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的组织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策略论文,式教学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讨论式教学又称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组织或参与下,学生集体围绕一个中心论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讨论、搞清问题,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讨论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强化记忆,深化理解,启迪思维的作用。成功的讨论离不开积极合理的组织,教师的组织策略应着眼于四个方面:选准题、营造场、把握度、注重评。
选准题 问题是讨论的中心。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指出:“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透彻地说明他的意见的合理性,应下功夫选择典型的事例作为思维的中心。”因此,讨论题的质量非常关键。一个有价值的讨论题应该具备以下特征:启发性,问题的情景新颖,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作由浅入深,层次递进的连续活动;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自然现象等密切相联,取材广泛,往往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和具体知识加以探讨;思维过程的复杂性,学生在讨论中需要综合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进行反复论证,才能形成一定的认识或结论;教育功能的多样性,组织一次讨论,就要“兴师动众”,就要最大限度发挥讨论的效益,要使学生在各方面学有所得;难易程度的适宜性,讨论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肤浅的东西不必讨论,同时又要将问题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上,使学生有话可说。
营造场 “场”是指讨论中适宜的环境、气氛。讨论前教师要让学生作相关的知识准备和必要的心理准备,避免仓促上阵,影响讨论的质量。教师可以根据讨论的需要,对学生的座位作适当的调整,如排成“马蹄形”“环形”“交叉形”“链形”等,以利于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轻松的氛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让学生敢于直抒己见,敢于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竞争、争鸣和创新,要欣赏学生的观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讨论的主角。
把握度 教师要善于调节气氛,审时度势,防止“冷场”和“过热”,使讨论始终围绕中心问题和谐健康发展,做到放得开、收得拢。教师在备课时,要预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当学生无话可说时,教师就可以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进行启发点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有时,讨论气氛非常热烈,学生思维活跃,讨论中出现了新的问题,节外生了枝,教师要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将讨论引导到中心问题上来,但对新问题不要轻易否定或忽视。如果确实有价值,要充分鼓励学生继续探讨下去。讨论中,观点对立,激烈争辩的情况也会出现,教师要教会学生求同存异,保留自己的意见。
注重评 点评是对讨论的总结和提炼,可以深化讨论,并使讨论的观点、结论系统化,必须高度重视。点评要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的热情,发现并彰显学生在讨论中闪现的思想火花。点评应该着眼于学习评价和行为评价两个方面,发挥导向作用,既要作方法的指导,也要作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引导;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思想方法和过程、表达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又要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行为,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意见并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与人交往的水平,发挥讨论课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交往能力方面的教育功能。
标签:组织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