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下,化工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化工设备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多。本文就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了化工企业的事故预防对策,以供借鉴。
关键词:化工企业;生产特点;事故预防
Abstract: Unde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chemical industry has also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equipment is also more. Based on the author's actual work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accident prevention strategies of chemical companie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chemical industry;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ccident prevention
1 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分析
1.1 生产连续性较强
化工生产中需要处理的通常是液体、气体、粉末状的物料,在处理的过程中,传热和传质进行的化学反应是连续进行的。因此,化工工业为节约成本,提升了生产的效率,采用的工艺流程一般是连续性的。在其连续作业流程中,各道生产环节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处出现了事故,都会破坏其连续生产过程,影响企业生产计划安排。
1.2 对生产条件的要求较高
第一,和生产产品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化工生产阶段,所使用的介质大多都是有腐蚀性,像酸、碱、氧化剂、还原剂等,这一类物质对会于金属和非金属造成腐蚀,会大大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期限。此外,腐蚀后的生成物,往往会堵塞机械设备的通道,不仅损害了机械,还影响了生产。
第二,压力以及温度的变化很大。对于不同的工艺来说,生产时所需要的条件也有很大的不同,如对于压力的要求,有时需要真空状态,有时却需要达到数百兆帕;对于温度也是如此,有时可能是深冷,有时却又要高温。不同的承受状态,对于机械设备的材料要求也是不同的,这需要工作人员认真对待,仔细选择。
第三,化工生产时,许多介质是易燃易爆的,如氢气、氨气等;另外还有许多是有很强毒性的,如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等。如果这两类的气体发生泄漏事故,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更严重的是,还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等一系列事故的发生。
第四,多样性的生产原理。化工生产的原理,大体可归为热量传递、质量传递、能量传递以及化学反应等。即便对于相同类型的功能来说,原理也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对于化工的生产操作来说,生产条件、设备用途、记忆结构等的形式是“各有千秋”,需要引起我们密切的关注。
2 影响化工设备安全的因素分析
2.1 化工设备的本质因素
2.1.1设计缺陷。在通过对大量化工设备事故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到,化工设备的设计不合理,材质选用不合理等,都可能会造成化工设备在使用中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而导致事故的发生。有些化工设备由于设计不合理,有缺陷,在操作员工作时,化工设备往往会经常出现故障。有的化工设备是因为外部造型存在危险因素,有的是操作部位不合理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化工设备的安全性,从而使化工生产装置处于不安全状态。
2.1.2制造和装配缺陷。在化工设备的制造生产以及其装配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足,形成危险因素,容易引起事故。化工设备的制造工艺不符合标准;加工方擅自变更图纸;加工时的精度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对化工设备进行预处理或热处理时控制不当导致化工设备的强度以及硬度可能不能满足要求;还有的是在化工设备安装时,受安装技术、安装人员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导致化工设备达不到技术标准要求等等,这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都有可能引发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化工设备的使用因素
在工业生产中,大多数化工设备都是在高温、高压、低温、真空、腐蚀等苛刻环境下运行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化工设备的正规操作和正确的设备保养维修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不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操作人员违规操作、误操作、技术能力低下以及对化工设备的维护保养的缺失、对于化工设备本身及安全附件的定期检验校验不到位、检修维修前后不按规定程序开停车等等因素都是化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化工设备事故。
2.3 安全管理因素
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都有不足之处以及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生产经营单位以及一些民营企业。其管理模式落后,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尤其是是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够重视,缺失科学的、合理的、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对化工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检验和报废的全过程实施有效地管理。选型不合理、制造安装监管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培训教育不到位、检修维修计划落实不到位、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设置不合理等环节的管理缺失都有可能成为引发化工设备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
3 加强对化工设备事故预防的措施建议
3.1 抓好源头,严把设计制造关
化工设备的本质安全是保证化工装置生产运行的关键所在。怎样才能达到化工设备的本质安全呢?首先,设计者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标准,根据化工设备的使用条件,严把设计关,力求使化工设备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安全耐用。其次,化工企业在购置化工设备时要做到所选设备的结构、强度、性能能够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第三,制造和安装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化工设备制造和安装技术标准,在制造以及安装过程中,确保质量达标。属于压力容器的,还应符合国家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的相关规定。
3.2 规范操作,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
为了实现化工设备安全,在使用化工设备进行工业生产时,所有化工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并考核合格,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每位操作员工都必须熟悉和掌握装置中化工设备的性能、操作要领和工艺指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杜绝三违现象。严禁化工设备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以及超期服役,同时要及时的对化工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以保证化工设备的正常运用。
3.3 加强管理,健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是保证生产经营单位经济运营的重要环节,加强安全管理,也是保障化工设备安全的必要措施。必须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安全管理,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加强对化工设备的维护保养,使设备本身和各个安全附件都处于良好状态。属于压力容器的,还必须严格遵守特种设备有关定期检验的要求。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努力提升企业对化工设备的管理水平。
3.4 加强培训教育,增强全员安全意识
加强对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对化工设备安全运行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化工设备方面的规章、规程、规范、标准等;其次,要普及和提高化工设备安全技术知识,使其了解相关的安全管理要求,增强安全操作技能、掌握化工设备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第三,通过对典型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使员工从事故中汲取深刻的教训,使其了解到自己所执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不仅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所要求的,同时还是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更是血淋淋的事故中总结出来的。要使员工明白化工设备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增强员工对化工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视程度,以保障化工生产的有序进行,实现对化工设备安全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一直都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化工企业需要按照化工行业的危险特点,结合本单位危险因素及其应急资源的情况,制定出企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防范措施。强化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加强员工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三违检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提升企业领导及员工的紧急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公司及员工结合上述措施,共同努力,积极的防范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
参考文献
[1]李智梁.浅议化工机械事故的控制与分析[J].科技资讯,2011.
[2]潘平盛.浅议化工机械事故的控制与分析[J].机电信息,2011.
论文作者:陈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化工设备论文; 事故论文; 操作论文; 员工论文; 化工论文; 因素论文; 不合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