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使学生通过评价能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水平,激发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让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利工具。
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数学的学习包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的推理和交流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空间,是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内进行的,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必然要采取各种各样的评价形式。一是随时评价与定时评价相结合,随时评价主要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时间不限、对象不限、内容不限(如精彩的发言、难忘的讨论、独特的解法等)。定时评价,以每节课为单位,学生对这节课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法、投入的情感、提出的问题,展示哪些成果、启动了思维、进行了想象、学会了哪些生活中的数学等进行评价。二是教师及时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重要反馈,诸如答问、质疑、课内解题练习(包括板演)、作业等等,应及时作出评价,评定其好坏、正误,及时向学生输出这些评价信息,让学生尽快知晓自己见解的正确与否,使正确的得以强化,错误的及时发现并设法改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三是期末教师评语+等级+分数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反馈调节学生的数学学习,同時正确、全面的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起到评价的激励作用。
2.评价结果的公平性。传统的评价一般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采用学习过程评价和考试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结果较公平。将考试评价设置三个维度:将学生的平日学习成绩、综合性实践成绩(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和学生的学期末考试成绩分别折合以10分、10分、50分记入考试综合评价,再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折合为30分,以100分作为学生的综合评价,使评价较全面、较合理、较公平。
3.评价形式的开放性。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交流讨论、作业分析、考试测验、数学论文、数学竞赛、实践活动、课题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这样有利于教师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
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是数学能力的基本特征,数学课堂应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意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评价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主要在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表现是: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讨论,敢于质疑和发表自己独特和有创造性的见解,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度关键在于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关键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上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规定行为,只要学生是围绕学习的言行,教师都必须给予鼓励并及时评价;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加以引导和发展,让学生自评和互评。把抽象的书本内容形象化,枯燥的练习游戏化;进而在课堂上表现出最佳心理状态。让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感受到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针对学生课堂反应、活动表现、参与度等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不论是哪种评价方式目的都是为了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实施中应针对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并将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发展性,充满生命力。
论文作者:姜庆琳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评价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论文; 课堂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