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5088119890910XXXX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随着城市房地产开发的深入,建筑地下室工程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层建筑也越来越普遍,为了满足其功能的需要,往往配带有地下室,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在对地下室进行施工时就需要考虑其防水的问题。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
1设计地下室渗水原因分析
1.1设计和防水材料的原因
由于目前施工的技术和对于整个工程的设计不合理以及施工过程中对于地下室防水材料的选择等因素都会对地下室的防水效果产生影响,甚至造成地下室常年的渗水漏水.2.地面渗水原因。建筑中的地下室的地面渗水和漏水通常是指建筑基坑的施工排水达不到标准,包括对于施工材料中的混凝土在施工现场进行拌和振捣不合格造成的.
1.2墙面渗水原因
地下室墙面的渗水和漏水大多是指地下室施工中的主体的混凝土比例设计不合理、强度不够、防水层鼓起及施工缝隙防水措施不到位造成墙体的防水性能不达标;
缝隙渗水。如果在地下室施工的过程中一些施工材料的锈皮或油渍没有清除干净,就会无法与混凝土很好的链接,形成的缝隙便会致使地下室的墙体渗水和漏水;
1.3混凝土砂浆原因
外在进行施工时由于人力操作而造成混凝土的振荡搅拌不充分,砌筑砂浆饱和度不够,防水砂浆配制比例不符合要求,防水层的施工不符合标准等均会造成地下室的渗水。中普遍存在问题
2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
2.1防水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方面,影响地下室防渗漏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施工质量。施工设计的材料选择,编制、施工时的划分、施工程序等环节.都是影响地下室防渗漏性能的因素,都应该足够重视跟严格控制其质量问题。综合考虑、管理好这些重要影响因素,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必须做的工作,同时也是如何解决好这些质量问题,决定了地下室防水性能的好坏程度。但还是有一些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鼍不够重视,例如防水工程只是按一般的结构施工,而不是把防水工程当特俗工程惊醒。混凝士也只是做了强度试验,而没有设计配比抗渗性能试验。施工中支模板不规范,混凝士振捣不实、不均匀等等诸多质量问题。
2.2 混凝土施工工艺
在施工中要重视混凝土本身的设计要求及施工的技术要求。在混凝土的配方比例上,一般采用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砂采用细度模数为2.3,且含泥量小于3%,石子采用5mm~35mm粒径,含泥量低于0.5%的碎石,外加剂采用EC-l高效防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3%。
2.2.1底板混凝土施工
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抗渗混凝土属于大面积施工,因此要采用 “分段浇注、循序推进、一次压光”的施工方法。该方法能较好适应泵送混凝土工艺,避免经常拆卸输送混凝土管道,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即保证混凝土的合理衔接,又保证了混凝土的浇注质量。2.2.2墙体混凝土
浇筑时严格控制分层厚度,每次浇筑厚度控制在0.5m左右,每次浇筑墙体长度不大于30m,浇筑时必须保证浇注的连续性。
2.2.3坍落度控制
如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与和易性,采用低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现场实测值控制在(120士20)mm;当混凝土运到现场后出现离析,必须退还搅拌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4混凝士振捣控制
防水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的间距和时间,每―振点的振捣时间,控制到表面呈现浮浆、不冒气泡和不再沉落为准,振捣时间为20-30s,避免漏振、少振和超振。
2.2.5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会跟着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并随混凝土向前推进。在支模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方向二侧模底部留孔排出泌水和浮浆。当混凝土坡脚接近尽端模板时,要立即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由端部往回浇,另外加强二侧混凝土的浇筑,使最后混凝土的浇筑形成四面会合,这样泌水和浮浆可以集中排除。
2.2.6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排除泌水和浮浆后,表面仍有较厚的水泥浆,在浇完4―5h后,要用长括尺括平,在初凝前用滚筒来回碾压数遍。待接近终凝前,用抹光机多收几遍,使表面裂缝闭合。
2.2.7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立即做好养护工作。
2.2.8防水螺栓的使用
防水螺栓可以解决墙体的渗水隐患,地下窀外墙模板宜用一次性的防水螺栓。止水环采用4mm厚度的钢板,直径是80mm,要求与栓满焊结实,外墙螺栓在拆除模板后,在外螺栓的根部剔凿40mm深的缺口,用气焊烧断螺栓,用防水砂浆将缺口堵死压实。
2.2.9温度监测
在混凝土建筑后2h开始测温,前7天按4小时测一次,7天后按每8小时测一次,l 0天后每天测一次。测温的目的以防混凝土的水化热分布不均,或混凝土温度过高,产生裂缝。
2.2.10施工缝的防水处理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施工缝,为了使接缝严密,浇灌前对缝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浮粒,并在继续浇灌混凝土前用水冲洗并保持湿润,铺上一层20mm~25mm左右的水泥砂浆,其材料和灰砂比应与混凝土相同,并捣实后再继续浇灌混凝土。
3地下室渗漏水治理
地下室渗漏水的产生,涉及设计、施工、材料、维护等多方面因素,严重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必须根据“堵排结合、因地制宜、刚柔相济、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治理。3.1 渗漏部位的确定
混凝土结构渗水―般在新旧混凝土交界处(如施工缝、后浇带等),不同材质接缝处,柱网中部墙板、底板等。渗漏点大小―般有点、线、面三种,通常漏水量大的部位,可以直接找到,而渗水较慢或慢渗筛}渍环易观察到出水点,可将漏水部位擦干,立即在漏水处薄薄地撒一层干水泥,表面出现的湿点或湿线处就是漏水部位。
3.2渗漏修补的方法
目前较常用的堵漏方法有抹面和注浆两类,均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3.3.1抹面堵漏法
渗漏严重时,首先应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至渗漏部位以下,当无法降低水位时,应先行引水泄压,再涂抹快凝止水材料,使面漏变成线漏、线漏变成点漏,最后将漏水点封堵,再进行大面积抹面。渗漏不明显,有湿渍时,可采用速凝材料直接封堵,再进行防水砂浆抹面,或涂抹水泥基结晶型防水涂料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现地面普遍渗漏水、蜂窝麻面渗漏水等由于混凝土质量较差而产生的现象的时候,应先对结构强度进行鉴定,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修补。
3.3.2注浆堵漏法
注浆堵漏是处理地下室渗漏水的有效方法。目前采用的注浆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类和化学类两种。水泥注浆材料施工方便、成本低、强度高,但其颗粒的大小不适用于微小裂隙的注浆,同时其凝固时间较长,因此也不适用于流动水条件下的堵漏;化学注浆材料可注注性较好,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胶凝时间,因此适用于有动水压的微小孔隙及裂缝的注浆施工。
结束语
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设计、施工、材料、管理等诸多方面因素。在进行地下室防水施工时,必须优选防水材料,加强防水混凝土施工,对防水卷材的施工严加控制,并对特殊部位进行重点防水处理,这样才能确保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军昌.混凝土地下室复合防水的施工与探讨[J].山西建筑,2010(01):32-33.
[2]赵海成.试论地下室防水施工关键技术[J].科技创业家,2012(23):106-107.
[3]李国臣.住宅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56-58.
论文作者:陆世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地下室论文; 渗漏水论文; 砂浆论文; 螺栓论文; 材料论文; 墙体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