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近平人民观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张亚宁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 儒家文化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君舟民水”等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对新时代建设和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习近平的人民观,如“不忘初心”,“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等既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扬弃,也为中华民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关键词: 儒家民本思想;人民观;继承与发展
一、儒家民本思想的内涵与价值
(一)儒家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
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民贵君轻”,以及后来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君舟民水”等儒家的民本思想,作为儒家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仅在传统文化中居于基础地位,更具有超越历史的价值。
黎永兰母亲李玉说,林雪川在事后第一时间隐瞒了真相,试图以意外来掩饰故意,这是不悔罪的表现,从事发到被抓,三天的空档时间,林雪川也有机会将不利的证据毁灭,这都应该罪加一等。
(二)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及价值
众所周知,《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夏商周君主的政治状况。春秋时期,孔子正式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主张,将“爱人”视为最高的道德追求和道德体现。孟子则更进一步,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主张,将“民”置于“邦本”的地位,重新塑造了统治关系。然而,由于封建社会建立在人身依附的基础上,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君主专制的制度造成了一方是少数的经济政治文化权利高度集中的地主阶级,一方是贫困弱小愚昧的农民阶级的社会状况。因此,儒家民本思想无法解决人民维护自身利益的问题,执掌社会权力的儒家精英也只能成为“牧民”的角色而无法真正保证民本的实现。
二、习近平人民观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理我们的社会及国家。习近平人民观中既蕴含着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又全面发展并提升了传统民本思想。理解这一继承与发展,对于深刻理解习近平人民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将人民作为创造历史伟业的根本力量
习近平将人民群众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主体和根本力量,明确了人民在历史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将个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联系起来,提出“中国梦”既是国家和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因此,习近平强调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人民作为历史的主人,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完善。
(二)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落实
随着时代在变化,思想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为人民着想。在工作上,走进群众中去,真正地做到与群众“面对面”,切实解决广大群众的问题,只有真正地深入到群众中,才能做好党交给的任务,给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卷。
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得老年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远程教育成为一种积极老龄化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老年远程教育的论文大量涌现,但现有大量研究都是在老年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学习状态等方面开展;老年人在内容丰富的现有老年远程教育网站中感受不到良好的用户体验,因此以老年用户为中心的老年远程教育用户体验交互设计将成为设计师们新的关注点。本文主要基于用户体验展开研究,以老年用户为中心,结合老年人教育需求和生理、心理特性,提出一些老年远程教育网站设计建议。
(三)将人民作为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评判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将人民提高到最终评判者的地位,抓住了党建的重点和发展的根本,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以及呼声。由此,实现了人民从历史主体到历史实践再到历史评判的全面的根本地位,从而形成了更彻底的民本思想。
(四)把坚持群众路线贯穿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充分体现出人民的诉求、人民的福祉,保障人民权益。”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保障“民本”的实现,并不断进行新的制度探索,完善人民当家做主的形式。这些认识和理论来自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由于中国古代根本无法进行民主政治实践,因此民本思想只能是一种抽象的政治概念,而缺乏从理论到现实的实践过程。
2、县域经济实力不强,综合竞争优势较弱。近年来,广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有所提高,但与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相比,广西县域经济总量还是偏小,整体实力在全国范围仅处于中等水平,并且远远落后于发达省份。如在第十五届全国百强县名单中,江苏26个、山东 21个、浙江 18个、辽宁7个、福建6个、湖南4个,而广西却榜上无名,这说明广西县(市、区)综合竞争优势太弱。另外,广西仍有国定贫困县28个、自治区定贫困县22个,农村贫困人口达341万人。
三、习近平人民观的重要意义
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组成部分,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儒家民本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升华。
党自创立以来近百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不渝的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切实把民生放在显要位置,明确指出党和国家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的同时争取走上全体小康之路。民本的核心是对人民利益的关注与回应。在“牧民”的观念下,儒家思想是不可能真正全面关注并回应百姓的需求的。与此对应,习近平总书记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对教育、就业、医疗、食品、环境乃至民主、平等等内容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毛泽东同志诞辰大会以及地方考察时多次提到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古典来表明我党坚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正是在这样的阶级基础上,习近平的人民观适时地全面发展了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超越了儒家民本思想中片面的一部分,形成了系统彻底的人民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所在。这一重要的思想,使每一个人都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繁荣昌盛绑在了一起,青少年的理想就是国家的理想,人民的意愿就是国家和党前进的动力以及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以及“中国梦”的理想共同奋斗,与此同时也直接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 参 考 文 献 ]
[1]胡家聪.管子新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薛庆超.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政管理改革,2017(12).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8-02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