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索实施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出现的感染问题,确定感染现象的影响因素、病原菌类别与基本特征。研究2018年2月到2019年4月期间,某医院有效治疗的口腔颌面相关病症的患者,实施该手术的患者共有286例,回顾这部分临床资料,确定术后感染问题发生情况,确定细菌种类与具体的感染位置。结果:在286例患者中产生术后感染问题的患者有9例,感染类型包括G+感染与G-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细胞菌。影响感染现象的具体因素有误吸、出现侵入性操作与年龄等。结论:实施口腔颌面手术治疗技术,其中切除恶性与良性种类手术完成后出现感染问题的概率高,G+为主要感染病原菌,预防污染问题,需关注误吸与侵入性操作问题,也可提前给患者提供抗生素药物。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术后感染;临床
口腔颌面外科涵盖的医疗范围较广,包括头颈肿瘤外科、牙槽骨与牙外科、颞下颌外科与正颌外科等,口腔颌面上的问题不仅会给患者外表美观度造成影响,同时还会阻碍其正常生活,因此患者往往对于手术治疗的结果有着较高的期待值。相比其他部位的肿瘤手术,颌面手术操作方法极具复杂性,带来的出血量更大,需要花费的手术时间也很长,手术形成的创伤部位也更大,口腔内部还有一定的感染风险。出现感染的情况后,机体具有的免疫功能将受到影响出现降低的情况,口腔中的微环境产生平衡失调的现象,口腔缺失自洁能力,微生物在这种条件下以更快的速度繁殖。如果患者在手术后形成口腔感染的情况,原有手术效果大打折扣,预后也变差,在减慢其康复速度的同时,还会增加经济损耗。因此必须做好感染控制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本组患者 286 例,男 124 例,女 162 例;年龄 32~82 岁,平均年龄(51.2±5.2)岁;≤50 岁 161 例、>50 岁125 例;病程 5~60 d,平均病程(40.2±7.3) d。
1.2 方法
同一病原菌培养标本进行为期3d的持续培养,两次培养结果一致,则视为相同病原菌。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生产的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及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作为对照菌株。病原菌鉴定采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进行。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86例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中9例出现术后感染,发生率为3.15%,其中以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感染发生率最高(11.76%),良性肿瘤切除次之(2.56%),见表1。
表 1 各种口腔颌面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
感染细菌种类:9例感染患者中5例属于革兰阳性菌(G+)感染,其中G+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为G+感染主要病原菌。4例革兰阴性菌(G-)感染,其中G-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3例,为G-感染主要病原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患者形成术后感染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获得以下结果,在124例男性患者中,有4例出现感染,162例女性中5例被感染;低于等于50岁的161例患者,感染者数量为3例,大于50岁患者人数为125例,感染数量为6例;108例患者出现了侵入性操作,感染者为6例,178例患者并无侵入性操作,感染数量是3例;84例患者形成误吸操作,感染者人数是4例,无误吸情况患者人数是202例,感染数量为5例;针对患者在术前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的情况来看,154例患者使用抗生素,出现感染情况的仅有2例,没有运用抗生素药品的患者有132例,感染人数高达7例。
3 讨论
口腔颌面外科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涎腺以及颈部某些相关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本研究286例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中9例出现术后感染,发生率为3.15%,其中以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感染发生率最高,为11.76%,良性硬组织恶性肿瘤切除次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56%,创伤类手术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50%,为发生术后感染主要手术类型。
口腔颌面部位具有丰富的血液循环系统,口中的微环境可再次条件下维持良好的平衡状态,在常规条件下,展开口腔颌面手术之后并不会轻易产生感染的情况。感染事件的发生多为以下情况:手术涉及面相对较广,手术实施的时间过长,患者本身的情况不佳,口腔颌面呈现为立体结构,在口腔做给进行消毒工作时,并不能切实地形成完全灭菌效果,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感染现象随之出现。根据已有的相关医学研究材料可知,术后出现感染情况可能与机体防御功能衰弱、手术形成创伤以及手术时间存在关联。在进行口腔颌面这种大规模手术时,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切口,体表与血管防御系统受到极大影响,创伤部位生成坏死细胞,细菌增殖活动因此而获取了更好的发生条件。如果患者存在恶性肿瘤,完成切除后,也有较大可能性形成感染现象,在手术前给患者提供双磷酸盐,术后产生感染问题的可能性增强。患者身体供应血液的功能被冲击,免疫功能与心脑功能均出现明显降低。因此在设计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方案时,需要对患者自身的情况展开有效考察,避免出现盲目用药的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控制术后出现的感染问题。
本研究9例感染患者中,5例属于革兰阳性菌(G+)感染,其中G+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为G+感染主要病原菌。4例属于革兰阴性菌(G-)感染,其中G-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3例,为G-感染主要病原菌。应按病原菌种类,手术前有针对性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可能有助于防止术后感染发生。颌面外科手术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侵入性操作、误吸、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为术后感染发生影响因素,高龄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且常合并各种基础疾病,故对手术耐受程度下降,发生感染风险增大。口腔颌面某些大手术患者可能需要对颈动脉进行重建,因长时间制动,患者排痰运动、咳嗽行为均出现明显减弱,此外手术可导致患者吞咽障碍而造成误吸,进而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手术侵入性操作可使得口腔黏膜遭到破坏,创口环境为厌氧菌生长繁殖创造有利条件,终致感染。此外,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助于预防术后感染发生,但应准确把握用药时间,我们认为合理给药时间应为术前0.5~1.0h,这样可使手术过程中保持有效浓度,从而起到预防效果。
针对口腔颌面手术感染问题给患者施加的严重影响,不仅要在患者形成感染情况进行治疗,同时还要使用抗生素药品帮助患者进行预防,抵抗感染给预后效果的负面影响,保障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戴昱, 冯力, 陈芳, et al. 286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5(6).
[2]邓林凯.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 5(31):66-67.
[3]郝奇志.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因素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11).
论文作者:周英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口腔论文; 病原菌论文; 手术论文; 情况论文; 发生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