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护理部 重庆 40236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实施细节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12月期间300例的临床血液标本为对照组,另随机选取2018年1月-6月期间的300例临床血液标本为观察组,对照组血液标本采集中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则实施细节管理,比较两组血液标本质量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合格率97.67%,对照组合格率85.67%,观察组血液标本合格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观察组7例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中采集环节和送检环节各占比42.86%(3/7),受试者因素占比14.29%;对照组43例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中送检环节占比最高,为37.21%,其次为采集环节25.58%和检验环节23.26%,受试者原因占比13.95%。结论: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实施细节管理能够从各个环节减少血液标本不合格产生几率,从而显著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提高质量控制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液标本;采集;细节管理;合格率;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8-0099-02
目前,血液生化检验是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效果判定中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血液标本的检验水平也不断提高。然而在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检验准确率下降,不利于对病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严重的甚至引起医疗事务[1]。因此,加强临床血液标本采集管理力度、提高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水平十分关键。本院近年在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实施细节管理,现总结分析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6月-12月期间300例临床血液标本为对照组,包括男性172例,女性128例,年龄18~75岁,平均(50.6±10.8)岁;另随机选取2018年1月-6月期间的300例临床血液标本为观察组,男性175例,女性125例,年龄21~77岁,平均(50.9±1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血液标本按照本院常规管理进行采集、存放和运送,观察组血液标本则实施细节管理:(1)采集前:血液标本采集前告知受试者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及心理状态、病理变化等均可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故嘱患者采集血液前1d调整情绪、注意饮食、合理作息,并做好相应采集前准备;血液标本采集前12h进食,但要确保空腹时间不超过16h;(2)采集中:血液标本采集时间应在清晨7-8点之间为宜,对存在复查临床检查项目者,要确保受试者在相对固定时间内接受血液标本采集;采集时确保受试者处于静息状态,以坐姿作为血液标本采集的统一姿势;压脉带对血液束缚时间过长易影响血液检验结果,故采血时压脉带不要过紧,而且要对穿刺部位进行适当拍打后采集;尽量选择小号针头,采血部位要避免选择存在皮肤破损、炎症等情况,常规消毒后采集自然流出的血液;采集血液后让其缓慢流入试管内,准确详细记录采集时间;(3)采集后: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及时送检,如不得不延误则要将其置于适当温度环境(4℃冰箱)中保存。
1.3 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两组血液标本的合格率,并对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液标本合格率
观察组血液标本合格293例,不合格7例,合格率97.67%,对照组合格257例,不合格43例,合格率85.67%,观察组血液标本合格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8,P=0.000)。
2.2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
观察组7例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中采集环节和送检环节各出现3例,均占比42.86%(3/7)),另受试者因素1例,占比14.29%(1/7);对照组43例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中送检环节占比最高,为37.21%(16/43),其次为采集环节25.58%(11/43)和检验环节23.26%(10/43),受试者原因占比13.95%(6/43),见表。
3.讨论
血液标本采集涉及多个环节,而每个环节的操作失误或管理松懈均可引起血液标本出现问题。研究资料显示,各个环节均能对临床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因此加强血液采集各个环节的管理以确保血液标本质量十分重要[2]。细节管理应用于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主要通过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进行管理和规范,从而确保血液标本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液标本合格率达97.67%,显著高于常规管理下的对照组合格率85.67%,证实细节管理对有效控制血液标本质量、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有重要作用。研究中发现,细节管理的实施不但规范了护士的血液标本采集操作,而且针对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管理,避免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差错及安全问题,从而减少不合格风险。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施细节管理后血液标本采集的各个环节误差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切实提高了血液标本质量控制效果,与文献结果一致[3]。
综上所述,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实施细节管理能够从各个环节减少血液标本不合格产生几率,从而显著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提高质量控制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越,修云霞,于琦,等.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测准确性的单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1):151-154.
[2]刘莉,曹道军.降低临床血液检查误差的关键性策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4):
[3]张玲.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细节管理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8):1574.176-178.
论文作者:赵露露,张昌碧(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标本论文; 血液论文; 环节论文; 合格率论文; 不合格论文; 细节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8期论文;