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论文_李娜

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论文_李娜

一科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摘要:在环境资源过度消耗的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融入了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概念应运而生。本文从绿色建筑概念为着眼点,描述了中国绿色发展和中国绿色建筑现状,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之困境,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境发展建议思考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资源的过度使用,过量开采、占用,在大量的资源被消耗的前提下,过分谋求个人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大局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浪费、污染、不可持续问题就自然而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例如,为了建造出尽可能多的房子以供人们居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采用的建筑设计方案,终究会导致房子的通风、采光效果不能达到相关标准,从而导致空调设备以及照明设备过度的使用。再比如一些寿命较短的房子,更是低效率高消耗的典型代表。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是不可再生资源,而城镇化的进程,使得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为了使人民可以安居乐业,走可持续绿色环保建筑业之路,已成为是当今社会的趋势。绿色建筑业发展的宗旨就是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达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2006年颁布的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这样阐述的,"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适用、健康并合理的使用空间,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长久以来的高消耗、污染严重、投入高、效益低的建设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调整和改变以往的粗放的建筑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进一步实现减少环境污染的愿望。

绿色建筑的根本是利用合理而少量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建筑材料、能源,把污染环境降到最低极限,使人们的生活舒适自在。在现代建筑中,由于我国建筑史的发展较短,致使更多的绿色建筑成本的增加,推广难度大。但是,绿色建筑产生的生态价值,是非常巨大的。政府要充分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与推广,克服前期投入大、后期负收入的心理落差。

2 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的概念是由保罗•索乐瑞率先提出的,之后逐渐被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共同所接受,我国也逐渐地发展了自己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促进其发展的规范与章程。第一步,出台了系列关于节能领域的法律、规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促进住宅绿色建筑发展采用了2001年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3年出版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指导了奥运场馆的绿色建设。《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注》、《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已经步入规范化。在我国,各省依据本省市各自的特点,制定了响应政府提出的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措施,也制定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估细则,为了实现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2012年《绿色小城镇评价标准》出版。2015年发布的绿色小城镇的科学体系,从规划、资源利用、能源利用、水利用、场地利用、宣传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绿色建筑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所有的民用建筑都要符合节能标准,绿色建筑的比例达到一半。

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令我们欣慰的是,我国许多建筑已获得了国际认可的LEED金级认证,科技部节能示范建筑,这是一个历史的里程碑的进步。现如今,传统的粗放房地产开发模式被绿色可持续的模式转型取代。我国许多大中型开发商,诸如万科、金地、华润置地、碧桂园等企业进入绿色住宅前十强,逐渐敢于担当做为,承担了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总之,在国家宏观的大力推进下,绿色建筑的理念被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所重视与实施。虽然多个建筑获得国际认证,但是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目的依旧是逐。利用绿色建筑的概念炒作并提高房价,是一个噱头。这种绿色建筑的开发价格之高,后期的运营成本也随之提高,没有实现其绿色建筑的核心目标。

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分布地以沿海发达城市为主,还没有规模化地普遍推广,我们整个国家距离绿色建筑全覆盖依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困境

3.1对绿色建筑的错误认知

在我国,从普通老百姓,到建筑业专业人员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对绿色建筑的认知,还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普遍认为绿色建筑就是仅仅给建筑加大绿色植被的覆盖范围,所以房地产商要采用国内外顶尖的绿色建筑技术,打造了"贵族式"的建筑。而真正绿色建筑市场,是平民式的价格和广泛的需求。目前,普通大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此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绿色建筑管理过程中,刻板套规范、条文,形式主义等问题现象严重,真正的绿色理念并没有体现在管理过程中。

3.2相关的制度体系不健全

我国尽管已经出台了法律、法规来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但离真正有效的执行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是,绿色建筑的评估标规范准界定模糊,人为主观性强,较少采用客观性的标准;二是,管理流程缺乏严格系统性,政府部门在对绿色建筑管理中存在偏差;三是,规章制度缺乏真实的操作性,存在着相互矛盾,与现实情况脱节的情况。

3.3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措施

虽然绿色建筑蕴含巨大的生态价值,但是存在着其前期投入较大,投资回收周期长的现实问题。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这样的项目的滞后性就凸显出来了。尽管政府实行相关的减税减负、奖励等调节杠杆的举措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但这些政策并不能使开发商获得理想的收益。

3.4技术与专业人才支撑不足

毋庸置疑的是,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相关配套施工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这时候如果引入国外技术,高昂贵的费用则会增加建筑企业的成本,会导致许多人对建筑企业望而却步。绿色建筑的建造还需要多方配合以及共同努力,诸如:规划、设计、施工和勘探等等。对于设计人员,不仅增加了工作量,同时也增加工作难度,目前许多设计人员尚并不具备绿色建筑的综合设计水平。

4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措施建议

4.1加快技术研发与专业人才培养

一是,加大扶持科研院所关于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力度,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二是,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同时加强与国外技术交流,降低绿色建设的成本,;三是,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绿色建筑相关的专业,培养绿色建筑的专业人才,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储备人才。四是,为建筑行业人员免费提供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最后,在职称从业资格考试中,增加绿色建筑相关的职称资格,从而倒逼绿色建筑相关人才增强自身相关的文化素养。

4.2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

绿色建筑理念:即鼓励建筑施过程中,使用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最大限度地使用节能减排的建筑材料。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绿色建筑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多,这些材料都是采用了新型的技术加工的高科技材料,这些新型材料的成本低,在绿色建筑中还具有节能减排之作用。这些新型技术与材料可解决未来建筑物的便捷性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传统建筑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绿色建筑得以解决。

4.3供给侧的激励

绿色建筑的发展模式还不能完全与市场化机制相适应,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对其进行推动。一,政府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使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理念更深入老百姓的心中。只有百姓的支持与认知,才能推动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二是,采取金融、税收、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以促进建设单位的积极性。制订可操作性的奖惩激励方案,对于绿色环保建筑推行好的单位给予相应的经济扶持与荣誉授予,对于表现差的单位给予相应的警告。需要注意的是,政策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加以实施,不能生搬硬套。

4.4建立绿色建筑市场机制

市场是绿色建筑发展最重要的手,绿色建筑的规模化推广需要市场机制的推动。政府必须加强信息公开,将对绿色建筑项目评估的结果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做出理性的选择。同时,加大对开发商的经济支持,让他们有资本去开拓绿色建筑市场。绿色建筑市场的规模化,要想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这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强有力的扶持。

5结束语

建筑行业在我国社会的经济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广泛应用是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绿色建筑是非常必要的。发展绿色建筑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以及人类的文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仅如此,绿色建筑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一,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积极支持绿色建筑的应用,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绿色建筑的健康持续地发展,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GB/T50378-2006.

[2]程志军,叶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标准规范技术研发"成果凝练及应用转化[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11):59-63.

[4]邹苒.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困境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17.

[5]郝军.从形式到精髓——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与思考[J].绿色建筑发展,2017,(8):34-37.

[6]李东红,仇保兴,吴志强.中美绿色建筑发展模式及其演进特征的比较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115-124.

[7]李叶伟.多伦多绿色建筑发展经验及其启示[D].华北电力大学,2011.

论文作者: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论文_李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