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西市第四中学 26660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学会分析题意,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
2.难点。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要求和条件,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三、学情分析
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地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采用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辅助等手段,充分体现“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法。通过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交流等,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过程
复习环节一:幸运课堂——猜猜它是“谁”
1.它不是冰,但却有含“冰”的名称,天气干旱时,人们就用它来降雨,……,它是_____。
2.它是一种酸,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变大,有强烈的腐蚀性,稀释时一定要把它慢慢注入水里,……,它是_____。
3.它是一种酸,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变小,浓度大时打开瓶塞会看到“白雾”,……,它是_____。
4.它是一种碱,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强,可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得到,……,它是_____。
5.它是一种碱,在空气中易潮解易变质,常用来做干燥剂,……,它是_____。
6.他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他是_____。
7.它不是碱,但俗名中却有“碱”,可以用它来发馒头,也可以做洗涤剂,……,它是_____。
8.它是一种盐,老年人可以用它来适当补充某种元素以增强骨头功能,它是水垢的主要成分,……,它是_____。
设计思路:将本单元中常见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及用途以信息的形式给出,让学生进行竞猜,促使学生主动背记基础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换一种形式复习,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时也为后面化学方程式书写扫清“俗名”障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主持人的设问,让学生在竞争加游戏的竞猜氛围中,把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容量大,新颖、有趣、有效。
复习环节二:本章常见化合物
打出本单元常见氧化物、酸碱盐。
设计思路:组织学生读常见氧化物、酸碱盐,体会它们的命名规律;组织学生分析酸碱盐的组成特点,得出酸碱盐的组成规律;同时加强物质分类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常见酸碱盐名称的齐读、化学式组成特点的剖析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命名特点及组成特点,更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感悟的知识更牢固。
复习环节三:小试身手——你行吗
学生根据总结出“快速判断酸碱盐技巧”做练习。
设计思路:教师提问并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掌握知识的成功感。
复习环节四:酸碱盐知识的应用及酸碱盐性质小结
写出下列应用所隐含的化学方程式,体会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的反应规律。
1.用过量盐酸溶解、除去铁器表面的铁锈,过段时间发现铁器表面有气泡。
2.用熟石灰治理硫酸厂的废水。
3.吃鸡蛋壳粉补钙并治疗胃酸过多症。
4.用烧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5.用澄清石灰水除去烧碱中混有的纯碱。
6.农药波尔多液(含CuSO4)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
7.硝酸银溶液中滴入食盐水。
设计思路:组织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抽部分学生上黑板展示,让学生体会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的反应规律,继而总结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抽出时间帮学生理一理鉴别酸和碱的方法,为后面探究提供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学生的展示分析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再次体会知识网的形成过程。
复习环节五:谁是灰太狼
把检测设计成喜羊羊过密道,沿途有羊羊接应,但中间有只披着羊皮的狼。羊羊的装备是盐酸,那只狼能把羊羊的装备破解,从而把羊羊抓住。5条线路中只有一条是安全的。让学生找出那只狼并分析安全线路。这个题实际是再次回顾本节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设计思路:换一种方式巩固检测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也是本堂课的亮点之一。寓教于乐,利用时尚因素,结合学生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也让理科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复习环节六:我们来探究问题
现有两瓶无色溶液A、B,一瓶是稀硫酸,一瓶是饱和石灰水,你能不能利用所学知识鉴别出来?学生分组试验:利用自己实验筐的材料自行鉴别。(因时间及场地所限,每个小组探究1-2种方法,然后汇报交流。)
设计思路: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在探究中体会如何应用酸碱盐反应规律,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把这堂课的内容在实践中再次感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及应用能力。特别是:老师能把学生的分组实验操作拍成相片,在总结交流时展现,别具新意。
复习环节七:方法归纳、布置作业
下课。
设计思路:让学生在化学版《青花瓷》的歌声中意犹未尽地走出课堂。
六、反思
1.本节课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复习的特点。
2.内容设置循序渐进,逻辑清晰,也达到了帮学生梳理知识的目标。
3.以核心物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网络。复习阶段,每节课的化学知识繁多,教学更要注重理解,教师应根据复习的主题内容,抛出一系列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并通过组合、铺垫或设置台阶等方法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论文作者:刘美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酸碱论文; 学生论文; 它是论文; 知识论文; 化学性质论文; 环节论文; 化学方程式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