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初探论文_李巧英

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初探论文_李巧英

福建省泉州培元中学 362000

2014年3月,教育部正式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意见》提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先行修订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14年11月,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正式启动,此轮修订着重强调建设“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标准体系。相比传统“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目标”进一步凸显“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德育目标。面对当前新课程建设与高考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开展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围绕学科素养目标,进行合理有效教学改革,如何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进一步推进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的变革,这些都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好好去思考和探索。

一、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1.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知识,养成基本的公民素质,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能综合运用政治学科的学习所孕育出来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与观念,在发现问题、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坚持正确三观,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社会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素养。

2.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政治认同,注重培养有政治立场的政治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激励和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奋斗前进的重要思想基础,是把社会公民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也是共同遵循的价值目标和理想归宿。

(1)理性精神,注重培养有思辨理性的智性公民。要透过现象去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要求我们思考问题要全面辩证,避免片面性和狭隘性,在考虑全面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想见解,做到深刻而不感性,以彰显理性特质。

(2)法治意识,注重培养有规则制约的守法公民。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它是以公民的法律观、法制观和法感情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观念,是公民在参与有关法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自身认识发展的内化与积淀,是主体将自己的经验和法律知识加以组合的结果,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3)公共参与,注重培养有责任担当的负责公民。主要指的是政府之外的个人或社会组织通过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途径直接参与到政府公共决策中,它包括公众在公共政策形成和实施过程中直接施加影响的各种行为的总和。

(4)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在内容上相互交融、逻辑上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政治认同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是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共同标识和魂魄。理性精神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主观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法治意识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公共参与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必然结果和行为。

目前政治课教学中,仍围绕着升学指挥棒,教师更多地只重视政治知识的传授,机械地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忽视了思想、情感和政治素养的培养。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影响了政治教学的实效性,不利于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

二、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分析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如下表述:“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而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笔者认为,综合新课标精神的要求以及高考改革的相关规定,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提升教师自身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与高考政策、教材编排以及教师教学方法和理念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问题。高考改革背景下,对政治学科的考查方式趋于多元化,在此情况下,高中政治教师在不断完善自身学科素养的同时,深入挖掘教材,革新教学方式方法,完备专业知识,深刻把握与灵活驾驭教材,整合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为此,可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集体力量,经教研组全体教师讨论确定本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充分发扬民主,发挥集体力量,使讨论结果尽可能符合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尽可能接近学生实际情况。在对教学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时,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柏彬提出的四条判定原则,即源于自己教学实践的;自己提出并想解决的;对改善自己的教学状况有帮助的;自己力所能及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可以广泛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营造一个崇尚科研的良好氛围,更重要的是通过提出确定教学关键问题,使学科核心素养也能“接地气”,适应校本情况。

2.突出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常态课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载体,是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教师要努力使常态下课堂教学模式围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突出教学的引领作用,做到既有深度又有温度,既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深度”,又要注重课堂教学情感的“温度”,知识讲解由浅入深、不断深化,通过有深度的知识对学生的思维、智慧形成冲击和挑战,丰富并延伸政治课堂,体现学科特色,结合时政述评、时政演讲、时政小论文,设计小小辩论会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问题对话和情感素材分析,引领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在思考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想和认识。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通过情感体验升华思想道德品质,养成基本的人文素养,达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层次目标。

3.注重构建活动型政治课程。新修订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构建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表现,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主题之中,让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及自身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理论的旨趣,在践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逐渐内化成为自觉的价值取向。活动型学科课程设计突破了传统的“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的简单结合模式,而是通过“活动”把“内容目标”与“教学提示”有机整合起来,通过围绕多种多样议题展开的活动,使知识内容依托活动,活动过程提升素养。活动型学科课程是课内议题活动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引导学生开展学科内的探究性学习。通过围绕议题,组织课内外活动一体化的设计与探究,使学生逐步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主流价值观内化为基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明辨是非、端正态度,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4.完善核心素养评价机制。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思想政治课堂建构尚未完成,核心素养教学评价机制尚未建立。从理论上看,由于核心素养代表学生的软实力,无法用量化的方式来考査,故只能从整体上进行泛化评价。核心素养评价相对于传统知识再现、能力运用评价而言,更具有内隐性、特定性、持久性和跨学科、跨文化等特点。因此,学科核心素养评价应该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心理测量、问卷调查等方式,设计相关超越传统知识再现的问题,运用教育统计学和测量学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综合性评价;应在传统的评价基础上,增加学生自我体验式评价,通过学生对学习活动体验的跟踪性、描述性、图文式记录,真实再现自己的心理、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过程。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坚信,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确认与培育必将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宋颖 打造“站在灵魂高处”的高中政治课——浅析“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知与行[J].基础教育论坛,2016,11。

[2]罗燕芬 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6,01。

[3]朱志平 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M].《课程与教学论》,2000。

论文作者:李巧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4

标签:;  ;  ;  ;  ;  ;  ;  ;  

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初探论文_李巧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