历从能人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这样三个阶段,能人管理的特征是企业的整个运作都靠某个能人拉动,靠其个人的能力和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是规范化、制度化、机制化的管理。这个阶段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它为企业持续的发展打造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管理平台,我国大部分企业正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

一般企业的管理分为高、中、基层,这三个部分形成一个从上至下的管理三角形。通常认为高层管战略,中层管事务,基层管操作,这三层都是通过制度、规范和机制来传递管理。确切地说,对企业的现实之忧,实际上就是企业持续发展所必须的经营理念、战略目标和管理方法在具体操作中难以兼容的源头之忧。而管理者所担忧的这些问题本质上就是结果与目标的差异。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要有达到的标准,有过程的规定,有时限的要求,有考绩评估,有制度的约束等。而这一切都需要耐心、恒心和毅力。这不仅体现在工作过程中,也要体现在制度和规范的落实上。

考察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生命力,既要看其发展的现实性又要看其发展的可持续性。而检验其优劣的主要标准就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制度、规范、机制是否落实到位。好的制度、机制为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语言,它使员工们能够理解是什么东西推动着他们的工作,同时也提供了衡量业绩的评价指标。人是具有惰性的,员工往往习惯原有的做法,对改进的工作规范消极抵触,习惯于方便行事,当多数员工处于这种环境中就会形成群体惰性,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不断的要求员工努力去做得更好,渐渐地员工才会改变其行为方式。

对于当下的中国企业,之所以要强调理清管理思想的主题,这是因为管理是企业经营中最不确定性,最有挑战性的一项活动,这种不确定性除了宏观经济环境外,还有瞬息万变的市场,层出不穷的需求,复杂善变的心理,技术不断的革新,以及突发事件等等,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应对和思考,从中发现和分析问题,研究规律,找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不仅如此,管理思想还包括对未来趋向的预见和规划能力,即高瞻远瞩,解决企业长远性的问题。因此,管理的挑战是永无穷尽的,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员工素质及企业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正如《管理百年》所说:“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对于千差万别的企业很难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着眼于企业的根本问题,想清楚企业所处的位置,所要达到的目标,多加思考应该如何去做,怎么去做,就不会迷失方向。

标签:;  

中国企业最缺乏的是什么?_企业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